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

文旅发展看眉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苏祠博物馆在丰都调研三苏遗址遗迹研讨会

2024年4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指出:“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培育城市群,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

文化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蜀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同的有代表性的文化基因,是产生于巴蜀大地(以四川和重庆为主),由巴蜀人士(含寓蜀人士)创立、发展、继承、弘扬、展示巴蜀文化并与中原文化互动发展的学术,是最具现代价值的地域性传统文化之一。三苏父子是传统蜀学的领军人物,三苏文化也是巴蜀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名片,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极具共识、地位举足轻重、联系高度密切的文化资源,同时也可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代表文化。

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是影响世界的“千年英雄”,在华夏乃至人类文学史、文化史中成就卓著,影响深远。三苏父子不仅有巨大的文学成就,还遍及经、史、子、集,儒、释、道、医,以及社会生活、民俗风尚、饮食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不管是出于传承弘扬巴蜀文化,还是建设巴蜀文化产业事业,三苏文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融合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甚至引领升级的主导作用。

传承弘扬三苏蜀学文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深入调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三苏文化资源,使之成为连接我国首条国家文物主题游径“东坡行旅”的示范区域。三苏父子两次出川,尤其是第二次出川,所走路线与当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区域高度重合。以如今成渝城市群范围为准,三苏父子《南行集》提及地市包括眉山、乐山、宜宾、泸州、重庆,涉及63首诗歌、37处地点,这些地点大多留存着三苏遗址遗迹。深入考察这些文化遗迹,既可以填补三苏文化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完成国家文物局出台的“东坡行旅”规划,也可构筑三苏文化遗址遗迹全域保护体系,提升保护传承能力,为国家文物主题游径提供有例可循的案例。

二是建构三苏蜀学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效应。重点开发以三苏文化为中心的精品研学路线,尤其是以三苏父子《南行集》所历地点为主轴的岷江、长江旅游线路;以三苏蜀学为主题的巴蜀名人研学之旅;以三苏为核心的精品文化活动,形成文旅品牌,产生产业效应。

三是挖掘传承三苏蜀学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三苏父子不但在文化史上成就巨大,而且他们展现了旷达乐观、正直坦率、豪迈洒脱的人格魅力,传承了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教家风,垂范了心忧天下、奋厉当世、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丰富了以天下为己任、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国理政思维,影响后世千年不衰。三苏人文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融互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四是着力研究三苏蜀学文化民俗、饮食等内容,形成新民俗体验。三苏父子注重人事人情,不仅开创了诸多生活审美典范,也高度尊重自我生命体验。当下社会审美不断呼吁高尚雅致、富有情趣的文化内容,而三苏文化就有取之不尽的审美资源可供汲取,因此可以深入挖掘整理三苏文化在日常生活审美方面的内容,用创新为其增添新的内涵,形成新的民俗体验,为构建新的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来源:重庆科技报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之处,推送稿件文字、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