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指同列“唐宋八大家”的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他们是滋养于巴蜀大地的文宗大家,又为巴蜀大地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巴蜀文旅走廊。
三苏同行出川赴京共两次,其中经过重庆是嘉祐四年(1059),苏轼兄弟丁母忧结束后,于十月自眉山沿岷江、长江而下,一路南行途经乐山、宜宾、泸州、重庆等地,到湖北江陵登岸陆行北上,于次年二月中旬抵达京师。
两次赴京之旅,三苏父子为巴蜀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第二次,父子三人沿路探幽访胜、弹琴饮酒、吟诗作赋,并形成了三父子唯一一部合著的诗文集《南行集》。《南行集》歌咏了三苏耳目所接之秀美山川、朴陋风俗以及贤人君子之遗迹,其中写渝诗文40余篇(首),占巴蜀区域三分之二。可见,重庆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与三苏父子灵魂的碰撞之猛烈。三苏以炙热之心、细腻笔墨题写重庆大好河山,使其在时移世易中仍随之诗文名传千古。重庆市民亦以火辣的热情纪念和歌颂三苏,保护着厚重丰富的三苏遗址遗迹,流行着精彩纷呈的三苏传说,传唱着精美绝伦的三苏诗文。
丰都苏公祠:苏轼赴京上任,路过丰都,登临丰都山。为纪念东坡,明代洪武六年(1373)建苏公祠。
三苏在渝主要行迹
三苏经渝之行有明确记载的至少两次,一次是上文所谓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三苏第二次同行赴京,一次是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扶父丧归乡途中。嘉祐四年(1059),三苏携家眷老小走水路赴京,在渝行迹大致为“过渝州、涪州,经明月峡,过万州,至夔州,发瞿塘,入峡,过巫山,经神女庙”进而过巴东。根据现行政区划,在渝行迹涉及永川区、江津区、重庆主城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万州区、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在丰都县,游仙都观;在忠县,题屈原塔、严颜碑、望夫台,作竹枝歌;在万州区,过木枥观,游岑公洞;在奉节县,题八阵碛、诸葛盐井、白帝庙、永安宫,发瞿塘入三峡,邂逅滟滪堆;在巫山县,过巫山,经神女庙。治平三年(1066)四月二十五日,苏洵在开封去世,六月,苏轼和苏辙“舟载父洵之柩归蜀”,溯长江而上,十二月入三峡,取水道入川。此次入川归故里,巴蜀区域主要行迹已不可考,但《龙川略志》卷一《养生金丹诀》有载,治平四年(1067)正月,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曾“泊舟仙都山下”。
三苏涉渝诗文
重庆主城区:苏轼《渝州寄王道矩》《江上看山》《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韵》;苏辙《江上早起》《江上看山》《山胡》《白鹇》。
丰都县:苏洵《仙都山鹿》《题仙都观》;苏轼《题平都山二首》(真伪有争议)、《留题仙都观》和《仙都山鹿》;苏辙《留题仙都观》。
忠县:苏轼《屈原塔》《望夫台》《严颜碑》《竹枝歌》;苏辙《屈原塔》《严颜碑》《竹枝歌》。
万州区:苏洵《过木枥观》;苏轼《过木枥观》《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赠二小诗》(岑公洞二首为黄庭坚诗,误入苏轼诗集中)。
奉节县:苏洵《题白帝庙》;苏轼《白帝庙》《八阵碛》《永安宫》《诸葛亮八阵》《滟滪堆赋》《入峡》;苏辙《八阵碛》《滟滪堆》《入峡》。
巫山县:苏洵《神女庙》;苏轼《巫山》《神女庙》《巫山庙上下数十里,有乌鸢无数,取食于行舟之上,舟人以神之故,亦不敢害》《和张均题峡山》《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苏辙《巫山赋》《巫山庙》《巫山庙乌》。
长江三峡:苏轼过奉节县,发瞿塘入三峡。有诗《滟滪堆赋》《入峡》等。
在渝三苏遗址遗迹
三苏在渝的行迹十分丰富,但有些在星霜荏苒中消逝,有些被长江水淹没。目前重庆的三苏遗址遗迹,保护最好的当数丰都县的苏公祠。苏公祠位于丰都县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又名坡公祠。明洪武元年(1368)为纪念苏轼青年时游历丰都而修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祠内古有来苏坊,塑有苏文忠公像。每逢东坡寿诞,当地人置酒折梅奉祀为俗。岁月风雨,坡公祠屡建屡圮,苏公像亦化烟云而去。公元1983年重建,更名为苏公祠。祠为宫殿式结构,有东坡塑像、三苏群像和昂首的白鹿、洗砚池、玉鸣泉井、临江长廊、鹿鸣茶轩、东坡楼等,祠堂丰富的展陈无不在诉说着三苏与丰都的故事。
在渝流传的三苏传说
重庆流传着大量三苏的故事。永川区流传着“来苏镇因苏轼命名”的传说。据清乾隆《永川县志》载:“永川有镇,名曰‘来苏’,东坡曾游历至此,因名。”
南岸区流传着“苏轼更名江口村为龙门浩”的传说。传说嘉祐四年(1059)三苏父子坐船至渝州江口村登岸,登岸须经仅可容纳一条木船出入的“浩”。“浩”豁口两侧,是一条巨大顺江石梁被巧夺天工劈开,形成酷似两龙头相对的态势。三苏父子震惊于此奇观,入村后进一步沉浸于其秀美风景,体味其淳朴民风,于是苏轼给小村落取名“龙门浩”,并挥毫书写“龙门浩”三字。后来村人将苏轼的题字镌刻在“浩梁”高岸石拱桥处,这座桥后被称为“苏桥”“东坡桥”,现桥已不存在,但据说被毁的“龙门寺”大铜钟上铸有相关史实。龙门浩的一些老人们至今仍绘声绘色地向子孙们讲述“苏轼更名江口村为龙门浩”的故事。
丰都县流传着“平都山因苏轼更名为名山”的传说。传说苏轼登游平都山,有感于“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于是赞叹道“平都天下古名山”。据传,正是因为这句点评之语,当地人便将平都山更名为名山。另外,丰都县还流传着“白鹿夜鸣迎三苏”的传说。相传,在三苏抵达丰都前,双桂山传来阵阵鹿鸣,人们闻声来到山上,追鹿无影后,遇见一白发老翁坐在石头上,手捋胡须说道:“明日将有圣人到此。”第二天,三苏父子便至。丰都县李长官接待之时对三苏说:“固知君之将至也。此山有鹿甚老,而猛兽猎人莫能害。将有客来游,鹿辄夜鸣。故常以此候之,而未尝失。”三苏顿觉惊奇,即兴赋诗《仙都山鹿》。因苏轼诗中“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之叹,“白鹿夜鸣”名列丰邑八景而冠绝古今。
重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旅走廊的重要城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推动巴蜀文旅走廊的共建。202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是旅游目的地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式。三苏文化是巴蜀最具代表性的名人文化和最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盘点理清在渝三苏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巴蜀文旅走廊再添新色。巴蜀进一步整合三苏文化资源,共建三苏文化品牌,有助于巴蜀文旅走廊“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建设。
来源:重庆科技报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之处,推送稿件文字、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