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落下帷幕,可为何直到1958年,志愿军才陆续撤回,130万志愿军回国后是如何进行安置的?
130万志愿军回国后如何安排?
1950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战争,数年鏖战后,中、美、朝签订了停战协议。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38线仅仅是条军事缓冲线,并非国界线,朝鲜半岛仍处于战争状态。
当时签署协议之后,中美双方都未选择第一时间将军队撤离,因为谁也不晓得战火会不会再度燃起,因此在战争结束的5年后,仍有大批志愿军士兵,坚守在阵地,完成光荣使命。
1957年,毛主席与金日成在莫斯科会晤,双方针对撤军一事达成一致,志愿军将在1958年全部撤离。
要知道130万的志愿军可不好安排,一下子全部回国,必然带来管理上的混乱,而这时一名上将想出了方案,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与中央的肯定。
这个人便是杨勇,他1953年才入朝作战,虽然名字不如彭老总有名,但他的贡献却不比将帅要少。
最后一场金城战役,就是在他的卓越指挥下取得胜利,直接影响战局,为后续的停战作出贡献。
撤军命令下来后,针对志愿军回国的安置问题,杨勇经过多日思考,总结出了一份报告,交到彭德怀手中。
他考虑也是十分周到,一方面要考虑到撤军的政治影响,另一方面还要观察联合国军的反应。
于是杨勇给出“分批撤出、依敌后动、驻部东北、分散安排”的系统建议。先将战斗一线的志愿军撤走,观察美军是否反扑,若有就将二线部队调到前线。
若没有将部署三线的部队撤军,第一批撤离的部队,先部署在东北地区,利用地理优势,保卫祖国安全,后续撤离的部队,可以和济南军区合并,扩充实力。
一上将提出方案,毛主席点头指示照办
毛主席看完报告后,也是作出阅的批示,言外之意也是点头方案,针对细节再进行商议,粟裕将军也提出了志愿军的撤军方案,还有回国后的部署报告。
巧合的是,二者的意见出奇一致,中央军委也举行会议,对志愿军回国的安置与部署进行讨论研究,最后结合二人方案中的优缺点,制定了总计划。
第一批撤退按照杨勇的建议执行,第二批撤退按照粟裕将军的建议,进驻到华北地区,最后撤退的安排带华中与四川,志愿军的部队安置向南方拓展。
兵力均衡补充到全国,也不会对军区后勤有压力,于是“先前沿、再西海岸,后中间”的撤军方针确立,轰轰烈烈的撤军,开始了。
在这次撤军计划中,提出重要意见的杨勇上将,也是在朝鲜停留时间最长的中国将军之一。
在最后一批撤军计划中,杨勇向周总理提出,希望能够把时间定在10月25日,这是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期,当年第一批志愿军就是此日进入朝鲜作战的,杨勇也站好自己最后一班岗后回国。
所有人都以为志愿军在1958年就全部撤退,直到1994年中央发布的一则关于志愿军回国的通告引发轰动,朝鲜境内还留驻了志愿军?为何他们时隔40年才回来?
“最后一批”志愿军,为何时隔40年才回国?
停战后的几年里,志愿军帮助朝鲜修建民房、学校,还种植树木、修建水渠、公路,帮助朝鲜重建工作。
在之后撤军的工作里,也是从春季进行到秋季,杨勇带领着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到祖国,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进行接见,他也向主席行了标准的军礼。
报告主席,我们的英雄回来了,主席也是大声地说了句“欢迎英雄回家!”顿时现场掌声雷动。那么1994年回国的志愿军,是怎么一回事呢?
1951年2月,朝鲜战争进入僵持阶段时,美国提出和谈请求,当时组建了一个军事停战委员会,而我国主张建立一个中立国监察委员会。
毕竟美国向来是出尔反尔,不过最后真正实行下来的只有军事停战委员会,除了传递双方信息之外,还有接收志愿军将士遗骨等工作。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这个委员会也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由十位高级军官组成,中朝两国各占一半,就在战后还开展了四百多次会议。
1976年,当时朝鲜人员和美国人员在非军事区起了冲突,最终也是通过此委员会解决的,可以说在协调双方停战上,还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就这样运转了几十年,1991年是最后一次开会,当时本由美国和朝鲜两国参与会议,但是美国却执意带着韩国参加,彻底激怒中朝两国。
随后就处于停会状态,1994年,中国认为朝鲜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国志愿军继续留下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成员,才在中央指示下回国。
可以说,这是完整意义上的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归祖国,但是朝鲜战场上留下了不少“没有回来的人”,其中也包含伟人的后代,那些抗美援朝的烈士英魂们,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好啦,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你对志愿军回国的安置问题,有何想说的?欢迎在下方和我们互动分享,关注深度看历史,我们下期再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