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和潜力
1
老凌最初的计划是把云南独有的大果蓝莓,引入泰国市场。不过几个月前去考察后,放弃了这一想法。
泰国的蓝莓市场比较成熟,但都是小果和中果,大部分都是西班牙、秘鲁品种。全球蓝莓巨头Driscoll's怡颗莓在云南版纳和普洱种植的蓝莓也有,但也是小果。
老凌发现,在泰国,蓝莓的销售量不大,保质期又短,很难做起来。原因是泰国人不喜欢吃蓝莓,那边的主力消费群体是欧美人和中国人。欧美人早上喝牛奶的时候喜欢加蓝莓进去。
他也看了看其他水果,没有诸如新疆雪梨这类寒带水果,日本产的红富士苹果倒是很多。另外,泰国40%的榴莲都是从柬埔寨进口的,因为在泰国包装一下再卖给中国,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所以他认为,要去东南亚拓展,必须要派专门的团队去调研,搞清楚哪些能做,或不能做:
否则压货的风险很大。
老凌选择转向:直接出海。具体的方式是跟泰国那边有实力的企业或集团合作,对方解决销售端问题,老凌这边在中国寻找有实力的产品代加工厂,最后双方共同在泰国打造产品品牌。
最重要的一步是产品大规模生产前,要在市场测流,只要一经证明产品畅销,双方就会直接在泰国建厂。没有国际物流成本,人工也更低。
从泰国回来后,老凌还专门去了趟福建泉州考察了朋友的卫生巾厂。朋友是贴牌生产,产品在菲律宾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67%,但毕竟是代加工,利润很薄。而在泰国,卫生巾市场大部分都是日本品牌苏菲。
他觉得,在泰国与当地企业合作,培养制造能力,培育本土品牌,且增加就业,是能打动对方并在后续获得支持的主要因素。其实全世界都这样。
泰国大部分商品都依赖进口,比如汽车、电器、电子产品等。
以电子产品为例,流行的基本都来自日韩,不仅贵,而且还比中国人使用的晚了好几代。由于日韩本国消费市场较小,其产能必须向全球输送,东南亚更是重点地区之一。但更新速度也没有中国那么快,先得等上一代产品去化得差不多了,才会上新一代。
电器领域,老凌看了一圈只发现国内的海信,其他全部是日韩产品。中国社科院研究院钟飞腾也指出:
中企要在东南亚扎根不是一件易事。
他在当地调研发现,日韩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比中国提前了一到两代人,它们下沉的程度比中企要深得多。在印尼雅加达,可以看到华为这些大企业的广告,但到了万隆、日惹等二三线城市,就难寻中国品牌的踪迹了。
日韩企业在当地的经营真的很扎实。比如马来西亚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办事处,搜集了很多东南亚的国别信息,而且极其细致,包括不同城市、不同管理层级的工资水平,还有企业在不同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2023年度东盟七国调查信息为例,在日企看来,东南亚各国的本地优势差异较大,新加坡主要是政治社会稳定,印尼和越南是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泰国主要是外籍人士的优良生活环境。从风险看,新马泰和印尼主要是劳动力成本高,越南和菲律宾是行政成本高。
比如劳动力成本,调查得很细。单看制造业,新加坡的管理人员每个月可以拿到约3万人民币,但在印尼只有7000元,马来西亚约1.1万元。如果只是操作工人,新加坡的薪水接近1.4万元,但越南不到2100元,印尼不到2800元,马来西亚不到3500元。
这些日韩企业在东南亚,甚至已出现了二代、三代为这些企业工作的本地人。因此,中企要放平心态,在当地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靠长时间的跨文化交流来积累信任。
在中企最初涉足东南亚的时候,应该主攻大城市,首选当然是首都,这些城市消费很发达,中高端消费领域几乎和其他国际大都市没什么区别。二三线城市本地化色彩更重:
进入的成本太大。
目前看来,中国产品最有可能迅速冲破日韩垄断格局的是新能源车。老凌说,泰国大街小巷有很多电动车。
数据显示,2023年的泰国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品牌的销量已占80%,最受欢迎的3个品牌均来自中国,比亚迪ATTO 3以全年1.92万辆的销量排第一,哪吒V、比亚迪海豚分列第二、第三位。
2023年,泰国纯电车新注册量超7.6万辆,加上混动超10万辆,同比增长380%。泰国电动汽车协会还预测,到2024年年底,泰国电动汽车注册量有望达到15万辆,占泰国全年所有乘用车总量的20%。
虽然日系车以78%的市场份额仍处绝对优势,但颓势已显,铃木和斯巴鲁都宣布关闭油车工厂,众多日企都转向新能源车发力。而且,类似的情况已向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等国蔓延。
老凌跟我说,现在他们与泰方正在谈判,如果最终谈不下来,就暂时放弃泰国,转攻缅甸。
2
泰国包容性很强,但也很注重保护本土产业和民众利益,这是老凌的结论。
去泰国开公司,除了找当地人代持外,他觉得更靠谱的还是和当地企业合作。一旦合作,当地企业肯定要占51%的股份。如果开一个纯外资公司,至少需要半年的审批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批下来。
就算纯外资,也会尽量让本地人更多参与。很典型的就是餐饮,开个中国餐厅,厨子不能全是中国人,必须要教会当地人。
泰国在一些行业对外资的限制也是很明确的,比如出版和媒体、农林牧渔、军用、文物和佛教有关的东西,都是不能轻易碰的;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稳定、艺术、文化、传统习俗、自然资源等,要经过严格审批,董事会里泰国人要占2/3等等。
即便如此,老凌也觉得泰国未来的潜力很大,但已没有能投机取巧的行业了,不像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的法律法规更完善:
没有那么多蛮荒之地。
