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被称为中国5G-A商用元年。

3月28日,中国移动在杭州全球首发5G-A商用部署,公布了首批100个5G-A网络商用城市名单,并宣布计划于年内扩展至全国超300个城市,建成最大规模的5G-A商用网络。

6月27日,在2024年MWC上海大会期间,中国电信召开5G- A行动计划发布会,重点围绕能力打造、生态合作、应用落地三个层面深化实践探索,展现中国电信在5G-A领域的深度布局。

国内通信产业界也给与5G-A极大的热情与期望,中兴通讯在2024 MWC巴塞展期间,举办了“5G-A dvanced联合创新及新品发布会”,发布了5G-A十大新品,为5G-A商用做好全面准备;华为在2024 MWC 上海期间,以“先锋引领,共赢5G-A时代”为主题,举办了全球5G-A商用领航计划发布会, 宣布与产业界携手共推5G-A标准升级,共享5G-A发展红利。

一、运营商希望借助5G-A撬动更多市场空间,走出5G商业变现困境

3GPP Release 18标准于6月18日正式冻结,标志着5G-A首个版本刚刚完成;而国内产业界如此迫切地在中国市场拉开5G-A商用序幕,除了以技术代际更迭驱动网络演进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通信运营商在5G商业变现上陷入困境,迫切希望借助5G-A撬动更多市场空间,将其打造为5G商业变现的新引擎。

在4G催生的移动互联网红利中,眼馋互联网公司吃肉却被OTT只能喝口汤的三大运营商,受产业政策驱动大规模投入5G,一方面想的是在To C市场上继续流量红利,另一方面更希望借助“更快、更宽、更强”的5G甩开互联网公司在To B行业吃到“万物互联”的独食。但390多万座5G基站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就拔地而起之后,近8000亿5G网络投资如何变现却成了困扰三大运营商的待解难题。

受益于行业自然垄断属性,To C市场本是三大运营商自种自收的一亩三分地,却为了攀比“5G套餐用户”的增长规模相互内卷,在5G应用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用优惠套餐、捆绑套餐等促销手段驱动用户升级,最终14亿多中国人竟然有了13.7亿5G套餐用户,但5G时代的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却停滞在6400亿左右徘徊不前。

从工信部历年公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来看,4G商用启动后的四年时间里,运营商的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增速每年都保持在27%以上,最高的一年曾高达38%;然而自2019年5G商用后,三大运营商的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增速竟然始终低于3%,甚至还在2023年出现了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花了三大运营商近8000亿投资建起来的390万座5G基站,并没有如运营商所愿以更高的网速带来更多的流量收入,从拉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增长的角度来看,5G完败于4G,To C作为存量市场的流量红利或许在4G时代就基本见顶了

所以,5G商业成功与否的希望被押注到运营商的“第二曲线”上,毕竟To B属于更大的增量市场,而且5G高速率、低时延、海量连接的技术特性瞄准本来就不是“人与人的连接”,而是“万物互联”的企业专网。

但市场现实远比PPT上的蓝图更为骨感,To B行业的金主们无疑比手机用户更为精明,毕竟一张专网的投入成本远不是百元流量套餐的水平,特别在经济不景气的大形势下,看不到实实在在收益的企业主们钱包捂得更紧了。

三大运营商挥舞着5G的大旗上矿山、下海港、进工厂、入园区,一通操作猛如虎,市场宣传风风火火,财务算账却干干爽爽,以中国移动为例,到2023年底都商用第五个年头了,To B的5G专网全年业务收入仅54.3亿,还不及To B的行业云年收入(708亿)的8%。

由此,5G商用5年之后,To C市场流量见顶,To B市场开发缓慢,三大运营商暂时陷入了5G商业变现的困境。恰逢其时,随着3GPP Release 18的冻结,承载着业界“挖掘新价值,探索新领域,衔接下一代”期望的5G-A,就踩着技术演进的密集鼓点迎来了商用元年。

二、业界领头羊华为给5G-A“引领商业成功”设定六个方向

5G-A被通信产业界赋予“挖掘新价值,探索新领域”的使命,就是因为5G创造的商业价值不理想,于是把5G-A推上场找找新方向,看看能不能带来新希望。但是因为5G商用时已经将其能力吹成“万物互联”包打天下了,新来的5G-A还能带来什么新价值,就需要华为这样的业界领头羊为5G-A做市场包装。

