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改脉法

学术流派

李昌海师说系列原创文章

中医改脉法学术流派

微观脉象学研究

中医改脉法学术流派

李昌海师徒系列原创文章声明

李昌海老师脉象学系列原创文章是由《中医改脉法学术流派》与李昌海老师师徒、学员团队的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转载需要注明出处!

脉法学习咨询:18029213699/微信同号

我们国家将传统医学分为中医与少数民族医、其中中医泛指汉名族医学,苗族、蒙族、藏族等的传统医学为少数民族医学。

土家族脉学丰富,种类繁多,药匠(土家族对医生的称呼)在诊断疾病时,把拿脉(也称号脉、纳脉)视为重要的诊病方法。目前,流传土家民间的脉种有三十多种,但药匠们常用的有20余种。

土家医常用脉

1、骨脉位于挠骨茎突处,相当于中医所述的寸口脉。

2、命脉(也称劳脉)位于手掌背部的食指与中指之间隙,相当于中医的外劳宫穴位外。

3、虎脉位于虎口后一寸处,紧靠合谷穴位处。拿脉时,中指和拇指同时用力,轻按不易得脉,中或重按方可得脉,虎脉主危重之疾病。有脉者,既是重病尚可治;无脉者,即是病情暂较轻,也为不治之症,药匠们称虎脉是死亡之脉。

4、肘关脉位于倒拐窝内侧。相当于中医的尺泽穴位处,老药匠称肘关脉为断生死脉。重病危疾时,此脉号不出脉或脉细弱无力。

5、踏地脉位于踝关节解溪穴位三寸,近似冲阳或陷谷穴位之间处(拇趾与食趾中)。得脉兼跳有力者,为能治之症,脉无力者为病重,脉细微者,为治之症。

6、太阳脉(又称五阴六阳脉)相当于中医的太阳穴位处。体健时,脉平和;脉粗大,快而脉和者,为外感风寒而引起热或寒疾之症;脉细而小,慢无力者,多为慢性病,主头晕目眩等疾症。

土家医在号脉时,还有一个特点,即是“遍诊法”与汉民族的古全身遍诊法有相似处。土家医的三十多种脉,遍布人体全身各部,但主要是头部、手部、足部和躯干部位的大小筋脉处。关于“遍诊法”在祖国传统医学的脉学中的记载,属于早期较原始的诊脉方法,经长期摸索,总结出以诊“寸口脉”为主的脉学,比前人进了一大步。但在土家族医学的脉学中,“遍诊法”为号脉诊病的传统方法,药匠在号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视“遍诊法”为诊脉之规。

总结

同为中华大地养育的华夏儿女、在传统医学上有做相似之处、都具备中医的望闻问切,都注重辨证论治、其中脉诊是医生辨证的基本依据。

土家族医学是通过对土家族“口碑文献”和民间医药抄本搜集整理,发现了这些源于民间的医药和乡土疗法,经历代药匠(土家族对医生的称呼)在实践中探索和经验总结,使之成为形式特殊、内容广搏、民族气息浓厚的土家族医药。中医在土家庭地区的传播与应用,文献记载始见于1391年(明洪武年间)浙江人氏金彬随朝延官军入汀西北大庸行医,始将汉医传入汀西土家族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脉法学术流派代表人

中医改脉法学术流派

李昌海,男,1969年生,现任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农工党佛山市主任委员。

其家族有三代行医历史。在长期的中医临床过程中、在祖辈的熏陶与教育下、非常注重中医脉象的研究与运用。于2017年书写了微观脉象书籍《脉学大成》。2020年开始对外尝试性推广普及《中医改脉法学术》、其中《中医脉诊处方私塾班》已经开办多期、2023年在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的帮助下正式命名为《中医改脉法学术流派》。

学术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实践医馆

佛山国阳堂九江馆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大正路

0757-86510371

佛山国阳堂桂城馆

南海区桂城江南名居东门

佛山国阳堂罗村馆

佛山市南海区联星大道27号

国阳堂汕头医馆

汕头市潮南区峡山洋汾陈村广汕公路

国阳堂茂名医馆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广隆路

以上医馆均接受中医学徒与中医实习

国阳堂中医连锁其它医馆开放中

作者:李昌海

编辑:刘助理

编排:小张

审核:中医改脉法 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