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按照我的《解密关羽》系列文章的习惯,大家都知道的,尽量不写,或者略写。大家不知道的、又有重要意义的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司马迁,我写三点。一是司马迁的显赫出生和家庭背景;二是司马迁为何做《史记》;三是司马迁为何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
一是、显赫出身和家庭背景。
司马迁的祖先从战国时就担任秦国高官,曾祖父司马毋怿出任汉高祖时期长安四大交易场所之一的管理官员,积累了巨额财富,用四千石粟米给自己的儿子司马喜买了一个五大夫的爵位。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安心开始搞起了学术,系统学习了天文学、易经学和道学,并最终成为了太史令。
司马一族不仅有深厚的天官学传承,而且有雄厚的财力支持子孙从事学术活动。司马迁,他十岁就开始阅读古籍经典。
司马迁自述说“生龙门,耕牧于河山之阳”。这个龙门是陕西韩城北面的龙门山。位于农耕文明区和游牧文明区的交界地带。从这到汉匈军事冲突的最前线,只有二百多公里。司马迁从小就对边疆事务有独特感受,对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形态,也有强烈好奇心和包容心。
这就解释了司马迁为何会开农耕文明先河,不但写《匈奴列传》,还写了《南越列传》等6部少数民族传记,农耕汉族文明为草原民族、少数民族英雄写传,这在大一统中国,对草原民族等,比如北魏鲜卑族黄帝拓跋宏、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力。
司马迁十九岁时,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强行迁徙地方豪强和家产三百万以上的家庭到茂陵。司马家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这个迁徙,茂陵可以说是变成了一个当世“能人、超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集地。
司马迁更是拜董仲舒,这个汉朝的国家高级顾问,参与规划了汉朝百年意识形态的大儒为老师。
司马迁的这些出身和家庭背景,让他从小饱读诗书,喜欢结交豪杰侠客,朋友都是些奇人异士。他二十岁时外出游学,“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这样的人生经历,这样的出身、背景,为他能写出《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实践经验、眼界胸襟和文学理论基础。
二是、司马迁为何做《史记》
元封元年(前110年)春天,司马迁奉命参加汉武帝的泰山封禅大典,行到洛阳,见到了弥留之际的父亲司马炎。
父亲告诉儿子,司马氏从上古时代就开始担任天官,后来不幸家学中断。司马谈做太史令,本来准备大有作为,不想天不假年,既错过了泰山封禅,又未能在历法修订上取得突破。所以,司马谈希望司马迁一定要争取成为新的太史令,做出无愧于先人的成绩。
司马谈继续说:自周公制礼后五百年,有孔子作《春秋》,此后,又过了四百多年,却没有人能继承遗志。导致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无人记录传承。
所以他说,“余甚惧焉”。惧就是恐惧,这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精英、史学家,未完成自身使命深深的负疚感,责任感。
上有家族史学的厚重传统,下有父亲未尽心愿的重托,司马迁“俯首流涕”,全部接受。
父亲去世三年后,三十八岁的司马迁成了太史令。随即开始收集资料,查阅古籍,为《史记》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三是、司马迁为何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
公元前99年,大汉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精于骑射,谦逊待人,奉命带5000步兵讨伐匈奴,在面对匈奴10万骑兵的围困下,重创匈奴左右贤王,终因寡不敌众,箭尽粮绝,李陵诈降。
消息传回朝廷,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仗义执言,力挺李陵,后因另一汉将李绪投降,帮助匈奴训练士兵,汉武帝未经核实这一重要消息,迁怒司马迁,以诬罔君主罪将其打入大牢,司马迁面临死亡的危险。
(http://www.p4694.cn)
来源:http://www.akiroga.com.cn
(http://www.4006891860.com.cn)
来源:http://www.hulaba.cn
(http://www.6696999.cn)
来源:http://www.baojian888.cn
(http://www.cp322.cn)
来源:http://www.xndn.com.cn
(http://www.52qvod.cn)
来源:http://www.16bags.cn
(http://www.t7423.cn)
来源:http://www.hollandcenter.com.cn
(http://www.shanghaispa.cn)
来源:http://www.mshei.cn
(http://www.songwing.cn)
来源:http://www.innkoe.cn
(http://www.hainan-island.cn)
来源:http://www.47917.com.cn
(http://www.111539.cn)
来源:http://www.wechart.cn
司马迁入狱后老友不救,权贵不言。在筹集巨额赎罪款未果的情况下,司马迁被迫接受侮辱性极强的宫刑。
司马迁遭受这一巨大耻辱、痛苦的刑罚,每每想起便会汗流浃背,神情恍惚。这件事对司马迁的打击是终身的、刻骨铭心的。
他在《史记》中不断地质问:难道上天就是这样对待好人的吗?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余甚惑焉。”
司马迁对人性的善恶美丑、对人情的复杂和丑恶、对官场的世态炎凉,有了超越时代,超越历史的深刻认识。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太史公腐刑修著《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清高孤傲的司马迁历经30年准备,13年编著,终于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作品,开创了中华民族修著纪传体通史的先河。更是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基因库而永载史册。
“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万里长城和《史记》,究竟哪个更伟大?”“我认为是后者。如果没有司马迁写下的《史记》,那么,遍及全球的十几亿炎黄子孙,将发生“身份”认同的危机。五千年文明从哪儿来的?从司马迁来,从《史记》中来。”
这是对司马迁,对《史记》最高的评价。
司马迁作《史记》时,广泛收集原始材料,注重实地考察,详细勘辨真伪,精选各种素材。
《史记》写得朴素凝练、简洁利落;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司马迁将知识分子的良知、清高、孤傲、独立性,融入了他的《史记》中,对后世的史学家、文学家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7年,司马迁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历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