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与陈锡联有着几十年深厚的战友情谊。李德生常常和身边人说:“我同陈锡联天南地北,他来我往,聚散无时,然而,正如古人说的‘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我们虽然不在一个部队工作,但是我俩都珍惜在枪林弹雨中凝结成的友谊,每逢节假日,我们会打打电话,互致闻讯,交流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李德生

李德生与陈锡联“军区对调”

1973年12月15日,李德生参加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指示。会后,毛主席在他的书房,与政治局和北京、沈阳、济南、武汉等大军区负责人谈话,毛主席说:

“互相对调,这个办法就是河南人发明的。这个军分区呆不下去了,就调到远一点的地方去,那个军分区就欢迎。那个军分区调到这里,也欢迎。”

李德生是北京军区司令员,又是中共中央副主席,所以毛主席首先问他。李德生的态度很坚决:

“服从中央的决定,对这次对调没有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李德生

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说:

“有人一听调动就火冒三丈,不愿意离开老单位。军人要记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由于李德生开了个好头,所以毛主席再问其他司令员时,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坚决服从中央的命令。”

22日当晚,下达了《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命令极为简单,上面写道:经毛主席、党中央决定:

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济南与武汉、福州与兰州八个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特此任命:

李德生同志为沈阳军区司令员。

陈锡联同志为北京军区司令员。

许世友同志为广州军区司令员。

丁盛同志为南京军区司令员。

杨得志同志为武汉军区司令员。

曾思玉同志为济南军区司令员。

韩先楚同志为兰州军区司令员。

皮定均同志为福州军区司令员。

上述相互对调的军区司令员,自接到命令之日起,于十天内到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毛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他对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时间、迎送方法、注意事项等都提出了具体意见,又当众把八个司令员点评了一遍。

点评李德生时,毛主席说:“你在北京干的时间倒是不那么久。”并开玩笑地说:“你家出了个李铁梅,你就是李铁梅,不过你是陪绑的。”

大家听后都被逗笑了。

毛主席又风趣地说了两遍:

“李德生活到九十九,上帝请你喝烧酒。”

大家笑得更欢了,李德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接着,说到动情处,毛主席还亲自带头与司令员们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陈锡联

会后,李德生到总政交接了工作,他在安徽的职务则由宋佩璋接任。几天后,李德生便乘专机前往沈阳履任新职,担负起新的使命。与此同时,陈锡联这边也做好了前往北京军区赴职的准备,期间,两个老朋友通了一个长时间的电话,相互勉励,打气。当李德生表示对新岗位略显担忧时,陈锡联安慰道:“好好干就对了!”

李德生与陈锡联“深厚情谊”

李德生,1916年出生在河南光山县柴山堡李家坝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1955年,李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李德生

比李德生大一岁的陈锡联,出生于湖北黄安县高桥区陡山彭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在战火中,他成长为了“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

由于二人都出生于大别山地区,所以李德生对外一直称“陈锡联同志与我是同乡”。

李德生和陈锡联早期的革命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是喝黄连水长大的穷孩子;其次,他们是同年参加的儿童团工作,陈锡联是勇敢的儿童团长,李德生是机智的儿童团员;最后,他们先后加入红四方面军,经历过多次反“围剿”斗争。

不同的是,被李先念称赞为“打仗第一”的陈锡联一再受到重用,让他很快步入了团、师级领导岗位;而李德生却因受张国焘错误路线残酷迫害,一度被撤销党内外职务,开除党籍。这或许也是1955年授衔时,两人相差甚大的原因之一了。

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为了接应中央红军北上,西渡嘉陵江,开始了艰苦的长征。当时,年仅20岁的陈锡联担任红10师师长,在李先念的指挥下,一路夺关斩将,率先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不久,部队在四川甘孜进行了整编,受到处分的李德生被调到红10师交通队当传令兵班长。由此,二人相识并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真挚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李德生在回忆文章中,对陈锡联的关怀念念不忘:

“想当年,陈锡联同志英姿勃发,风华正茂,声名显赫。但身为一师之长从不摆官架子,长征途中,战斗间隙,有空就和我们传令兵谈心聊天,传授战斗经验。当他得知我遭受迫害的不幸之后,马上找我谈话,了解详情,鼓励我战胜挫折,轻装上阵……”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陈锡联先后担任第129师769团团长,385旅副旅长、旅长。当时编制压缩,绝大多数的干部都是降职任用,而陈锡联却给李德生提升了职务。就这样,李德生先后升任为通信排排长、通信连连长、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

1938年,陈锡联指挥部队,痛击向太行山根据地疯狂“扫荡”的日军。在那次激战中,敌人的一颗子弹打穿了李德生的头部。陈锡联在得知情况后,马上安排医务人员对李德生进行抢救,在紧张的战斗中,还亲自来看望他这个伤员。

1943年,李德生升任营长,不久调到了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任30团团长,暂时离开了陈锡联任司令员的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

1945年,抗战结束不久,陈锡联又把李德生调回到自己的麾下,让他担任769团团长。对此,李德生是非常感激的。尔后,在陈锡联的直接领导下,李德生经历了许多大战、恶战。在战斗中,李德生化身“攻得开,守得住”的指挥员,经常担负刘伯承布置的“掏心”战术任务。

1946年,李德生升任二野六纵17旅旅长,又离开了陈锡联的部队。不过,他们仍然战斗在统一战区。1947年8月,陈锡联和李德生所部,作为刘邓大军成员千里跃进大别山,克服重重困难,为实现战略反攻作出了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邓小平和刘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