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温三国历史时,看到了曹仁与朱桓在濡须城的战争对决,不禁感叹,曹仁着实是有勇无谋啊!竟生生将优势局打成了败局,这样的人怎能担当统兵大将之职呢!
先大致讲讲这场战争的背景吧!此场战争的爆发乃是因孙权的“背信弃义”所致。关羽被吕蒙杀害之后,刘备气势汹汹地兴兵讨伐东吴,孙权为避免两线作战,便上书向魏文帝曹丕示弱,孙刘大战结束之后,孙权却又不认账了,之前的承诺全部作废,于是魏文帝曹丕恼怒不已,遂出兵讨伐东吴。正因如此,才有了曹仁与朱桓的这场战争对决。
曹仁率领几万大军攻打濡须城之前,施展了一招声东击西之计,致使朱桓将一部分兵力调离了濡须城。曹仁此举有效地削弱了朱桓的军事力量,使战争的天平更倾向于己方。
之后曹仁火速抵达濡须城之下,这让朱桓一时有些慌乱,但很快他便镇定下来。当时的情况是,调离的士兵尚未赶回,能够调动的士兵仅有几千人,将军和士兵们都心生恐惧,万分害怕。
面对此种境况,朱桓对麾下将领做起了思想政治工作,并为他们进行了战前的敌我分析,以此来鼓舞人心,引导将领们克服心中的恐惧。朱桓对部下将领们说道:战争的胜负取决于领兵将领的用兵能力,而非士兵数量的多寡,自己的用兵能力远超曹仁,曹仁有何可惧?来的人再多又有何用?
随后朱桓又讲,曹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且心怀惧意,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而我方占尽地理优势,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局。即便曹丕亲自前来,亦不足为惧,何况只是曹仁这个匹夫!
朱桓虽说嘴上把曹军说得不堪一击,但内心依旧十分慎重地对待这场战争,并且制定了周密的战略规划。首先,他利用曹仁有勇无谋的特点,引诱曹仁派兵攻城。曹仁果然中计,还自恃兵多,分兵他处。其次采用前后夹击之策,让曹军腹背受敌。最终结果是曹军惨败,孙权封赏朱桓为嘉兴侯,任命其为奋武将军,领彭城相。
在大叔看来,曹仁原本是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毕竟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他手中,拥有数倍于敌方的兵力,而且是在敌人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来袭,令敌人惊惶失措。无论怎样,至少赢得了这场战争的先机,做到了先声夺人。
这是曹仁的优势所在,然而也存在劣势,那便是远道而来,濡须城坚固难攻,强行攻城定然不可行,硬攻必然损失惨重,必然会影响己方士气,一旦失败,人心离散,即便士兵众多,也会毫无战斗力。
对于这种情况,曹仁的策略应当是围而不攻,或者佯攻一下,然后撤退,引蛇出洞,半路截杀。抑或大军隐匿在某处,只派小股兵力骚扰,见人就杀,有追兵就跑。然后耐心等待时机,等待给予致命一击。
对待士兵,一定要慷慨,真金白银地赏赐,杀的人越多,奖励就越丰厚,让所有士兵都知晓杀人有钱可拿,杀得越多,所得越多,同时告诉士兵们,拿下对方城池之后,城中财物可任意掠夺,女人随意争抢,谁抢到归谁。
如此这番操作,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让士兵战胜死亡的恐惧,还能大大增强己方的士气与战斗力。如此精妙用兵,扬长避短,必无失败的道理。
做人若想赢得每一次的胜利,就得扬长避短,任何时候都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对决他人的短处,以己之长攻他人之短,绝无失败之事。做人做事,一定要学会分析敌我情况,然后务必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进而不受限制地选择合适的手段去实现目标,永远不要自我设限。当然,此文纯属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