从2022年开始,华为就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业界接受5G继续向5.5G/5G-A演进的概念。在各类通信业盛会上,华为公司高管持续地以《5.5G,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5.5G”时代是迈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拥抱5G-A,释放产业红利》、《5G-A是未来确定性产业路径,将拓宽商业边界》、《加速5G-A发展,开启移动AI时代》等为公开演讲的题目,向业界展示其对于5G-A演进的期待和决心。

在2024年第1期的官方杂志《华为技术》上,华为推出了《拥抱5G-A,引领智能世界加速到来》的专刊,展现5G-A时代的4大业务趋势和10大应用场景。其中,华为ICT Marketing 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刘康,撰写了《拥抱5G-A,释放产业红利》一文,从“引领商业成功”的角度,为运营商指明了释放5G-A商业价值的六大方向:

  1. 继续提速:5G-A能支持更多的载波聚合,实现千兆上行和万兆下行的传输速率;

  2. 能力扩展: 5G- A 将通信能力由连接扩展到通感一体,支持低空经济;

  3. 能力优化: 利用轻量化 5G 的 RedCap 成本优势推动 5G 物联网业务;

  4. 能力提升: 5G-A 进一步提升 5G 专网性能,带动更多行业场景延展;

  5. 应用扩展: 5G-A 将车联网应用从车内娱乐扩展到车路协同,加速智慧交通的到来;

  6. 内生智能: 5G-A 结合 AI 赋予网络自我优化和管理的能力,帮助运营商降本增效。

三、作为商业变现新引擎的5G-A难以迅速撬动To B市场

从华为给出的这六大方向来看,绝大部分的“红利”还是针对To B市场,其中第(3)(4)(6)项,是华为认为5G-A作为新引擎可以比5G做得更强、更好的方向

但5G在To B行业推广慢、赚钱难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5G的能力不足,而是经济效益不彰显,所以在To B市场一味地强调5G-A比5G更强、更好,恐怕还是难以打动企业客户日益紧缩的钱包。

以因产业链较为成熟而被5G-A委以在To B市场打头阵重任的RedCap为例,虽然RedCap在性能和成本上相较于5G NR更为平衡,被视为替代4G物联网技术的最佳方案;但4G物联网技术NB-IoT自2017年商用,至今仍未实现当年的商业预期并完成对更低端的2G物联网的替代,何况成本要更高出一截的RedCap呢?

第(2)和(5)项是华为认为5G-A作为新引擎能比5G做得更多的方向,一个是将通信网向上拓展到天上吃“低空经济”的红利,一个是将通信网延伸到马路上吃“智能驾驶”的红利。

虽然两个方向都是当下炒得最热的概念,但想象着一座城市,有成千上万架在空中盘旋的无人机接受一张通感一体化的低空组网指挥,有川流不息的智能车随时和街道上星罗棋布的交通设施做数据交互,画面虽然激动人心但或许先想清楚谁来投资谁来付费的商业模式才更为现实,毕竟这些还属于停留在“今天的PPT”上的“后天的业务”。

比如全球在5G-A上采取最激进策略的中国移动,用“在杭州奥体中心率先实现无人机飞行轨迹和速度精确感知”来宣传通感一体的威力,但做到“黑飞100%监测识别”的商业价值何在?用19座5G-A基站在亦庄示范区永昌路段搭建车联专网,成为北京首条同时部署5G-A专网和车网算力协同技术的车联网实验道路,其投入产出的回报如何核算?

四、作为商业变现新引擎的5G-A仍把希望放在To C市场

在To B市场淘金,5G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埋头苦熬守到云开见月明,寄希望于在性能和功能上修修补补的5G-A迅速解决To B市场变现难题,恐怕过于乐观,所以华为建议5G-A商业变现首选To C方向—— 第(1)项支持三载波聚合用更高的速率卖更贵的套餐

5G-A的三载波聚合,简单地形容就是把三条不同的车道合并成一条更宽的车道,让每辆车都能跑得更快。以中国移动的5G网络为例,5G-A可以通过2.6GHz(100+60M)和4.9GHz(100M)的三载波聚合实现260M可用超大带宽,给支持载波聚合的手机带来更快的网速,下行速率可以实现3-4Gbps,标称为普通5G网速的10倍左右。

