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日跟医院一个同事妹子聊天,说起我为什么会来到斯京,我说当年我博士导师拿到斯京的大学的正教授位置了,就把整个研究组搬过来了,我也就跟着搬过来了什么,吧啦吧啦的。妹子突然问我:为什么他不在隆德当教授?我答:教授位置少啊,不好拿啊,学术界都这样的么,哪里有教授位置就去哪里呗,更何况我们大学还排名更高。妹子瞪大眼睛问:他过来只为当教授?我说:是啊,他老婆孩子都还在隆德呢,每个周末打飞的回家。妹子眼睛瞪得更大了:他为什么要当教授?这问题还真一下子问的我语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起我们学校的教授评审委员会主席说过一句挺搞的话,说:我们学校似乎有种叫professorsoriasis的流行病在蔓延。Professorsoriasis是种什么病呢?据传说一旦染上,人就会发疯了一样的想要一个教授头衔。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一直就觉得想当教授是一件超级正常的事情,就跟人人都想吃饭喝水一样,是一种本能,一种原始动力。从来就没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当教授?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国外青椒在大学没稳定职位,一直得熬到当了教授才能稳定下来。美国的tenure系统貌似让教授就是终生职位金饭碗这个概念貌似深入人心。

不知道美国是什么情况,但至少在瑞典,教授其实依然不是一个稳定的职位。虽然合同是永久合同,但钱才是王道,没钱教授也会被裁,有钱不是教授也不会被裁。最低标准是教授的基金必须至少够发自己的工资(扣除基金管理费后哦,还得包括社保哦),拿不够的话被裁员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不过裁教授这种事情学校一般都做的尽量低调,似乎不愿意引起群众关注,希望广大群众能继续相信教授职位是金饭碗,以保留教授的社会地位。

想起有次在微博上忘了跟一个不认识的也在北欧的人说什么事情了,顺口说了一句:其实就是当了教授也不稳定,我们学校也经常有副教授教授被开的。结果对方突然间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就怒了,歌词大意是:tenure你懂不懂?一个学术界不入门的小P孩。你敢不敢说你是哪个学校的?你问问你们学校的老师你们学校能经常开教授?!我隔着屏幕似乎都能想象出对方怒目圆睁的表情,我就“呵呵”了。

当教授是为了追求高工资吗?大学的工资虽然不算很低但和企业比并不高。科研经费也基本没法贪污,这里也没那么多企业能给咨询费啥的,没什么灰色收入。教授工资人文类大概税前5万多克朗(以前跟人民币大概1:1,不过最近换算不到4万人民币,人民币近期比较坚挺)一个月,自然科学和医学类6万。纵向比较的话,大概比副教授多1万多一个月,税后多能多出来5,6千克朗。横向比较的话,有些好的商学院的毕业生刚毕业工资就能5万一个月呢,普通的也得3万一个月,如果当IT民工,混到30多岁的时候工资也4万一个月了,而要混到教授至少也得到50岁吧。

但即使是这样并不稳定收入也高不到哪里的一个教授职位,还依然那么多人去抢。当教授是为了给人类发展做出啥更大的贡献吗?貌似当教授做科研和不当教授做科研,好像没什么本质的区别。至少在瑞典,你基本只要有博士学位就可以申请基金。你是副教授,高级讲师,或者临床医生都行,只要你能申请来足够的科研基金,就可以当PI,建立一个小科研团队去研究你的课题的。所以,当PI是并不需要教授头衔的,所以要研究什么对人类有益的东西跟是不是教授没什么关系。

这么说来,难道教授就是一个好听的空头衔?难道学术界混的人天生都比正常人虚荣爱名不成?曾经面试一个教授申请人,有人问:一般人都会在雇佣合同结束前一年或者最早两年申请评教授,你现在的雇佣合同还有三年才结束,而且你还这么年轻,为啥这么急着当教授?

对方的回答出奇的直接:我经常被邀请去参加一些活动,跟很多有教授头衔的人在一起,然后我顶着一个副教授头衔跟他们一起总是感觉各种不爽。额,好吧,这也行。什么?你问我这人面试通过了没?其实面试本来就是走个过场的事情。人家确实也牛的,文章IF够了,基金数量也够了。况且人家系主任也同意了,请的校外评审也同意了,所以肯定通过的么。

我曾经问一个老师:为什么学校就不能给年轻科学家提供稍微稳定一点儿的雇佣合同,让大家能沉下心好好做科研呢?老师说:我也觉得稳定点儿好啊,可是学校掌权掌钱的那些大头都坚信Hungriga vargar jagar bäst (瑞典谚语,说饿了的狼才捕猎捕的最好) 。

这老师的话让我有种恍然大悟感,原来这一切都在“上面”的掌握之中啊,一切都是按着计划来的,他们就是想首先选择出一群狼 (做科研的智力体力一般都还行) ,然后把他们饿到眼红 (不给稳定雇佣合同) ,再放出去捕IF捕基金回来,最后没饿死抓了猎物回来的,就给个professor头衔奖赏一下。也就难怪professorsoriasis这病会流行了。

来源:科学网徐媛博客

高教志 ID:cncollege

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 关心大学教师成长 / 关怀大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