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喵~大家周四好呀~

这周发生了一件让我觉得很值得思考的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最近接了一个小活儿,刚好在我的主业领域,做个策划方案,算是给朋友帮忙性质。大家知道的,我这个人工作风格一向严谨,认为“言出必行”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做到的事一般不会轻易承诺,对于每个细节都会给到非常详细严谨的预期。哪些可以做,哪些做不了,做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一定不是因为我主观意愿不想,而是我认为这样做对于客户来说是不利的,才会给“最好不做”的建议。而且我也不会随便替别人做决策,多年来做乙方的职业素养, “授权”“客户确认”非常重要。

总之就是我非常用心、细致地考虑到了每个我能想到的细节,做到了我认知范围内的最优解,不建议操作的部分,我也给到了非常充分的建议。

之后兜兜转转从共同好友那边听到,这个人对我的评价是“难沟通、事儿多。”

作为一个上过亮心的人,我肯定是不会听风就是雨,于是问那个共同好友:不要直接说评价,对方的原话是什么?

共同好友说:他说你不能像别人一样,什么都“好的”、“没问题”、“我来解决”,提什么要求都会先答应,以后做不到再说做不到的事。跟你沟通,你总是说这个不建议,那个不建议,这样不好,那样有风险。太费劲儿了。

我听完是有点懵的。然后有些愠怒,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看吧,这个人不值得。你那么用心地为他着想,结果人家一点都不领情。他就喜欢说啥都能答应的,那以后这个人我就不再来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我跟丁老师分享了这段经历,我说,“看到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贪念,觉得自己用心了,别人就得说我好。以后做事情就是做事情,工作就是工作,我再也不想投入个人感情了。”

老师回复了我一句:“怎么做事是你的需要,不是他人的需要。

啊,我感觉有被这句话击中。思绪回到了1月份星辰班的课堂上,老师讲的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被陈蔡两国围攻,孔子和学生们困在野外,一连七天都没有吃的,大家都饿得头晕眼花。

这时候,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他就很愤愤不平地说:“君子亦有穷乎?

什么意思呢?穷就是困顿的意思。为什么好人也会遇到困顿、遇到落魄和追赶?难道好人不应该有好报吗?老师您推行那么好的治国理念,各个国家的君主都尊敬您,但是现在我们被困在野外,落魄得都没有饭吃,前面有人要来杀你,后面有追兵,做好人就是这样的下场吗?

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固穷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孔子直白地告诉他的学生,谁跟你说好人一定有好报了?言外之意是,做好人是你的需要,而非别人的需要。这并不是每个人的需要,有的人就没有这样的需要。推行仁政是孔子的需要,不是别人逼迫他去这样做的。

那为什么要做好人呢?是因为做好人,你可以心安理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以在晚上睡个好觉,不用因为做了亏心事而忐忑不安。你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做个好人,而不是为了图好报才做个好人

第二层意思是,好人的标准是什么?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不会为了赚钱去坑害别人,行业都用地沟油你也不会用,你不会因为自己在困顿中就做坏事,这样是君子,是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老师跟我说,“怎么做事是你的需要,不是他人的需要。”我get了他是想表达一个跟“君子固穷”异曲同工的意思。

我认为承诺了就要做到,这是我的需要,不是别人的需要;我认为无论对方是谁,是客户、合作伙伴或者公益活动,只要我答应了给我的任务,无关乎报酬,我一定会用心做好,这是我的需要,不是别人的需要;如果我认为做不到自己眼中的“好”,我一开始就会选择拒绝,而不是先答应后期再扯皮,这是我的需要,不是别人的需要。

如果时光倒流,假如我提前知道“出力不讨好”,我也最多会选择在一开始拒绝;而不是降低我的标准,在做的过程中“先答应再敷衍”。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有看到自己的一些潜意识中的模式、思维惯性。

我并不是那种“别人说啥我都会在意”的人。恰好相反,大部分情况下,我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文章开头写到的这个故事,虽然是朋友帮忙的性质,毕竟是我在为人家做事情,属于广义上的“客户”。客户对服务和产品本身的评价,我肯定还是要在意的嘛,这样才能未来做得更好。

我看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个潜在的假设,就是“认为对方跟我的标准是相同的”。从而错过了前期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共识标准。我认为“做好事情是最重要的”,可能在对方眼里“提啥要求都能答应”是最重要的。

虽然我也做了“充分调研客户需求”的前期工作,但这些工作更多是“效果预期”方面的,而非标准方面的。

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需要双方合作,我会先跟对方共识一下,我们对于这件事的标准是否一致。

实际上,这件事还是属于“我认为世界要按照我想要的方式运行,没有的话,我就不开心”的一种呈现方式。只不过以前没遇到过类似的,这周又解锁了一个新场景。

说明我的包容度、允许“别人跟我不一样”的境界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你的需要,而不是别人的需要”这句话还可以适用于更多场景。

比如说,在关系中。我对你好是我的需要,而不是你的需要。如果我这样做自己感到不开心,那我就不对你好了。

我跟毛毛讲了今天文中开头这个故事之后,她说:“我爱你,你随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爱了。”

这样想,是不是面对关系的时候会轻松很多?

比如,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是我的需要,而不是别人的需要。跟我经历的这件事很类似。如果认为这样做让我不开心,摸鱼会开心,那就改成摸鱼好了。

这样想,是不是就不会对“自己兢兢业业,有人浑水摸鱼”的同事有那么多怨言了?

比如,在学习中。我认真学习是我的需要,而不是别人的需要;我掌握这些能力、提升自己是我的需要,而不是别人的需要。

这样想,是不是就不会因为“为什么有人考前就刷刷题,我却要这么认真地学整个体系”而感到不值了?

老师一句话,我觉得自己的内核又稳定了一些。

修心路漫漫啊。确实是要“事上磨”,解锁更多新场景、遇见更多人和事,才能看到自己的提升空间。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帮喵点个“在看”,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