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传统医学的争议性,离不开一个永恒的话题——针灸。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穴位和经络学说,也是医学界的一大谜题。
长久以来,人们为找到穴位和经络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试图替针灸等传统医学摆脱玄学色彩。
此前就有一些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针灸原理的尝试,但并没有值得关注的进展。
哈佛大学的马秋富团队,多年来致力于为针灸提供现代神经生物学理论依据。2021年10月,马秋富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电针”刺激激活小鼠身上的特定“穴位”,可以在患有脓毒血症的小鼠模型中起到介导治疗抗炎的作用。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001-4
刺激“足三里”可以起到抗炎的效果
具有现代神经解剖学基础
脓毒血症,是一种侵袭全身的细菌性感染,会诱发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 在美国,经过抗生素等手段的治疗,因为脓毒血症而丧命的人数仍居高不下,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左右。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可以缓解因脓毒血症引发的无节制的炎症反应,有效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小鼠后肢的“足三里”,换到人体来说,大约在膝盖下方约2cm处,也被标注为ST-36。
关于刺激“穴位”达到抗炎的效果并不是学界的新发现,早在2014年,发表在《Nature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就发现,用电针刺激“足三里”,可以通过坐骨神经和迷走神经诱导肾上腺中儿茶酚胺的产生,从而起到控制炎症的作用。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3479
类似电针的疗法,其实就是通过电刺激特定的神经元网络从而达到远端调节身体器官机能的目的,它又被称为生物电子医学,属于新兴医学领域。目前,人们对于介导电疗的神经元网络和作用机制知之甚少。
而近年哈佛马秋富团队发表的研究成果,正为刺激“足三里”起到缓解炎症的效果找到了背后的生物学机理和现代神经解剖学基础。
首先,研究人员对小鼠“足三里”(后肢)和“天枢穴”(腹部)两个部位同时进行了电刺激,发现用电针刺激“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素能轴,而刺激“天枢穴”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其实是位于背根神经节的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在起作用,这也进一步证明了,Prokr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有着特定的分布区域。
https://media.nature.com/original/magazine-assets/d41586-021-02714-0/d41586-021-02714-0.pdf
接着,研究人员发现,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时,会激活不同的神经通路。
当该神经元受到低强度的刺激时,它们会进而激活神经系统中的迷走神经-肾上腺,驱动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类抗炎物质; 当刺激为高强度时,则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其抗炎作用与Prokr2神经元和迷走神经无关。
研究人员还运用了光遗传学等其他实验手段对这个结论进行了验证,发现其他手段激活表达Prokr2神经元,可以模拟电针的抗炎效果,这一结论是可重复的。
此外,研究人员用电刺激小鼠的“手三里”,激活了该位置的Prokr2神经元,同样可以起到抗炎的效果。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希望此次的这些发现可以为优化生物电刺激参数铺平道路,未来可以精确地驱动不同的神经通路来治疗特定疾病,最终造福患者。
乐此不疲找原理,到底图啥?
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验证“足三里”的抗炎效果,并找到了其中的神经生物学解剖基础,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方向。
但就在浏览相关咨询的同时,我惊讶地发现,网络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样的研究嗤之以鼻。
他们认为,带有神秘色彩的经络学说没有必要让解剖学来插手,几千年经验累积的传统医学没有必要让科学来佐证,传统医学没有必要迎合现代化的发展。
但是果真没有必要吗?
并不是。
按照现代医学的标准,一个通过经验累积发现的药品或疗效,首先需要通过高质量大样本的试验验证,确定其在应用方面疗效属实,其次需要对它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或对药方成分进行分析,找出其治病的原理。这样做也无非以下两个原因:
让患者更安心,医生更有底气
针灸“足三里”可以治疗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等等症状。你要来一针吗?什么?你问它治病的原理?天机不可泄露(其实我也不知道)。——经验丰富的老中医
低强度电刺激“足三里”,会特异性激活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调节迷走神经-肾上腺素能轴反射,驱动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起到抗炎的效果。——《Nature》
如果你是患者,你会选择相信哪个?疗效被验证,毒副作用明确,原理说得清,才算是一个靠谱有效的诊疗手段。
有利于疗法的传承和推广
对于经验医学来说,穴位的选择是基于人们长久以往对这些部位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的总结。同一种穴位,不同的刺激方式、刺激强度、机体状态、甚至针扎的方位、角度、深浅,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没有统一的诊疗规律和规范操作,这是针灸研究的困难之一。
现阶段的针灸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应用层面,甚至不乏一些水论文的所谓“研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也是针灸仍被认为是替代医学的原因之一。
口口相传从来就不是传承和推广最有效的手段,一个标准化、经过验证、可重复且有效的医学手段,想不被认可都难。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研究并不意味着替代医学从此“咸鱼翻身”,找到电针刺激“足三里”可以控制炎症的神经学依据也并不能证明穴位是真实存在的,所有针灸疗法是有效的。
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只能让自己永远停留在蒙昧时代,拥抱科学,结合科学,才是传统医学唯一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001-4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3479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2714-0
[4] https://media.nature.com/original/magazine-assets/d41586-021-02714-0/d41586-021-02714-0.pdf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