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拾盐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目前共有19家民营银行,并已形成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为首的“双强格局”。随着民营银行资产规模和业务领域不断扩张,这些银行的合规管理情况也受到更多关注。
据拾盐士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8月26日,今年已有7家民营银行因违法违规被监管机构处罚,罚金总额超过2000万元。其中,罚金超过100万元的有5家,分别为亿联银行、网商银行、富民银行、蓝海银行和三湘银行。
而作为民营银行“二哥”的网商银行,近日因13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处以735万元罚金,今年以来的罚款规模仅次于亿联银行的758.34万元,跃居同业第二。
拉长时间线来看,网商银行在2022年初领到的2236.5万元巨额罚单,到目前为止仍是民营银行金额最高的罚单。距离上次整改仅两年多的时间,网商银行的合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也给其业务转型的推进蒙上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再因合规问题被重罚,涉多个业务领域
近日,网商银行因存在13项违法违规行为,认领了年内民营银行第二大罚单,而且处罚所涉及的覆盖面较大,涉及同业、存贷等多个业务领域。
监管机构通报显示,网商银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未及时披露公司治理中的重大变更事项;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审查审批持续开展;未经审批变更经营场所;迟报涉刑案件信息;未按规定公示服务价格信息;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非洁净转让信贷资产,虚假出表;违反规定提高存款利率;未确定贷款资金受托支付限额且未落实受托支付监管要求;非标管理不审慎;未足额计量票据转贴现业务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对代销的信托产品审核不严;理财产品投资业务的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
据了解,此次处罚针对的是2022年监管驻场综合检查期间发现的违规经营问题。时任浙江网商银行同业金融部负责人林学冠、现金管理部产品经理余红星二人被监管警告。
从本次网商银行的处罚信息中,可以发现一些较为典型的银行业违规操作。例如理财产品投资业务的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指的是网商银行代销的一款理财产品,支持用户快速赎回,公司将其纳入支付结算业务进行管理,造成违规等问题。
迟报涉刑案件信息,系2020至2022年,有四起外部人员针对网商银行的贷款诈骗。网商银行向公安机关报案之后,没有及时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报备从而造成违规。
由此可见,此次处罚不仅揭示了网商银行在合规管理上的诸多漏洞,也暴露出其在经营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漠视。
图片来源于国家金融管理总局
对于上述违规情况,网商银行回应称,针对监管检查发现的问题诚恳接受并已基本完成整改,后续将举一反三,加强内控合规管理,促进该行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只不过,网商银行两年前被罚2000余万、至今仍创民营银行最高罚单金额记录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不禁让外界对该行是否能真正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而产生质疑。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网商银行此次再次接到超700万大额罚单,违法违规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客户信任度下降,需要采取措施重塑信任。
虽然网商银行一直以“无微不至”作为服务宗旨,但其客户投诉量一直居高不下。2023年8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通报省内投诉情况显示,2023年上半年该局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投诉共7230件,其中网商银行的投诉量居首。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包含搜索词“网商银行”的客户投诉共有3843条。投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催收违规、暴力催收;二是利息过高、恶意扣款。
黑猫投诉截图
交易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的是金融服务,而客户投诉以及监管罚单恰巧就是客户服务不到位的映射,既影响银行本身的声誉,也容易消耗客户的信任。
“在如今监管趋严趋细的背景之下,网商银行也面临业务增长的挑战,从违规事实来看,网商银行在很多业务操作中,的确存在不够审慎的情况,可能是在追求业绩的过程中忽略了合规问题。”柏文喜建议,网商银行应该立刻全面审视和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加强合规培训,提升数据保护及客户隐私安全措施。
资产规模缩水,不良率居高资产质量承压
公开资料显示,网商银行成立于2015年,背靠“阿里系”乘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东风迅速崛起,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个体户和经营性农户等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但近两年来,网商银行不仅合规方面压力较大,而且规模和业绩增长逐渐显露瓶颈,与微众银行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网商银行也在积极谋求战略转型。
从核心财务数据来看,网商银行在2023年业绩增长已经开始乏力。
尽管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87.43亿元,同比增长19.49%,净利润增长为18.80%至42.03亿元;利润总额却从2022年的38.15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34.15亿元,降幅达10.48%。
事实上,23年网商银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所得税费用的变化,即从2022年的2.77亿元变为2023年的“返还”7.87亿元。若剔除这一非经常性因素的影响,网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长实际上并不显著,甚至可能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与此同时,其资产规模的增长也呈现出放缓之势,甚至开始负增长。截至2023年末,网商银行的资产总额为4521.30亿元,较年初仅增长2.50%,远低于同期微众银行13%的增长率。
而到了2024年一季度末,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更是下降至4322.54亿元,半年内急速缩水524.78亿元。同时,截至2023年末,中间收入利润总额也出现了下滑,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0.47亿元,同比下降21.34%。
图片来源于网商银行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网上银行资产规模缩减的原因主要是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的显著下降。这一项从2021年的1680.63亿元降至2023年的718.56亿元,三年时间下降超50%。
由此可见,网商银行在获取同业存款方面遇到了困难,这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高息揽储被叫停以及互联网存款业务受限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商银行官网
除此之外,网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在逐年攀升,资产质量不容乐观。截止2023年末,网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至2.28%,同比2022年的1.94%上升0.34%。同时,拨备覆盖率从2021年的363.95%下降至2023年的199.14%,同比下降58.25个百分点,在应对不良贷款风险时压力增大。
图片来源于网商银行官网
与18家民营银行2023年不良率横向对比来看,网商银行不良率居首,较不良率第二高的三湘银行(不良贷款率1.75%)高出0.53个百分点。
同时,网商银行已发生多起较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案例。据统计,2023年网商银行核销103.61亿元不良资产,同比增幅62.39%;2024年4月,该行以28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3.59亿元不良资产的收益权,转让处理价格在1折左右。
重重压力之下,2023年网商银行随着蚂蚁集团一起进行业务革新,不再经营消费贷业务,客群全部变为了小微企业、个体户、经营性农广等小微群体。但“现金持有”向“放贷加强”的战略转变,也导致该行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等低息资产规模大幅下滑。
财报显示,2021-2023年,网商银行该指标规模分别为1680.63亿元、898.40亿元和718.56亿元,三年时间下降超50%。
在柏文喜看来,相较于大型股份银行,民营银行资本补充渠道较窄,受限于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要求,资本补充承压。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民营银行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做优资产质量,同时也要平衡业务扩张与合规之间的关系。
而随着国家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以及银行业竞争加剧,如何提升服务质量与业务合规性,或许将成为摆在网商银行转型面前的一道考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