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平台远离刚需,远离高频,那就与基本盘无缘,与大市场无缘,天花板注定很低。
2007年7月,虎扑论坛上线了一个子版块「交易区」,允许用户在这里发布商品信息,进行交易。
很快,交易区就成了篮球少年们购买球鞋的重要渠道。在那个线上营销还不发达的时代,许多球鞋卖家都会选择在这里出货。
眼看着交易量越来越大,虎扑官方开始坐不住了。
这么有搞头的生意,就在自家地盘上,虎扑自己却分不到蛋糕,交易量都去了淘宝,这不能忍啊,于是2009年,虎扑初次试水电商,推出了「卡路里商城」。
这五个字,和我同龄的篮球迷可能都还有模糊的记忆。
但是卡路里商城只上线了2年就关掉了。原因很简单,交易区实在太成功了。
而交易区里的商家,都是混迹鞋圈多年的小老板,和虎扑官方比起来,在货源和价格上有先天优势。而且论坛上的交易最后都会转去淘宝,配合淘宝完善的电商基建,购买体验上,也不是虎扑这个电商愣头青能比的。
可以说,卡路里商城就是被自家论坛的交易区干垮的。
而且交易区还有一个无法复制的优势,就是当年虎扑论坛上大神横行,不乏球鞋鉴定高手,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假鞋泛滥。在鱼龙混杂的球鞋二级市场,创造了一个相对有信誉,可以放心消费的环境。
卡路里的失败,给虎扑留下了两条教训。
一是垂直电商没有前途,消费者和商家都喜欢在大而全的平台上做交易,所以比起自建电商,不如给淘宝做导流。
二是,鉴定球鞋能降低信任成本,这件事本身就是具有商业价值的。
这两条教训,后来分别成为了虎扑旗下两大子业务的指导思想。
2012年6月,虎扑推出全新平台——虎扑识货。识货严格说并不是电商平台,而是和蘑菇街一样的导购平台,把原先交易区的帖子变成了信息流,提升了导流效率和用户体验。在虎扑众多创新项目中,识货算是比较成功的。
而另一个,就是这期内容的主角——得物。
01
得物的故事还要从虎扑讲起。
虎扑起家,吃的是信息不对称的红利。2004年前后,创始人程航带着几个年轻的篮球发烧友,每天在论坛上翻译当天的NBA新闻摘要,回顾比赛亮点,搜集国内其他渠道看不到的场外消息。
当时还在读大学的杨冰,就是这群篮球发烧友中的一位。他既要作为论坛管理员维护讨论秩序,又要生产内容,翻译新闻。
随着姚明在NBA打出名堂,越来越多的比赛在国内播出,篮球逐渐成为中国第一大运动。
加上互联网普及,在央视五套和各种报刊杂志之外,虎扑论坛也成为中国篮球迷的大本营。
规模大了,自然就要开始公司化运作,杨冰也逐渐从一个类似吧主一样的存在,成为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程航之外最重要的二号人物。
大多数篮球少年,同时也会是球鞋文化爱好者,杨冰也不例外,他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透露过,他常穿的球鞋,大概不超过一百双。
对一个在上海黄浦花9位数购买豪宅的亿万富翁来说,这个数量并不多,但也足以见得杨冰对球鞋圈子和文化是很熟悉的。
在虎扑电商的试水阶段,杨冰就作为负责人,参与了卡路里和识货的业务。
2015年,随着识货逐渐走起来,用户量超过百万,虎扑孵化了一个全新的球鞋相关产品:毒app,也就是后来的得物。
早期的毒和现在很不一样,它第一项业务其实是球鞋鉴定,而不是卖鞋。
这件事,让虎扑来做就非常合适。
前面也提到,虎扑交易区鉴定高手辈出,不少民间鉴定大神长期活跃在这里。这些人的存在,不仅让交易区变得更加可信,虎扑后来做识货,这批大神也成为了识货最重要的竞争壁垒。
但识货是个导流平台,无法把鉴定业务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
于是杨冰主导,推出了毒app,直接面向消费者出售鉴定服务。用户可以按照要求给球鞋拍照上传,线上鉴定官就会根据照片给出球鞋为真或者假的意见,一次五元。这个阶段,毒主要还是扮演一个交易的「第三方信托机构」。