就算小商品,似乎也没有太多可以施展的空间。老凌之前还想过把义务的小商品弄去泰国,但去了趟曼谷水上市场和MBK购物中心,发现全是义乌小商品。你能想到的东西都有。
方便到直接扫个二维码,就可以连接到义乌那边的商品城,比如1688阿里巴巴批发网的义乌站,直接就可以选品。
战略型项目通常由央国企玩,民企切入,通常可以找中小公司合作,机会很多,就看你找不找得到合适的人,尤其是大项目。
他以昆明某著名食品企业为例,生产的米线想进当地的711,到现在也没进去。
一是泰国对食品的认证很严,FDA认证这些都是标配,不像老挝缅甸越南那么宽松;二是消费习惯。东南亚人普遍偏懒,不喜欢在家做饭吃,在外面吃的话,可能花个40铢就搞定一餐,他为什么要花十多块人民币买包米线回家煮,还要洗锅洗碗。何况,他们还会觉得这包米线卖得太贵了,同样花10元人民币,可以买一大袋小鱼干。
不过还是要尽可能往东南亚走。原因很简单,那边大部分国家就是90年代的中国,过去就是在结合当地国情的前提下,把成功经验复制粘贴。
老凌认为,泰国日系文化还很浓厚,但在老缅柬,中国文化渗透更深,中企有优势。因此,熟悉当地的文化是每个企业都要重视的一课。
钟飞腾也写过,中企的一个思想误区是照搬国内的项目治理思维,老是习惯找“一把手”。但在权力分散、社会组织发达的东南亚,衡量谁有影响力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他在新加坡听到过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中国企业的问题不仅仅是不重视当地草根阶层,有时就连当地谁是精英群体都摸不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当地有深厚的人脉,没有对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过持续的跟踪研究,那么恐怕很难发展。因此,只配备经济类人才是不够的,必须有:
专门负责跨文化管理的人才。
3
老金是福建人,在玉溪发展多年,因为地产不景气,最近一两年,已跨界搞跨境电商,做得风生水起。
他目前主要是把中国的小商品往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卖,在后两个国家还建了海外仓。海外仓的主要负责人全部来自福建、广东,在上述几个国家还分别找了当地人来做直播。
因为跨境电商赚的就是信息差,老金把海外仓的招商全放在了深圳,那里都是一手讯息。他告诉我,面向东南亚做跨境电商最重要有两个平台,一个是TikTok,一个是Shopee。它们在中国有4个官方仓库,分布在东莞、泉州、义乌和上海。只有这四个地方,才会收到一手的报价和了解到最新市场动态。
之所以布局东南亚,最核心的原因是,疫情之后,那里迅速成为了:
全球第三大电商市场。
做海外仓最大的困难之一是人才。老金说,管理人员一定要是中国人,东南亚的人太随性,不好管理。他曾想过把云南的员工输送过去,觉得云南人讲义气重感情,值得信任,结果工资开到2万都没人愿意去。没办法,只能找老乡或珠三角的人。
不过就算老家福建也难招人,原因让人哭笑不得:每一个出去的年轻人,目标都是当老板,只要跑通了全流程,人家就辞职自己干了。
建海外仓本身并不复杂,但有一个部门很重要,就是公关部——主要负责跟当地部门搞好关系,不然会经常被查。“以钱服人”在全世界都通用。
老金用菲律宾海外仓举例,去年海关总署长换人,所有的关系要重来一遍。在这期间,老金从中国海运过去的货物,90%都被海关卡住。后来还是他在当地的一位股东出面,只用了6个小时就解封,所以:
在当地没人脉就不行。
那么上述5国,哪个的电商市场最好做?财哥在之前写的玉溪篇里曾提到过当地的消费力,大家可以去看看。
老金说,在东南亚做电商,不像国内“9块9包邮,30天无理由仅退款”,而像十多年前淘宝刚开始那样:谁买东西谁付运费。最多增加一个COD,也就是货到付款。那边销量较好的商品是3C、数码、家电、服装和美妆。
不过东南亚也有抵制中国电商平台的国家,比如印尼就明确提出要限制TikTok,理由是大量中国制造通过这个平台,严重冲击了当地市场。所以在印尼,TikTok只能作为一个引流工具,点完视频下方链接后,会转到当地的平台Tokopedia上才能完成购买,而且买的产品必须是当地制造。
这个也不难处理,老金的海外仓可以提供贴牌服务,另外的还有FDA认证、药品OTC、企业注册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如果就自己去搞,可能很长时间都搞不定。
电商玩到最后,其实还是供应链。但这一点上,云南和发达地区的思维也不一样。
老金跟浙江的制造企业谈,对方的想法是每年租老金的直播间,一年给5~10万,不问效果,只要全年约定曝光次数就行,不会涉及需要完成的GMV目标。但云南这边有些企业,需要老金先付钱买货,只是买得多可以打折,还是比较传统的方式。
这两种思维方式所导致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比如卖手机壳,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爬虫数据看前十名最好卖的商品是哪些,然后再选品发货。但现在逻辑变了,全球华人使用最多的平台是TikTok,它的逻辑是先把产品曝光,然后就会有人来问能不能加盟或者怎样,然后厂家再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最终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去:
这就很精准。
最后,老金觉得,其实出海各有各的门道,最主要是先要认清自己是谁。哪怕不赶时髦,也有生存之道。
比如他同学在泰国那边卖烟酒,就只卖福建人这个小圈子,茅台五粮液轩尼诗七匹狼等等,一个月能卖1000多万,利润率差不多20%左右。另外一个年轻的湖南女生,嫁给了泰国人,而且有皇室关系,所以她在曼谷开了好几家超市,很多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生意很好:
还基本不会有人来查。
(文中受访人物均为化名)
云财财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转载请微信联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