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争它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亚欧大陆的必经枢纽),近现代争它则多了一个重要因素——这里拥有极为丰富的能源资源。

这一点,美国从不怀疑。

因此,在上世纪80年的时候,美国就在中东实行了一连串的“造乱”行动,这些行动算是老美在中东黑历史的起端吧。因为从此以后,老美就没让中东安稳过。

背刺伊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末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英美留学,所以1941年登基后马上允许英美苏军队进驻伊朗。二战后他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将苏联军队赶出国界,并于1946年12月攻占了由苏联控制的阿塞拜疆省,以美国为靠山,成为美国的附庸。1951年摩萨台出任首相后,他被软禁在王宫。到1953年8月在美国的支持下夺回权力。1965年后巴列维进行了白色革命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并在1976年爆发了民主运动,他在美国的支持下大肆镇压。

不过在什叶派宗教学者霍梅尼的带领下,该国王最终被推翻,英美部队也随之被赶出伊朗。

按道理来说,历史发展到这里,霍梅尼掌管的伊朗和美国已经进入了水火不容地步。

但有意思的是,其实不然。

为什么呢?因为就在这个时候,爆发了两伊战争。伊拉克国富兵强,积极谋求海湾地区霸权,企图趁霍梅尼政权立足未稳之际对其进行打击。

经过4年的进攻与反攻,1984年开始,两伊战争进入了拉锯战,双方的内耗都极为巨大,都希望得到第三方的支援。

这个时候,美国出手了。

不过不是帮伊拉克,而是帮刚刚将自己赶出去的伊朗。

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利益交换。

因为美国有不少人质掌控在黎巴嫩真主党手里,其中包括中情局贝鲁特站站长威廉·弗朗西斯·巴克利。恰好这个真主党又是亲伊朗的什叶派组织,确切地说是伊朗培育的外部机构。

于是,美国通过向伊朗出售武器来换取人质的赎回。

伊朗同意了。

1985年夏天,里根授权以色列转运由美国研制的“陶氏”反坦克导弹到伊朗。在之后的14个月里,以色列一直充当着美国对伊朗销售武器中转商的角色。

令人讽刺的是,美伊两国达成协议的时候,威廉·弗朗西斯·巴克利已经被真主党折磨至死。

更搞笑的是,伊朗似乎找到了一条“发财之路”,一边假装当说客让真主党释放美国人质,一边又指示真主党又挟持了更多美国人质,这样它就有了稳定的武器来源。

在伊朗的索要下,美国后来又向其输送“霍克”防空导弹及其他武器。1986年“两伊”战争期间,应伊朗的要求,美国又向伊朗提供有关伊拉克的战场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美国也不傻,也知道伊朗的这个小手段。之所以应允伊朗的条件,是因为他们打算将计就计,在背后给伊朗重重来一刀。

1985年6月,美国中情局拟定了一份有关伊朗的国家情报评估,题为《伊朗前景:短期不稳定》,报告暗示伊朗内部局势并不稳定,霍梅尼时代即将结束。国家安全委员会则发出了扶持亲美的伊朗“温和派”指令。

中情局从沙特和对伊售武中获得了大量资金,并用这些资金进一步扩大了对反政府武装的军事支持。在古巴制造了造成73人死亡的客机爆炸事件的路易斯·波萨达·卡里莱斯被任命为伊朗策反计划的实施带头人。

按照计划,美国通过给伊朗销售军火的掩护,偷偷运输大量武器给伊朗的反政府武装,打算在霍梅尼垂危之际先发制人,夺取政权。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

1986年10月5日,一名尼加拉瓜年轻士兵击落了C-123运输机,里面装载着支援反政府武装组织的武器。唯一的幸存者前海军陆战队员尤金·哈森福承认自己受雇于中情局,向伊朗反政府军提供武器。

对美国恨之入骨的尼加拉瓜立马将这一消息反馈给了伊朗。

11月4日,伊朗议长哈什米·拉夫桑贾尼,公开了美国与伊朗武器交易之事。这次行动所有的细节、猫腻、错综复杂的环节都出现在各大报刊杂志和电视屏幕上。11月13日,里根承认转运了“少量防御性武器”,但否认了包括交换人质、扶持伊朗反政府武装等问题。

但是里根在面对媒体的质询时因为紧张,做出了总统生涯中最为糟糕的一次回应,他说“对于这次活动与解救人质计划的关系并不完全知情”“就像我先前说过的,我相信我们对伊朗的政策目标是很合理的。然而,就我昨天注意到的信息看,我们在政策实施的某个方面出了严重差池。”读完这段简短的声明后,他把话筒交给了米斯,完全不理会提问题的记者,转身离开了。

一周之后,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里根总统的支持率骤降21个百分点,当月支持率跌至 46%。