当年做5G的市场宣传,通信业喜欢讲的故事是5G网速是4G网速的10倍,“下载一部1G的高清电影只需要3秒钟”;到现在宣传5G-A,竟然还是老套路,只是话术变成了“下载一个2GB的游戏包,在传统5G网络下,用户大概需要1.5分钟,在有5G-A网络上,只需要0.3分钟”,主打的依然还是“网速快“,转眼就忘了当年B站UP主何同学著名的5G名言:“速度是5G最无聊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于运营商而言,速度就是金钱,资费就是变现。为了把“下载2G游戏包”的时间从1.5分钟缩短到0.3分钟,上海移动的用户需要额外花60元加购一个支持下行2Gbps网速的5G-A权益包,想进一步把网速提升到下行3Gbps,则需要花80元(均为优惠前价格);如果要包月的话,150GB国内通用流量套餐,云南移动标价399元。

399元/月的套餐虽然在普通用户看来贵得离谱,但其目标市场是高端商旅、直播网红、游戏发烧友三类小众客户群,不仅数量稀少且珍贵,而且更多的需求场景貌似不在室外更多是室内,估计运营商们免不了要捆绑全光万兆之类的家宽优惠才能俘获芳心。

所以,5G-A在To C的变现之路能否走通,还得看原价60或80元的提速权益包有多大的市场吸引力。虽然B站著名UP主何同学认为“速度是5G最无聊的应用”,但在某些特定场景,比如数万人齐聚的演唱会或体育比赛现场,5G-A的三载波聚合技术可以为购买了提速权益包的用户,从信道拥塞的5G网络中清理出三条宽阔的高速车道,在周边人群羡慕的目光中以2或3Gbps的速度狂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华为给运营商建议的5G-A“多维度商业变现”模式里的“速率经营”新思路:想要在同等网络条件下,获得“比周边人群更高速、更低时延的移动网络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购买额外收费的5G-A权益包来享受提速特权。其底层逻辑和当年驱动用户从4G升级到5G并无二致,想要网速快就得花钱买,只不过5G-A不再是普遍服务而变成了特别权益。

所以基于三载波聚合技术的5G-A提速权益包,对于5G基础服务而言也就是锦上添花,仅在某些特定场景对于小众客户具有刚需意义,那么在5G网络平均下行348.28Mbps速率下还持“5G无用论”的用户,会有多大比例愿意为多少场景花80元购买网速可达3Gbps的提速特权呢?

而且,为了享受5G-A的提速特权,用户除了购买权益包外,还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其一要更换支持三载波聚合的5G手机;其二,要确保自己身处在5G-A信号覆盖范围内,至于5G-A信号覆盖范围有多大,则取决于运营商对于5G-A网络的投资规划。

以上海移动为例,目前已经累计开通了5万多个5G基站,但具备5G-A三载波聚合能力的基站目前仅4千多个;按照计划,上海移动“力争2024年建成8千个5G-A基站,到2026年建成2.4万个5G-A基站,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5G-A网络底座”。

显然,虽然号称是“全球最大规模的5G-A网络底座”,上海移动也没有(也不应该有)意愿规划一张全域无缝覆盖的5G-A网络,让少数购买权益包的To C用户随时随地任享提速特权,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这当然不划算。

8月25日宣布5G-A正式商用的北京移动,号称已“开通7000个5G-A基站,实现了六环内及郊区线程的普遍覆盖”,然而为实现5G综合覆盖率超过99%,截至2023年底北京移动累积建成开通的5G基站数量是5.2万个。

结语:

对于5G-A投资,运营商的公开表态较为一致: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上海MWC上表示,中国移动2024年会在300个以上城市部署5G-A,但5G-A的投资不会大幅增长,预计投资15亿元;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2024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电信将主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匹配部署,没有大规模增加5G-A投资的计划,对整体资本开支的影响较小。

从运营商高层对于5G-A投资的务实态度来看,虽然他们对5G-A“引领商业成功”的愿望很迫切,但对5G-A的市场前景却并不确定,因此主要采取的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试水”策略,在华为建议的5G-A六大变现方向上广为撒网、多方试探,根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以避免重蹈5G在建网上大干快上、在投资回报上却越陷越深的覆辙。

所以,5G-A究竟能否引领商业成功,助力中国5G走出商业变现的困境,或许答案并不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