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销量腰斩,百万酒庄折半出售,全国销量加一块,还不及茅台7%。
最近一段时间,白酒行业的困难,大家已经有目共睹。
但各位可能没有注意的是,一旁的葡萄酒,其实早几年就已经住进了ICU重症病房。
曾经的它们,被认为是高端洋气上档次,增长极为迅速,但最近十年,不论国内产量还是国外进口,葡萄酒都是跌跌不休,一路下坠。
2023年,国内红酒最大巨头张裕总营收43.85亿,而茅台总营收是1505亿,青岛啤酒也有339亿。
而同期全国红酒总销售额为90.9亿,白酒7563亿,前者仅为后者的1.2%,而整个酿酒行业的销售收入超过一万亿,红酒占比还不到1%。
葡萄酒为什么会如此拉跨?
其实,中国葡萄酒曾经也有过一段爆发式增长,当时的一个重要契机是中国加入了WTO。
加入WTO之前,我国葡萄酒进口关税为65%,再加上消费税和增值税,综合税率一度高达150%。
之后关税一路下调,2004年初,洋酒税率统一从44.6%大调至 14%,这就带来了葡萄酒行业的全面降价,有的品牌甚至直接降价了三成。
普遍降价刺激了市场需求,中国葡萄酒销量从此一路走高,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从42.5亿增长到了464.54亿,翻了10倍还不止。
本世纪初,张裕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74亿,但到2011年的巅峰时,已经增长到了60.28亿。而当时的茅台的营收为184.02亿元,两者虽然有差距,但这差距绝不像今天这样悬殊。
实际上,当时很多人已经把红酒当作了下一个白酒,认为它的增长曲线,就会是一条直线向上。
这掀起了一阵酒庄热,大批中国人扎堆到海外收购酒庄,涉足葡萄酒生意。
在这长长的一串名单里,既有姚明、赵薇、丁磊、郭德纲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更多的也包括各行各业的富豪精英。2011年,通灵珠宝老板沈东军以2亿天价收购了法国一家中级酒庄,就曾令市场震惊。
中国富豪豪掷千金买入葡萄酒庄,在此时早就超出了红酒经营的需要和范畴,而是具有很浓厚的地产投资属性。
而红酒也的确像房地产和茅台一样,开始经历一轮又一轮的资本爆炒。
最经典的是82年拉菲,它的一箱12瓶装,08年在伦敦交易所的成交价不到两万英镑,但在10年却被炒高至48000。同年在香港,还有一组69瓶拉菲多年份组合,也被拍出260万港元的天价。
大量的热钱涌入红酒市场,短期之内炒热了价格,提高了销量。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炒作实际是拔苗助长,提前消耗了市场潜力,同时也刺激了大量假货的出现。
法国一年拉菲产量不到20万瓶,但中国仅江浙地区的年销量就在30万瓶以上,这多出来的酒到底是哪来的,不言而喻。
红酒泡沫来得快,去得更快,2011年之后,高档红酒价格快速回落,82拉菲价单瓶价格曾经炒到10万,16年则腰斩降到了5万。
而看着高档葡萄酒越来越难卖,酒商便把目光放到了“真实消费力”上,开始寄希望于新生的中产阶级,能把喝红酒的担子给接过去。
但事情真的会有这么简单吗?
2016年中国葡萄酒市场达到顶峰的时候,威龙董事长王珍海提出:未来5到1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葡萄酒第一大国,红酒将跟白酒各占半壁江山。
王珍海的逻辑是这样的,市场中的“核心消费群体”是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中壮年,而当时这一批人主要是喝白酒。
随着世代交替,核心消费群体里的80后90后会不断增加,他们对白酒兴趣不大,但乐意接受葡萄酒,所以未来中国红酒市场必定潜力无穷。
现在回头看,王董的逻辑起码有一半是对的。
新一代的消费者的确对白酒不感冒,现在白酒行业普遍有危机感,就是在担心年轻人不喝了该怎么办。
然而,白酒有压力,并不代表红酒就能取而代之。
红酒度数比白酒低,入门难度也没有那么高。
但年轻人之所以远离白酒,并不只是因为口味上的偏好,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整个酒桌文化的抵触。
年轻人不喜欢陪酒、敬酒、干杯,是讨厌这背后潜在的服从性测试,以及长幼尊卑这一整套的不平等秩序。
“怎么敬酒”“怎么倒酒”“祝酒词说什么话”这些过去是“学问”,放现在就是“糟粕”。
在这个背景里,白酒只不过是酒桌文化的一种载体或工具,所以才会被年轻人一起抵制。
那这情况,放在葡萄酒上面存不存在呢?
实际上一样存在,作为西方的宴会主流饮品,葡萄酒本来就有一套欧式的餐桌礼仪加持。
2004年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后,这套礼仪又被企业有意识地推广传播,以体现葡萄酒的文化品牌特色,营造一种高端洋气上档次的格调。
当然,这其中不少也跟中式礼仪一样,都是牵强附会、没事找事的结果。
而一种文化,只要越强调秩序和规矩,就必然会离年轻人越来越远。
所以酒桌文化,不管它的载体是红还是白,只要漏出了这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的马脚,就都只有被年轻人抛弃的份。
葡萄酒的问题还不止如此。
作为外来文化,葡萄酒的整个评价体系,鉴赏标准,分级划分都是高度西式的,这一套体系在移植到中国的时候,并不接地气。
酒厂在红酒推广过程中,为了对标高档白酒,又过多地强调商务宴请的正式场合,使得葡萄酒的饮用场景相当单一,业内人士估计社交和家庭消费比例大约在9比1。
相比之下,其他洋酒,没有这么浓厚的“正规军”情结,它们成为酒吧、派对、KTV的常客,反而是增速惊人。
像威士忌2013年在国内市场不过12.88亿,到去年已经增长到了55亿,十年竟然翻了四倍。
葡萄酒夹在中间非常尴尬,往上走正式宴席是高档白酒的天下,红酒有一点位置却无法扩大,往下看,那些莺莺燕燕的娱乐场所,又面临其他洋酒的竞争,一样是举步维艰。
以上种种因素交杂,导致了葡萄酒在中国是早熟却又早夭,很快就站上了巅峰,却又很快跌下了神坛。
现在,中国红酒一年90亿的市场,却不过是2.2亿元的利润,除了张裕、王朝等几个少数头部企业,其他大部分酒厂都在盈利线以下挣扎。
短短20年,红酒就走过了爆火-过热-衰退的全过程,未来想要翻身却是遥遥无期。
至于其他酒类会不会步它的后尘,那就另外一个话题了。
你喝红酒吗?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