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李敏(右)、李讷(左)的合影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平安健康的基础上,成为栋梁之才。就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有着一样的愿望。然而与寻常人家不同的是,毛主席是清醒的,他不愿意儿女依靠自己这层身份向上攀爬,他经常提醒儿女要放下架子,要平民化。
“手心手背都是肉”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生中,一共有10个子女,为革命先后牺牲了7个。作为父亲,毛主席的内心是痛苦的,因此,他将一个父亲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幸存下来的孩子身上,尤其是自己的一双可爱的女儿,李敏和李讷。
李敏比李讷大4岁,但在13岁之前,她并不知道她还有一个妹妹。
1935年,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中心瓦窑堡,并
在这里与贺子珍安了家。贺子珍在长征期间为了保护伤员被炸弹炸伤,急需养伤。到1936年夏天的时候,贺子珍的伤情好了不少,心情也逐渐开朗。
李敏
在陕西,毛主席和贺子珍得到过一阵短暂的安宁,也迎来了一个新生命,她就是李敏。李敏出生的时候,中共中央已经迁移到了保安县。保安县是一个小县城,全城人口还不到四百人,房屋也很少,再加上黄土高原的特定气候,组织只能找到一处四处漏风的房子供贺子珍生产。
随着一声声洪亮的哭声,李敏出生了。由于身体娇小,毛主席
怜爱地抱起女儿取了个名字叫“娇娇”。
李敏出生的时间正好是中国内忧外患之际,父亲整日为国家大事操劳,母亲生性好强不想只做家庭妇女,因此在出生一个月后,她就被托付给奶妈喂养。后来,李敏又被先后寄养在一户农家和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中。
1941年,4岁多的李敏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去了苏联,与贺子珍生活在一起。在这里,她终于认识了自己的母亲和两位哥哥。
李敏
相对于李敏幼时的孤苦无依,李讷的幼时生活要好得很多。她的童年生活几乎没有离开父母的身边,有着李敏没有的父爱和母爱。
1940年,47岁的毛主席喜得一女,取名叫李讷。此时,毛主席急需一个亲昵的、调皮的孩子来舒缓他的压力,而李讷很好地给他紧张理性的生
活带来了许多乐趣。因此李讷出生后,毛主席再也没有像送走李敏那样,把李讷送到保育院或者托儿所。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毛主席养成了白天休息晚上工作的习惯,然而要是遇到紧急时刻,毛主席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毛主席这样辛苦,内心很是难过,他们经常壮着胆子动员毛主席休息,在多数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动员都会失败。
但是自从李讷学会满地跑时,工作人员似乎找到了动员毛主席休息的方法。每当看到毛主席几天没有合眼时,他们就会将小小的李讷悄悄推进毛主席的办公室,看到可爱的女儿,毛主席总是会忍不住逗女儿,或者带女儿出门散步。
毛主席教女儿李讷读书认字
李讷的童年是幸福的,她有宠爱自己的爸爸,有照顾自己的妈
妈,在这样的氛围中,李讷性格开朗、活泼有朝气,还学会了很多歌曲和古诗,并且在母亲江青的指点下,学会了好几段传统的京剧选段,比如毛主席最喜欢听的《打渔杀家》,还有《甘露寺》孙尚香唱段、《白蛇传》白素贞唱段等。
李讷红扑扑的小脸蛋被打上红色的胭脂,俏皮又可爱。每次她站在大人们面前摆好架势学唱京剧时,都会得到大人们的鼓舞和喝彩,毛主席看到女儿可爱的样子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
1947年,延安的形势骤然变得紧张起来,蒋介石调动了20万大军对延安发起攻势,毛主席运筹帷幄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留给蒋介石一座空城,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毛主席也没有产生把李讷送离自己身边的打算。
而小李讷,似乎已经习惯了天空中轰隆隆的飞机和炮弹炸裂的声音,不哭不闹,乖巧地趴在父亲的背上或者睡在马鞍的铁架子上,等待安全撤
离。
毛主席和女儿李讷
不久,毛主席决定留在陕北,用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战争的形势十分严峻,毛主席这才狠下心将李讷送到了黄河东的山西兴县。这是李讷第一次离开父亲,和她一起被送走的,还有照顾自己的保姆李若。
在毛主席写给儿子毛岸英的信件中,毛主席仍不忘提起女儿李讷:“你给李讷写信没有?她和我们的距离已很近,时常有她画的画寄来,身体好。”短短几句话,就能看到毛主席对李讷的思念。
就这样分别了大半年后,毛主席和李讷在黄河边的南河底村相
聚了。
北平解放后,毛主席带着李讷到了北平香山暂住,贺子珍和李敏也在蔡畅等同志的帮助下回到了哈尔滨。
毛主席和李敏
1949年,李敏被小姨贺怡带到了香山,见到了父亲。第一次见到伟岸的父亲,性格沉稳的李敏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好,贺怡推推她:“娇娇,
