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位于潜江市高石碑镇蚌湖村的湖北省蛭森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蛭养殖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养殖水池里,一尾尾黑乎乎的水蛭幼苗不停地蠕动着,公司负责人吕秋林正检查水质状况。
“夏季是水蛭交配的季节,不仅要确保水质良好,还需定时定量投喂各类维生素药品,预防病虫害发生。”说起养水蛭,吕秋林侃侃而谈。
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的吕秋林曾随父辈在武汉经营一家民营医院,对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深厚的了解,深知水蛭对心脑血管的治疗保护有一定的作用。
“当今社会老年化程度越来越高,心脑血管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所以我觉得养殖水蛭大有可为。”吕秋林告诉记者。
水蛭俗名蚂蟥,主要在淡水水域生长繁殖,其中宽体金线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认定为中药药材,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市场需求大,被人们喻为水中“软黄金”。
2009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吕秋林决定返乡创业——养殖水蛭。
“养水蛭是一项细活。”初入此行的吕秋林,面临无经验借鉴、无书籍了解、无技术支撑的“三无”窘境,走了不少弯路。
“水蛭幼苗下水之前吃的是母体卵块里面的营养液,下水之后由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吃食习性也随之改变,不再吃卵块的营养液,而是吃螺。由于管理不当,导致它的肠胃不适,引发肠炎致死。”吕秋林利用自身医学专业优势,不断观察、摸索、试验,最终通过药品杀菌等方式对水体进行干预,解决了这一难题。
很快,吕秋林培育的水蛭幼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幼苗养至青年苗存活率达90%以上。
掌握了技术,便可大展拳脚。2021年,吕秋林成立湖北省蛭森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他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模式,由单一的大棚养殖新增露天网箱养殖、遮阳棚养殖。
“目前,公司水蛭养殖基地占地面积180亩,有效面积107.9亩,亩均效益可达2万至3万元。”吕秋林表示,公司水蛭养殖产业已完全成熟,并与我市60余家药企、药店建立合作关系。下一步,将自主生产水蛭素和饮片,面向全国进行销售,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文、图/ 曾俊伟 袁邦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