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对于彭德怀元帅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对整个中国来说也是相当关键的一年。

在1966年左右,由于中苏关系产生了变化,在中苏边境线上战火的硝烟味道已经依稀可闻。同时在亚洲南部,美军已经占领了越南的大部分领土,战火也很有可能蔓延到中国境内。

然而在中国西南地区,中印之间的战争还在持续,危险还没有解除,西藏地区也很不稳定。基于这样复杂的局势,彭德怀元帅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出境作战经验,这个时候就十分需要他“出山”。

于是在西郊种了6年地的彭德怀终于迎来了新的工作机会。当时已经入秋,天高气爽,彭德怀正在田里忙碌,这个时候身边人告诉他,中央给他打来了电话,让他赶紧去人民大会堂,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跟他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出之路阻碍重重

彭德怀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不免激动起来,此前他因为各种因素影响来到了北京西郊的挂甲屯。戎马半生,离开了战场,他在后半生开始学着如何做一个农民。

令他也没想到这一种就是6年,这期间,其实他一直在等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为人民做贡献。而在这一天,这个机会就来了。他换好衣服,就直接前往人民大会堂的江苏厅。

当时已经是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和担任组织部副部长的乔明甫已经在江苏厅等着他了。几个人简单寒暄了一下后,彭真就说出了这次让彭德怀前来的目的,彭真告诉彭德怀,中央希望彭德怀能到西南地区去抓三线建设。

彭德怀基于自己的情况,对这个任命表示了犹豫。彭德怀的回答也很真诚,毕竟自己此前一直在军队中,如果是带兵打仗那是他的强项,但是工业层面就是门外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彭真后来表示这是毛主席对他的任命,并且告诉他,西南三线的工业就是与打仗有关,但是彭德怀坚持自己对工业确实不熟悉,不如安排自己去农村做调查。

其实彭德怀也清楚这是自己的一次机会,能重新为人民做贡献的一次机会。但是他也仔细思考过,以他当时的处境,如果真的去接受了这次任命,就这样去了西南三线,恐怕很难服众。

对于当时的彭德怀来说,如何让手下的同志们接受自己,肯听自己的指挥是相当关键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自己去工作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还会给建设工作造成不小的损失。

想到这个问题,彭德怀最后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彭真看到彭德怀的态度比较坚持,就表示自己会跟毛主席进行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彭德怀回去后,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他拿起了纸笔,坐在桌前,准备给毛主席写一封信,讲讲自己的心里话。在这封长信中,彭德怀诚恳得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他希望能够回归田园,彻底当一个农民。

毛主席看到彭德怀的信后,很受触动,决定请彭德怀亲来中南海亲自谈一谈。于是毛主席亲自给彭德怀打去了电话,毛主席在电话中告诉彭德怀,自己接到彭德怀的信后,高兴得睡不着,并且告诉彭德怀准备让他来中海谈一谈,到时候刘少奇等同志都会来参加。因为周总理有工作任务,这次的谈话就没有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讲到了让彭德怀去西南三线工作的原因。毛主席表示,基于当时的情况,“要建设大小三线战略后方,准备迎接战争。”“按比例,西南投资最多,战略上也特别重要,你(指彭德怀)去西南是最合适的,将来还可以带兵打仗。”

当时彭老总心中还是有些犹豫,害怕因为此前的一些事情耽误了相关的工作,无法取得同志们的信任。

没想到毛主席直接给彭德华打了一针定心剂,毛主席表示“派你到西南,这是党的决定,如有人不同意,要他同我来谈……你搞军事工作多年,又有经验,三线建设与军事有密切关系,让你到西南三线去任副总指挥,对你没有什么保密的,你想看什么地方就看什么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帅出山,重回一线

听到这些话,彭德怀彻底放下心来,在这长达五个小时的谈话中,彻底解开了彭德怀的心结,也让他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也许是当时毛主席也猜到了有人会暗中阻挠彭德怀这次的任命,所以多次对彭德怀进行鼓励,表示如果有人不同意,就亲自去找他谈。

还让彭德怀去到西南地区后努力工作,要做出成绩,在必要的时候还要继续带兵。就这样,彭德怀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全心全意准备去西南三线工作的相关事宜。

其实彭德怀此前的顾虑并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在1964年,也就是彭德怀“出山”之前,他还在西郊种地的时候,就有人在阻挠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康生屡屡利用《海瑞罢官》这出戏来暗讽彭德怀。在会议后,彭德怀的处境就发生了变化,康生在批判这出戏的时候,又提到了庐山会议这个时间节点,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这是自己个人的想法,仅供参考,但是话语间充满着严重的指向性。

而江青也多次对这出戏提出意见,认为其有问题。在1965年年初,也就是彭德怀接受任命的几个月前,在上海就有批判的写作班子经授意后投入工作。

在毛主席与彭德怀结束了谈话,彭德怀满心欢喜准备前往西南工作的时候。上海的《文汇报》在这个时候刊登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枪口对准的是谁,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些人竭力阻挠彭德怀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但是这个时候的彭德怀,不仅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而且面对向他而来的“刀枪”已经表现得很不在乎,他一心只有人民,一心只有国家建设。

他在得知了《文汇报》的消息后,表示“射吧,我无所谓,只要去三线工作就成。”在各种阻挠下,彭德怀最终还是在11月30日成功到达了成都,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和革命作风,让他始终坚持节俭生活。

到达干部临时住所后,彭德怀选择了一个间数比较少的平房,当地的工作人员惊奇的发现,彭德怀的行李除了20多箱书外,就是一张毛主席在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前夕送他的带有亲笔签名的半身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是这样,远在千里之外的“炮弹”又准备向他“发射”了,在他到达成都当天,《人民日报》就转载了姚文元的文章。彭德怀得知消息后,十分着急,他不在意这些人对他攻击,他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工作还能不能继续。

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桌子上,激动得说:“批吧,我才不怕呢!……只要毛主席不下令撤我,我就干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于是彭德怀也很快就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幕后指挥,“炮火”不断

从1965年12月到1966年5月底,彭德怀曾三次外出考察,关心当地建设,关心当地职工、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抽出时间去看望了为红军百摆渡过的一位老船工。

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彭德怀,虽然因为外部环境因素,心中情绪还是有波动,但是对于这一次的机会,彭德怀十分珍惜,总是精神抖擞得奔走在路上,走访各处,进行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这样的日子没有过多久,受那些“枪炮手”的影响,一份情况简报送到了北京,经过了戚本禹等人后,转交到了康生等人的手上。关锋、戚本禹就向其提出,认为分配彭德怀做这个任务是不恰当的。

在这些人的主导下,对彭德怀的“教育”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找到了他的住所,向他询问革命历史,以及一些有关长征、打仗的问题,即便某些人是带着不好的目的前来,彭德怀在讲到这些的时候,还是十分热情得回答他们。

在这样的环境下,彭德怀依然在努力的深入群众当中,但是在戚本禹等人的指使下,彭德怀的处境变化越来越大,直到他再一次回到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巴蜀的岁月,虽然短暂,但是在这片土地上,处处留下了彭德怀的脚步,来到西南三线工作的第一天,面对同志们希望他休息一下再开始工作的提议,彭德怀就表示自己已经休息了六年,不能再休息了,转而马上投入到了工作中。

就这样,彭德怀在这里完成了晚年最重要的一段工作经历,他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也没有辜负人民的信赖,始终用自己一片赤诚的心对待国家,奉献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