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蓝字关注我哦!
昨晚,看到我的好几个会员微信群都转了李小姐的一篇文章。
我看了下,这篇文章转发已经4万多次,说明很受中产的欢迎。我尝试着看了一下,然后再次想到了那个经典的问题。
中产的钱,究竟是怎么被收割掉的?
因为他们总爱看各种专家观点,然后选择自己相信的去下注。而这些观点,有的是带有严重的误导性的。
我就以李小姐的这篇文章为例,来稍微说明一下。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像80年代初的日本,而非90年代初的日本。文章特意用红字标明了。
然后其中的一个证据,就是居民负债增速。
李小姐的文章指出,日本在85年之前,居民负债增速逐步下滑至85年前后的6%左右,此后再逐渐反弹。然后说中国的居民负债也差不多,可是却没有给出中国居民负债增速是6%的证据。
我们知识星球会员群的同学都知道,居民负债增速作为一个房价涨跌的前瞻指标极其重要(我们之前也依赖于此数据在2023年京沪房价周期顶抛售了不少京沪房产),我们上周末刚刚在星球里公布了一二线各大城市的最新负债增速数据,其中只有上海和宁波是超过5%的,其他所有已公布数据的城市都明显低于5%。那么全国平均水平又如何能达到李小姐说的6%?
所以我又去拉了一下全国的数据。发现从6月开始,中国的居民负债同比增速已经下滑至3.82%。如下:
所以,中国负债增速是3%+,而非李小姐说的6%,所以无法对标日本的85年,那么这个负债增速到底对应日本的什么时候呢?我们把日本从1980年到1995年的居民负债增速也拉出来看一看。
可以看到,日本是在1992年,居民负债增速首次跌至3%;而中国则是2024年首次跌至3%。
从时间轴上算,日本1990~1991房价遭遇拐点下跌,1992年居民负债增速跌至3%。而中国2022~2023房价遭遇拐点下跌,2024年居民负债增速跌至3%,时间线是完全吻合的,并且无论中国还是日本,从5%跌至3%都是半年左右(日本是季报,也就是两个季度,中国是月报,也就是6个月),数据如下:
李小姐以日本85年居民负债增速6%为依据,说中国当前也是6%(但却没给出数据),并以此证明中国更像80年代初的日本。但实则中国是3%,而日本正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的1992年首次跌到了3%。这只能印证中国当下更像1992年的日本。
我举这个例子,并非是要纠正李小姐文章中的数据错误。事实上,文章还有更多的错误,但这并不是我这篇公众号文要写的重点(其他错误会在知识星球内部另外分享)。
我更想说的是,99%的中产,看到李小姐文章的这一部分一定是一带而过的,因为不是专业做投资的人,是没有数据敏感性的,所以觉察不到这个错误,但脑子里却不知不觉已经被文章植入了一个错误的结论。而这,就极有可能为其后面的决策埋下亏损的种子。
也就是说,中产依据其看到的各种分析文章来决策其投资行为,但大多数文章却都包含着错误结论,构成对中产的决策误导。
所以,中产的钱,到底是怎么被收割掉的?
大家还记不记得,我在过去的文章中曾写过,我们看任何研报,只看其分析逻辑和过程,而不看结论。这是因为,研报作者有其利益站位,总要站在卖方说话的。
虽然如此,但研报相比自媒体,总体还是更有节操一点,毕竟还是会引用很多数据来佐证其观点。而大部分自媒体文章则更是没有任何数据的瞎扯。
因为这些研报或自媒体文章,都是有其利益站位的,或是贴合作者自身利益去引导的,这就导致看文章做决策的中产,极有可能把自己陷入到危险的境地。
从本质上说,价值投资极少存在,投资市场(特别是二级市场)实际上是一个交易双方根据其自身认知来互掏口袋的市场。
而被研报和自媒体灌输过错误结论的中产,作为人群的多数,就变成了少数收割者的最佳对手盘。
因为每一个收割者的高位套现,必然对应着多个中产的高位接盘。
举例来说,比如我们过去文章曾写过,在媒体普遍歌颂乐视时通过数据发现其即将暴雷的证据(点击:),在2021年底,市场热捧新能源时,我们通过数据在知识星球告知大家新能源增速的隐患,建议大家卖出新能源,卖出宁德时代。
更重要的,是2023年2月,当京沪楼市成交暴涨,大家热议通胀要来之时,我们建议大家卖出京沪房产(点击:)。以及告诉大家2024年将会是收水而非放水。
而今天大家热议银行股暴涨强势之时,我们早在2022年银行股价最低点就在知识星球提示过买入机会,如今也有近一倍涨幅。
纵观过去的历次判断,我们都是市场的少数派,都是和主流舆论相反的。
因为各种研报,各种文章的观点都不可靠,市场情绪也不可靠,唯一可靠的,就只有数据。
就比如你们看到的李小姐文章的结论,其数据支撑就是错的。
所以我们除了依据数据独立决策外,我们别无选择。
并且市场也持续的验证了我们判断的正确性。所以我们的粉丝同学才得以精准的抄底逃顶(特别是去年京沪楼市的逃顶)。
而在当下,为了帮大家能在未来找到楼市触底的精准机会,所以我上周末在知识星球发布了一二线各大城市各自的居民债务增速(未来每个月都会持续发布),以作为楼市趋势的前瞻性判断指标。这也是我为什么扫一眼李小姐的文章,就能敏感的察觉到她文章中的数据错误。毕竟这份数据我刚处理过。
这也是我成立知识星球最早期的想法,就是把我依据数据的独立决策,分享在星球和大家讨论,供大家参考。我也只有依靠多年来一次次的判断正确,才能取信于你们,和你们共同成长。
文章的最后,建议我们的所有读者,在看各种分析文章时,可以关注文章的论证逻辑并作为我们的参考,但不要相信其任何结论。毕竟,我们是要在市场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下注的,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我们依据真实数据和自己的逻辑所做出的独立决策。
全文完。既然已经看到这里,请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我们另开设有知识星球,已有4700多个朋友加入了我们的大家庭,如果你也有兴趣,可以先点击以下知识星球的介绍链接看一下:
(知乎4300赞)
(知乎2900赞)
(知乎2800赞)
这个是加入星球的二维码: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跟我以及4700多个朋友一起,共同探寻投资和财务自由之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