靠着简单的鉴定服务,杨冰完成了两件很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信誉转移,背靠虎扑交易区积攒下来的口碑,毒app很容易就获得了大量球鞋消费者的信赖。交易区的信誉被逐渐转移到了毒身上。
另一件事,就是把野生的民间鉴定力量,组织化正规化,变成可以按时定量,稳定供应给消费者的鉴定服务。
完成了这两件任务,毒才有独立运营的资本。
也在这时,命运的金手指指向了毒。
2016年,阿迪达斯在国内限量发售NMD系列鞋款,在全国各大城市引发排队热潮,黄牛炒出高价。这次事件,不仅代表着国内运动鞋服市场的主题,转向潮流时尚。更代表着「炒鞋」走出小圈子,进入主流消费领域。
2017年,《中国有嘻哈》播出。这档节目,不仅在中国网综史上,是一档绕不过去的现象级综艺,更是直接把说唱带入了大众娱乐领域。而说唱崛起的副产品,就是潮流服饰的兴起,其中也包括球鞋。
对专注球鞋鉴定的毒来说,此时正是扩展业务的好时机。
2017年,毒上线了电商功能。和京东这样的自营电商,还有天猫这样的B2C电商不同,毒的模式更接近淘宝的C2C,它背后是无数的小卖家,也就是业内所说的C店。平台不需要参与定价,只需要筛选出最低价,买家购物后,卖家先发货给平台,经鉴定后再发给买家。
毒app则是输出了一套自己的标准模式,也就是鉴定证书、认证鞋扣、包装盒和胶带组成的防伪四件套。配备了四件套,鉴定为真的商品,则被称为「过毒」。
2018年,毒从虎扑分拆独立,启动融资,完成两轮融资后,估值达到十亿美元。而投资方里,就有王思聪的普思资本。
年底,还在娱乐圈做政委的王思聪和毒app在微博联合发起抽奖送鞋。有机构测算过,这条微博给毒送来了200多万新增用户,给得物直接省下了上亿元的营销费用。
2019年,炒鞋成为全民议题,一边是用户量暴涨,一边是关于「鉴定不准」、「炒鞋平台」的质疑,毒被送上风口浪尖。
但无论如何,随着2020年,毒改名为得物,它已经完成了从小众球鞋平台到大众潮流电商的蜕变。
02
得物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切入点选得好。
球鞋不止是功能性商品,其中很多产品因为绑定了体育明星或者其他文化符号,具备一定的文化属性。所以为了和普通的运动鞋区分,我们将其称为潮流球鞋。
潮流球鞋很特殊,它款式极其丰富,针对不同的市场又有不同的发售策略和限量玩法。一般我们把品牌直接对外发售球鞋,称为一级市场。
在2017年之前,很多大牌的限量款分配给中国市场的货量很少,甚至干脆不在国内卖,即使发售也可能只在北上广大城市能买到,人为制造了一级市场的稀缺,于是需要鞋贩子用各种方式搞到货源,再转卖给消费者,我们称之为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货太少,就会导致二级市场的活跃,产品溢价很高。
但二级市场有个问题,就是非官方渠道产品真假难辨。国内又坐拥莆田这个鞋类生产基地,假货供应充足。
所以,中国的潮流球鞋消费者对真假是最敏感的,谁也不想加价一倍买来的鞋是假货对吧。于是鉴定就成为了二级市场的刚需环节,才有了后来虎扑交易区、识货、得物这一系列故事。
但真假,其实从来不是球鞋交易的核心。
很多人聊买鞋,渠道不靠谱,鉴定服务不准,平台鉴定师速成,还有「工厂货」、「原单」、「尾单」、「专柜验货」等一系列复杂的类别话术。球鞋鉴定论坛上也充斥着各种钓鱼帖和打脸帖。
还有一个流传了十几年的说法:莆田的工艺,早就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所谓鉴定球鞋就是个伪命题。
但在我看来,这些讨论都不在点子上,从真假来讨论二级市场,很容易陷入一个陷阱。
真鞋和假鞋的区别是什么?是做工?是质量?是科技?
都不是。
两者的差距在于信用。
当你从直营专柜店员手上接过一双球鞋,无论它做工如何歪瓜裂枣,厂商如何减配降成本,你都不太可能会认为你买到的鞋子是假的,你只会说「品控太差」、「专柜质量还不如莆田」,这就是一级市场的信用。
但当你从一家淘宝C店买了一双球鞋,无论它在淘宝积累的信誉多高,论坛里口碑多好,做工多精良,脚感有多好,你心里都少不了犯嘀咕,万一我买到的鞋是假的呢?
