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更好推动非遗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时代光彩,7月15日至26日,国际教育学院“栖火传‘青’”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烟台市栖霞市,体验非遗艺术,传承非遗文化。团队成员通过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调研栖霞市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依托专业优势,激发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大活力,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贡献青春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非遗展厅,体验非遗课程

7月16日,实践团队成员参观栖霞市文化馆。作为栖霞市新时代文艺中心,文化馆内的非遗展厅“沧海拾遗”详细介绍了栖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现状,此外,该展厅还展示了栖霞非遗公共品牌的打造思路,建设非遗工坊,结合电商优势,打造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体验中心等。通过参观非遗展厅,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栖霞市的人文历史底蕴和非遗技艺的发展现状,从而更加明确此次实践活动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栖霞市政府、栖霞市文联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队成员深入栖霞市非遗文化,通过多种多样的非遗体验课程,感受非遗技艺的奥妙与智慧,通过与面塑、剪纸、葫芦雕刻、钩织、草编等非遗传承人的深度交谈,洞察不同类别非遗传播的真正痛点。指尖灵动塑万象,非遗瑰宝续华章。丰富多样的体验课程,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栖霞非遗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更通过实地研学,致敬和传承了栖霞民俗文化,进一步丰富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非遗文化体验与传承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们将红色基因融入非遗作品中,通过创作反映革命历史、英雄人物等主题的作品,弘扬红色文化。例如,在剪纸、面塑等形式中,融入建党百年、革命英烈等题材,使作品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富有教育意义。传承人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注重赓续红色基因。他们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分享红色记忆,将非遗作品与红色精神相结合进行展示。激发年轻一代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他们将红色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共建实践基地,校地协同育人

7月21日,山东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研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体验中心(栖霞馆)成功举行。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凯、党委副书记徐方杰、团委书记刘琪、辅导员周旦,栖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副市长张海涛,栖霞市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胡国峰等出席仪式。实践教学基地正式落地栖霞市,双方将持续推进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希望为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贡献青春力量。本次校地共建活动,是在前期双方交流互动基础上的一次深化合作,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充分发挥国际教育学院专业优势,为广大学生学以致用、服务地方发展搭建有利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标志着山东师范大学与栖霞市人民政府校地合作战略的深入实施,实践基地的落成紧密连接起我校与烟台市的合作纽带,开辟了展示栖霞城市魅力与风采的崭新视角,成为对外宣传推介的璀璨窗口,更化身共青团汇聚英才、引领创新的先锋阵地。积极推动非遗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时代光彩,助力共建富裕、和谐、文明的现代化栖霞;将源源不断地为栖霞的繁荣发展注入山师学子的智慧活力与创新动能,让山东师范大学的智力支持与教育资源精准对接栖霞的经济社会需求,携手共创双方合作的新篇章。(解鑫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