除此之外,里根总统和他的团队还要面临国会的调查甚至弹劾,调查的内容重点不再交换人质上,而是在扶持伊朗反政府军上。

为什么?难道是因为美国人“本性善良,反对干涉他国政权”。

肯定不是。

主要的原因来源于一部法案,叫做《伯兰德修正案》,该法案禁止美国向其他国家的反政府势力提供武力支持。

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因为要和苏联“冷战”,美国取消了这部法案。但是到了1982年,由于美国天天在中美洲搞颜色革命,那边人民反美的热情达到了顶峰,为了缓和矛盾,老美的国会不得不又将这部法案抬了出来。

本来想着搞搞形式,忽悠一下中美洲的人民,没想到很快就被发现了“言行不一”,老美当局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这回不仅中美洲人民火力,整个拉美都发火。

眼看难以收场,1984年,美国国会进行了一次重大会议,邀请全球媒体现场直播共同见证。会议的内容就是信誓旦旦要认真落实《伯兰德修正案》,表示真的不会再搞扶持反政府武装那一套了。

估计鹰酱的议员们也没想到,打脸来得这么快,丢人丢到大西洋了。

于是调查委员会成立了。

最终的结果和处罚是:很多证据都直接表明里根与之有关,但又明确显示他无法控制下属们的所作所为,所以给里根严重警告;国家安全顾问波因德克斯特被免职;自杀未遂的国家安全顾问伯德·麦克法、中校利弗·诺斯和助理国务卿埃利奥特·艾布拉姆被判刑;国防部长卡斯珀·温伯格也遭到起诉但获得了赦免;中情局局长威廉·凯西在国会听证会开始的第二天死于脑瘤;副总统乔治·H.W.布什免遭起诉;中情局副局长罗伯特·盖茨免遭起诉。

扶持恐暴分子反噬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阿富汗发生政变,亲巴基斯坦(当时的巴基斯坦是美国的铁杆跟班)的阿明政权取代了亲苏联的人民民主党,苏联出兵攻打阿富汗。美国和巴基斯坦介入支持阿明政权,为其提供大量武器,阿富汗成为了美苏冷战的最前线战场。

直到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访问华盛顿,签署了《中程核力量条约》及《日内瓦停战协议》。

1988年2月,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军队将从阿富汗撤出,撤军从5月15日开始,持续了10个月。美国、苏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签署了《日内瓦停战协议》,只有苏联信守承诺。

美国认为苏联的撤出,会让阿明政权没有了牵制,所以必须要培养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当家人才行。

于是乎,里根和凯西把卡特试探性支持阿富汗叛乱分子的政策,转变成迄今为止中情局最昂贵的秘密援助政策,总价值超过30亿美元。中情局请巴基斯坦总统齐亚从中斡旋,把美国的武器和美元送到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领导下的阿富汗极端党派手中。

而这位希克马蒂亚尔是出了名的暴恐分子,他经常拿着硫酸在喀布尔集市上巡逻,如果看到女性胆敢不用长袍遮脸,大摇大摆走在路上,他就会把硫酸泼过去;他还经常活活地把囚犯剥皮。

但就是这么一个超级BT,美国中情局竟然向其提供了2000~2500枚美国研制的“针刺”防空导弹。中情局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站站长霍华德·哈特要求希克马蒂亚尔拿美国提供的武器去做两件事:一是在苏联撤军的时候搞偷袭,让苏联人不能全身而退;二是打击阿富汗现有政府军,夺取政权。

可能CIA也没想到,这个时候做的孽最终会反噬自己——据维基解密透露,过了30年后,这些导弹中有些被用来攻打北约的直升机了。

另外,为了尽力拖住苏联撤军军队,美国、英国、埃及、沙特和巴基斯坦沆瀣一气,阻止联合国从中调停,同时向其他叛军输送大量资金和武器。后来美方输送切断后,巴基斯坦将其余部分运送给位于白沙瓦的阿富汗叛军领袖,雁过拔毛,这些首领们扣下了其中一部分,而扣下的很多物资和武器后被用于对付美国。

作为美国阿富汗战略的中转站,巴基斯坦也获得了不少好处。首先被默许发展核武器;其次在美国支持下建立了营地,吸纳成千上万的阿拉伯人加入反对异教徒的组织,接受军事训练,学习路杀和引爆汽车炸弹等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奥萨马·本·拉登和艾曼·扎瓦希里(拉登被击毙后基地组织的接班人)都是巴基斯坦营地毕业的佼佼者。

所以,毫无疑问,911事件,也是美国作恶得到的反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里根,被西方标榜为“民主斗士”,但实际上他执政期间,大幅削减社会福利项目的开支,而急剧扩大军费开支,将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地区冲突当成美苏冷战的竞技场,公然允许恐怖统治压制人民运动。他在任期间,美国国债增加了 3倍,1981年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债权国,到1985年时沦为世界第一大债务国。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美国探索出了一种非常恶心的侵略模式,这种模式用前美国驻沙特大使查尔斯·弗里曼的原话就是:“每当我们开始战争时,往往不知道我们到时要如何收场,只能最终将其转化被侵略国家的内战,然后一走了之。”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