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问世界需要什么,问问自己,什么事让你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然后就大胆去做。因为世界需要的正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人。”
霍华德·瑟曼
最近连续听见几位朋友盛赞湾区,不少还举家搬迁,看似要重燃创造之火。
加上这几年科技股7巨头屡创新高,股票回报惊人,算是当今起伏世界的一抹亮色。
在我看来,硅谷的传奇和财富,缘自以下配方。
1、科技;
2、商业;
3、信仰。
前两个显而易见,也是最近两三百年改变世界最主要的两股力量。
硅谷不太一样的是:
a、科技本身作为产品;
b、科学作为商业的方法。
科技本身作为产品,令硅谷的商业有领先性和垄断性,并且有极高的毛利率;
科学作为商业的方法,例如精益创业,企业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尤其是数字化模拟的加速演化,令其自身的迭代速度极快。
硅谷的第3个配方“信仰”,看似轻飘飘,其实最要紧。
嬉皮士、书呆子、东方禅宗、科幻小说等文化交织在一起,让硅谷诞生了科技“信仰”,参与者充满了改变世界的癫狂。
我曾经调侃道:硅谷的人不仅擅长于给自己打鸡血,也擅长于给人打鸡血,甚至给全世界的人打鸡血。
但不一样的是,该“信仰”与配方1和2,也就是科技和商业,三者之间形成了正反馈循环。
“信仰”得到了实在的商业回报,身心灵都得到了满足。人类社会由来已久的“郁金香”激情,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似持续时间更久的美味泡沫。
并且,历经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硅谷的聪明书呆子们迅速理解了商业世界的套路,迄今为止科技股已经开始创造大量的现金流。
一切皆基于过去数十年生长出来的生态系统,
计算机,芯片,互联网,算法,AI,这背后还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科学上的概率转向。
从玻尔兹曼开始用概率理解物理世界,到冯诺依曼和同事用蒙特卡洛法解决核武器研发难题,科学本身正在由因果分明的牛顿式的确定性计算,偏向于基于统计模拟的不确定方法。
这一转向,直至深度学习得以“可用”,似乎来到了某个关键临界点。
不仅是因为,深度学习本身,对比起专家模式,正是“牛顿+达尔文+玻尔兹曼”结合的胜利,并且经由硅谷数十年积累的算法、算力和数据驱动,最终变成现实。
概率转向,更可能导致如下转移:
硅谷从一个“嬉皮士的孩子和斯坦福书呆子们制造数码玩具和计算机传奇的地方”,变成所有科学二次发育的平台。
连数学家陶哲轩也认为,下一个文化转变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证明是否会被接受。
如果作为科学之王的数学,都可能受到大模型的深深影响,别的学科,尤其是科技应用,或许更不在话下。
大模型假如能够继续在“规模法则”下持续进化,极可能成为所有科技研发和科学探索的新平台。
如此一来,硅谷就转身成为全体人类继续探索未知世界的新起点。
“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这是彼得·蒂尔的一句名言。
他认为此前硅谷的大部分投资都涌入了比特(byte)的创新,但是更多硬科技的研究,关于物质和原子(atom)的创新却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注。
和他一样,越来越多硅谷大佬的投资瞄准了物理世界,包括对能源、生物科技、材料科学等领域。
终于,硅谷的新贵们,不仅与香农的数字之熵共舞,也拥抱了玻尔兹曼的物理之熵。
换而言之,在此前,计算机、互联网、算法、人工智能等等,本身是商品,是目的。
而现在。所有这些成为一种手段,成为一种方法,成为范式转移的超级平台。
背后对应的,可能是原有信息产业百倍千倍的创新天地和市场空间。
当然,指数增长和有效加速,并不可能总是陡峭的。摩尔定律,也有平缓且掉头向下的时刻。
但硅谷的独特优势在于,当摩尔定律凋落,就会新摩尔定律的崛起。
现在的苹果总部,坐落在当年惠普的土地之上,乔布斯在介绍新总部方案的时候,动情地回忆起自己十来岁时打电话找惠普创始人要电子元件的往事。
这一由传奇和传承滋养的生态系统,仍然在快速增长,最多的钱,和最大密度的聪明大脑,令其成为全世界的人类引擎。
因为这种绝对的领先性而构建的垄断优势,在“科技、商业、信仰”这三大配方的正反馈循环效应下,令硅谷的发展形成了马太效应。
说说和我们的关系吧。
大约是2017年左右的一本书里,一位硅谷人士在抒发了各种改变世界的情绪之后,由衷地赞美了一个地方:深圳。
在这个神奇的地方,硅谷的任何奇思妙想,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变成真实的“样品”。
和朋友聊天,他提及在硅谷,一位AI领军人物说,迄今为止,空间智能的AI应用,深圳依然有全世界最好最快的解决方案之一。
硅谷之湾区,和深港澳的大湾区,可以是一种完美的竞合关系,充满了想象力。
“不必问世界需要什么,问问自己,什么事让你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然后就大胆去做。因为世界需要的正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人。”--霍华德·瑟曼如是说。
也许最重要的,归根到底要到人,充满活力的人,精神上永远年轻的人。
黄仁勋出生于1963年,蒂尔是67年的,马斯克是71年的。他们还奋战在第一线。阿尔特曼是85年的,还有更多更年轻的,来自地球各地。
这些人亦“撕”亦友,有时候斗得你死我活,有时候则彼此出手相救。但故事的基调总会回到科技宅们的童心未泯,以及科幻小说似的少年梦想。
愿我们的大湾区也越来越好。
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聪明年轻人,也有最不甘离场的奋斗者,祝福他们。
我想起17年去帕罗奥图,晚上快十点了,街头还全是人,酒吧外就几个老大不小的人在玩儿套圈儿游戏,整个城市像是一个超级游乐场。
在我看来,假如咖啡馆里总是有兴奋的做梦的人们,假如酒吧里年轻人们总是毫无羁绊尽情狂欢,这个地方早晚会诞生奇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