这个万一,就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在消费者眼里的信用差。
那怎么抹平信用差呢?对不起,要完全抹平是永远做不到的。但一定程度上提升信用度,还是可以做到的。
金融史告诉我们,信用本身就是值钱的。你去银行贷款,银行收你5个点的利息,你家里有房有车有厂可以做抵押,银行就只收你2个点的利息,这就是信用的价值。
信用的另一个价值就是促进交易,有信用,生意做得久的商家,天然就比陌生的,刚进入市场的商家更好卖货。
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一次信用扩张,就是阿里推出了支付宝,用资金存放担保的方式,为商家提供了信用,带来了繁荣的电商时代。
而在潮流球鞋市场,鉴定,就能带来信用。
如果一双鞋,经过了严格的鉴定,那消费者即使无法像专柜货那样完全放心,也会多几分信任,相信这是正品。
而如果一个平台能稳定批量地提供鉴定服务,让消费者信赖,那么这个平台就成为了球鞋行业的信用发行者,它的鉴定报告,就是球鞋领域的信用货币。
而得物的鉴定报告,恰好是球鞋领域最广为接受的货币,毕竟人家母公司是虎扑,交易区多年攒下来的信用,最后都注入了得物和识货这两个孩子身上。过去鉴定大神们在论坛里每一次鉴定,都成为得物的底层信用资产。
可以说,得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球鞋圈的央行。
通过得物卖出去的,每一双二级市场的球鞋,都要拿到得物的信用背书,类似银行通过放贷向社会注入货币。而每次鉴定,得物要收取技术服务费、转账手续费、查验费、鉴别费和包装服务费5项费用,这也就成了放贷所赚取的利息。
因为黄牛群体历来不佳的名声,导致一提到二级市场大家反应就是「加价」。其实不完全是,二级市场的价格往往是根据市场需求来的,完全也可能比发售价便宜,这也是为啥得物同一件衣服不同码数、颜色之间,价格都能差距巨大。
从这角度来讲,我最常使用得物的方式其实是看成价格筛选器。如果高于得物价太多就是溢价严重,低于得物价太多那就正品存疑。
03
但球鞋这条赛道,归根结底还是个小赛道。
整个中国sneakerhead就那么些人,消费力再强也不是无限的。出了这个圈子,普通消费者谁没事一年买个十双八双的溢价球鞋啊。
况且,当炒鞋热退潮,得物的业务必然要转向下滑,下一个增长点怎么来?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得物是一个名实不副的电商平台,用户活跃度超高,但交易量其实不够看。
有媒体测算,作为中国第九大电商平台,得物的GMV779亿元,只占TOP9公司的0.4%,在淘宝京东这些万亿大佬面前可以忽略不计。
那月活呢?得物是8800万,在电商行业内占比8.2%。
也就是,得物用全行业8%的用户活跃数,创造了0.4%的营收,可见转化之差。
但公正地说,这也并非是得物的问题,而是整个垂直电商的问题。
中国电商四天王,淘拼京抖,既囊括了刚需、高频的消费品,也覆盖了正品保障的品牌、数码这些。垂直电商也不是因为想垂直才垂直的,实在是天然只能从巨头的缝隙中刨点残羹剩饭。
一但作为垂直电商,在消费者心智里,就很难拓宽。
例如在大家心里,得物就是一个潮流平台,我只有买鞋,或者一些潮流服饰,才会去这个平台,这些基本都是非刚需且低频的消费行为。
而当一个平台远离刚需,远离高频,那就与基本盘无缘,与大市场无缘,天花板注定很低。
好在垂直电商也有自己的优势。
中信证券2023年9月发布过一份研报,得物60%选择的长效价格带,鞋类在320-2579元,箱包在260-7889元,潮玩则在200-6719元,还是很给力的。
得物自己也披露过,自家全品类客单价大概在450-500元,是行业平均值的5倍,并且退货率非常低。
这意味着,撑起得物销售额的,确实是一批「富哥富姐」,这些客户才是难能可贵的。
对得物来说,它的竞争对手从来就不是淘拼京抖,而是闲鱼和小红书。
模式上来说,二级市场完全可以看作一个主要卖全新货品的二手交易市场——当然得物自己也卖非全新——加上闲鱼开始抽佣之后,二者的模式就更像了。
流量上来说,得物与小红书用户恐怕是高度重合的,都是对潮流比较敏感的群体。但显然小红书希望内部消化掉这些用户,而不是跳转到其他电商平台去下单。
而得物最核心的武器依然是鉴定、发证。这张牌怎么打,能打到哪些品类,能打多远,才是得物最该关心的事情。
关注IC实验室视频号
B站:IC实验室
微博:IC实验室
公众号:IC实验室
全网同名,欢迎来撩?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