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梁挺拔,眼窝深陷,银发微卷,中国地质科学家李忆祖,有着一张典型的老外面孔,

但面对各种采访,他总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强调,我是中国人,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怎么能算老外呢,最多是外裔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如此坚定,将中国视为祖国的外裔,和中国有着怎样的羁绊呢?

1938年,外国亲生父母在天津教会医院生下了他,生逢乱世,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亲生父母把他留在医院后一去不返,不知所踪,

一对善良的中国夫妇,李端甫,赵秀珍收养了他,养父母把他带回北京,视如己出,并起名忆祖,意为不忘祖国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特殊,小忆祖越来越明显的外国人特征,容易给家人带来危险,一个外国老太有意收养他,但养母最终没舍得把他送出去。

他们想了另一个办法,把李忆祖送到山东老家,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

老人们很喜欢这个特别的小外孙,李忆祖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

战乱结束后,养父母又把忆祖接回北京,他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

养父母是大户人家,书香门第,对李忆祖悉心教育,后来他上了北京二中,最后考入中国地质大学。

养父养母这对十分传统的中国夫妻,用他们的善良和爱心,在乱世中为忆祖搭建了一个遮风避雨,舒适温馨的港湾。

这样的大爱也培养了忆祖感恩的性格,读大学时,他就立志要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当时人才稀缺,毕业后她本来被分配在北京,但李忆祖连打两次报告,又去偏远的新疆,支援西北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新疆,李忆祖被分配到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156煤田地质队,从事煤田地质普查工作。

20多年间,忆祖兢兢业业,跑遍了天山南北,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新疆每一寸土地,从雪山到山沟,从盆地到沙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吹日晒,风餐露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忆祖和同事们成为这块土地上第一批,地质拓荒人。

因为他们深埋新疆地下的矿产资源变得明晰,新疆的地质资料也不再空白,为祖国的工业建设和地质科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李忆祖这样的实干科学家功不可没,1998年忆祖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从一线退了下来,但他闲不住。

又是一个20多年,他辗转新疆50多个县,举办了近800场义务讲座,听众37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写了超过80万字的讲稿,三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奖励,他急切的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将自己几十年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传授给祖国下一代,

忆祖这一生都在践行感恩二字,他深深知道哺育自己长大的华夏水土,才是自己的故乡。

他也一直为之毫无保留的付出,做的这些事情,就想把它做好,就想能够有所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人家见到我嘛,都说是洋面孔中国人,因为是一个中国的母亲把我抚养长大,培养成人,所以我永远有一颗中国心。”这是忆祖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