叫爸爸。”李敏这才怯生生地朝着毛主席叫了一声爸爸,是用俄文叫的,因为她还不会说中文。
一声软软的“爸爸”,触动了毛主席柔软的内心,他蹲下身子高兴地答应了一声,将李敏抱在怀里,喃喃地说:“娇娃,我的小娇娃。”不过,李敏回来的时候她并没有见到她的妹妹,因为此前江青带着李讷去了苏联治病。
李敏和父亲独享父女时光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不久江青就带着李讷回到了香山。这是李敏第一次见到江青,也是第一次见到李讷。正当李敏不知该如何和江青相处的时候,江青却热情地抱住她,在她的脸蛋上吻了一下。
毛主席将李敏和李讷叫在一起嘱咐道:“娇娃在苏联吃了不少苦,李讷你要与姐姐好好相处。娇娃,李讷是你的亲妹妹,你也要好好照顾妹妹。”两个小女孩懂事地点点头,毛主席又将她们的手攥在自己手里,说:“手心手背都
是肉,你们都是好孩子,一定要相亲相爱。”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左一)、李讷(右一)、毛远新在中南海
“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
作为父亲,毛主席也有严厉的一面。在李敏的印象中,父亲对他们的管教很严格,不光要求他们在学习上要努力刻苦,在其他方面的要求也
非常严厉。
一年冬天,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写完了作业,毛主席就带着他们去南海冰场滑冰。孩子们难得有空闲的时间,都非常高兴,一窝蜂地往外面跑,个个神采奕奕拿着滑冰的装备出发了。
到了滑冰场,李敏和李讷看着几位大人滑得十分畅快,自己也很动心,在毛主席的注视下冲向了冰场。但当走在冰上时,李敏才发现滑冰并不是很容易。看似一切都准备好了,但李敏的脚好像定在了冰上面,怎么也挪不动。
刚迈出一步,身体就不受控制地背朝地狠狠地摔了一个屁股蹲
。李敏疼得龇牙咧嘴,揉了揉发疼的身体努力站起来,转头就看见妹妹李讷也摔倒了,正在努力地站起来。李敏回过神来,慢慢地往前挪,但是脚底就像抹了油一样,怎么也站不住,没等反应过来便再次摔倒了。
毛主席和李讷
连续摔了几次,李敏只感觉身上非常痛,在旁边练习的李讷也
疼得直吸气。姐妹俩看到对方“凄惨”的模样,纷纷笑出了声,在岸边观看的毛主席也在高兴地大笑着。
看到孩子们已经练得有点意思了,毛主席喊道:“好了,收兵吧!”在路上,毛主席问两个女儿:“怎么样,有何感想?”得知两个女儿都觉得滑冰很难,摔得很疼时,毛主席哈哈大笑:“难就对了,知难而进。只有感觉到疼了,才会进步得快,下一次你们滑冰的时候肯定不会像今天一样摔得多。”
李敏原本想着,父亲看到她们摔成了这样,肯定会让她们停止练习,但没有想到,父亲却是让她们再接再厉。长大后,李敏才渐渐明白,当时父亲并不是让他们练得有多好,而是意在培养她们的毅力和意志,告诉她们做什么事都不能因为一点挫折而放弃。
还有一件事,也让李敏印象深刻。在李敏来到北京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和贺子珍联系。有时候她也想妈妈,于是就提出去上海看望贺子珍。在得到父亲的同意后,李敏犯了难,谁会陪着自己一起去?
李敏和贺子珍
但当她询问父亲时,毛主席说:“你是大孩子了,莫要人送,自己走。”李敏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她以为父亲不爱她了。李敏最后还是一个人坐上了火车,在之后的日子里,她才明白,父亲是想锻炼她独立的能力。
李讷待在毛主席的时间最长,所以她得到毛主席的教育也最多。
1953年,李讷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书,一周回一次家,开始独立生活。日理万机的毛主席也会在李讷回来的那天,空出一天时间考李讷的政治、文学、历史和地理等知识,还教导女儿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
大学五年,李讷始终吃住在校园内,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几个人挤在一间宿舍里。周末回家的时候由于离家远,要坐两辆公交车,毛主席身边的卫士曾经提出接送李讷,但被毛主席严厉回绝了。李讷的自觉性和自制力也很强,总是乖巧地乘坐公交车回家。
毛主席和李讷
在生活中,毛主席对女儿更是严厉,听说李讷也去北京医院看病,毛主席就对医务人员说:“北京医院是给我们这样的人看病的,我的女儿去了不是搞特殊吗?就连吃饭我都是让他们去你们的大食堂。”
有一次,毛主席突然问李银桥:“你的感觉,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李银桥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说:“都很好,两个孩子对我们都很尊重,没有高干子弟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她们对自己要求严格,有上进心。”
李银桥是看着两个女孩长大的,自然了解两个孩子的一切,他感觉两个孩子已经做得非常好,他从没有见过哪家孩子像李敏、李讷这样优秀。
但毛主席听到李银桥的评价却是连连摇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苦少,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李银桥听后下意识地为两个孩子“打抱不平”:“她们可是比普通人家的子女吃苦多了!”
李银桥
毛主席还是摇摇头,表示正因为她们是他的女儿,所以人们看待她们的标准会提高,吃大食堂就不见得比普通人家的子女强。李银桥在佩服毛主席教育方式的同时,愈发地心疼两个女孩。
来源:http://www.coolgaga.cn
(http://www.chenlishenglove.com.cn)
这天晚上本该是李讷回家的日子,却始终不见其回来,毛主席询问怎么回事,江青说:“老师打来电话,说李讷发烧了,坐公交回家不放心。”江青满眼期待地看着毛主席,希望毛主席可以派车去接,但毛主席大手一挥:“吃饭。”
毛主席并不是不担心女儿,在李讷因为做手术发生感染而久久不见好时,毛主席也非常挂心,几次三番派人看望李讷。
毛主席的爱深沉而内敛,他的爱不是宠爱、不是溺爱,是一个父亲望子女成人成才的威爱,
毛主席和孩子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才是无价之宝”
毛主席对女儿们十分严厉,但又给足了她们自由,他是父亲,也是女儿们的人生导师。
新时代的年轻人,脱离了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魔咒”,更加崇尚自由恋爱,李敏、李讷也不例外。当知道李敏谈恋爱时,毛主席的反应并不很激烈,他反倒很支持女儿谈朋友,李敏回家后,毛主席也并没有质问,他想让女儿自己说出来。
李敏交往的对象叫孔令华,是孔从洲中将的儿子,也是一个有志青年。有一天,孔令华与李敏谈论起结婚的事情,李敏想了又想,终于下定决心与父亲谈心。
不过,李敏和孔令华在谈恋爱期间,从来没有谈过双方的家庭背景,所以当毛主席询问男方家庭情况时,李敏不知如何回答。
毛主席和李敏(左)、孔令华(右)的合影
李敏以为毛主席看重男方的家庭,于是噘起嘴反驳道:“难道爸爸还在意别人的家世吗?”毛主席看女儿误会了自己,也不生气,解释道:“婚姻是大事,我不干涉你,但你也要知道男方家里的情况,以便更深的了解对方。”
父亲的话很有道理,李敏立即找到孔令华说起此事,这时孔令华才知道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
得知孔令华是孔从洲的儿子后,毛主席很满意,并亲自操办了女儿的婚礼。
结婚一年后,李敏生下一个儿子,毛主席亲自起名为孔继宁,足以表达出对外孙的喜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李敏和孔令华抱着孩子,用一辆平板车拉走了自己的全部家当,搬出了中南海,毛主席的内心充满了不舍。
毛主席
自从搬出中南海后,李敏一家的生活非常拮据,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不忍女儿在外面受苦,每月都会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些,寄给在外的女儿。
相对于李敏的婚姻,李讷的要来得晚些。
李讷专心于学习,各门都拔尖,因此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从不刻意关注,而毛主席也非常尊重女儿,从不催促她的恋爱问题。
1970年,李讷到江西进贤县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劳动,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同大家一起劳动、吃饭,干活从来不惜力气,不怕累,但她从小体弱多病,哪能受得了如此大量的劳动,没过几天便生病了。
在生病期间,一个姓徐的男同事对李讷非常照顾,两人产生了感情,不久就向组织提交了结婚报告。但此事被江青得知,坚决不同意,原因是这个姓徐的男同事比李讷年龄小一些,家里也都是工人。
李讷
毛主席的态度和江青的截然相反,他在信上批示道:“孩子的婚姻由孩子自己决定,我们不宜干涉。”江青在看到批示后,这才同意了这门婚事。李讷的婚礼办得非常简单,只邀请了几个同事,毛主席派人送来一整套马恩全集,作为女儿的结婚礼物。
但是李讷的这场婚姻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因为双方性格不合分居生活,这时李讷已经怀孕,她毅然决然地提出了离婚,独自带着孩子回到了北京。
李敏和李讷整个50年代都和父亲毛主席住在中南海,她们姐妹俩相处得非常融洽,给毛主席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乐趣。随着渐渐长大,她们就像羽翼丰满的小鸟,更加渴望外面广阔的世界,离开了父亲身边,但在毛主席的心中,她们依然是孩子,心里总是放不下对她们的挂念。
1976年,毛主席逝世。这对姐妹俩犹如晴天霹雳,她们非常后悔,在父亲临终前,竟没有一个子女留在身边陪伴。
李讷(左)和李敏(右)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和李讷没有继承一份遗产,无论是毛主席在世时还是去世后,她们都没有享受一点特权。对此,李敏和李讷并没有感觉到委屈,她们说“财富并不重要,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才是无价之宝。”
如今李敏、李讷也已经步入耄耋之年,她们仍然牢记父亲的教导,很少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平淡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