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第 113 篇创业日记

蜂窝的进化之旅

文 | 大嘴 蜂窝儿童宇宙创始人

编辑|lala

我一直以来用我的教育第一性原理「教育使人通往自由」持续地迭代思考蜂窝的教育产品。所以蜂窝的教育产品既是简单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孩子通往自由。同时又是复杂的:因为通往自由道路千万条,哪一条才是正确的呢?我又如何能保证,我所教授的那一条路是正确的呢?

没错。我们需要让孩子寻找自己的自由道路,这条路不由别人来定义,而是孩子需要自己来定义自己所说的自由是什么,并且为此负责。

哇哦。确实复杂。

这当中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去定义:「自己」是什么,「自由」又是什么。

难,确实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教育已经开始意识到去教授孩子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多元化的思考,成长性思维等等的思维能力,当然,从我的个人角度来看,这些思维能力的教授还远远不够普及。

另外一方面这些思维能力背后都在强调一个重点——理性。没错,人类能如此高速的「进步」来源于文艺复兴运动对于人类理性的礼赞,从而推动了世界如此巨大的进步。当然,事情的另外一面是,人类可以通过理性做出最糟糕的事情,更大规模的战争,更高效的屠杀同类…

陷入绝对理性的时候,我们就会忽略掉,人类最宝贵的——情绪和感受。当我们大规模对待一个族群的战争,对于「异族」妖魔化的表述,即可开战和屠杀。因为这一切都可以用道理可讲,有逻辑可讨论,总可以在逻辑和道理的海洋中寻找到那一条合理的逻辑链条支持屠杀和战争。

太宏大了,这个和教育,和孩子有什么关系?

有。在我们一次次让孩子陷入无限的刷题当中,当我们一次次试图让孩子懂事,明白这个世界道理,让 Ta 知道世界的残酷,知道世界是需要竞争的,知道 Ta 今天的努力学习就会带来明天更好的生活……似乎我们试图让孩子脑袋里面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一切都能进入轨道正常运行。

上星期六(24日)在吉祥航空从贵阳飞往上海的航班上,两名中年女子把一名哭泣不安的女童从奶奶身边带走,关到飞机厕所内进行“教育”,期间不让女童奶奶进入洗手间。

其中一名女子用手机拍下“教育”女童的过程,并在社媒发文介绍事发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名旅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视频截图

你看,这个人多么的讲道理。

「世间万物都是没规矩不成方圆」——是啊,这似乎是世界的基础,类似上帝说,要有光。

「白色衣服阿姨就说家里没规矩,肯定奶奶惯的」——是啊,对么好的洞察和感受,以及对人的理性判断。

「这是300多人的飞机不是你家」——小朋友,你要懂事,这个不是你家,你懂事就不会哭了。

「再这么吵一会警察把你抓走」——这似乎没有了理性,是恐吓了,同时还是用道理告诉孩子,你很糟糕。

顺便吐槽一句,虽然很多人都在吐槽樊登读书,而我觉得,这一次,是樊登读书被黑的最惨的一次。樊登老师可以出来撇清一下关系了,读这么多书,自己的用户为什么去「绑架」一个孩子。

是啊,她多么的好,多么的在意每一个人的感受,她依然在持续的学习,学习一切道理和方法。而她忘记了一个事情。这个孩子是一个人,在一个人不停的哭泣悲伤的时候,最希望的不是去讲道理和恐吓,不是面对两个庞大的大人把自己关闭在一个小黑屋中如此长时间的压力。

而是询问:你怎么了?你需要什么?以及拥抱和安抚。

但是,有趣的是,他们用自己的理性和道理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航空公司的说明也如此理性,讲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祥航空在事件发酵后对该事件的官方情况说明

「飞行途中该儿童持续哭闹,为避免打扰到其他旅客休息。」——这个孩子这样被处理是有原因的,她影响了别人。

「其祖母的同意下,两名旅客将儿童抱至洗手间教育,过程中儿童的祖母一同前往并在洗手间门口等候。」——这个并不是绑架,也不是囚禁,也不是虐待,人家两个人是得到了祖母的同意的,同时,祖母还在门口呢。

「儿童母亲表示已从祖母处知悉完整事件,同时对两名旅客在机上提供协助的行为表示理解。」——人家当事人都表示理解,你们这群人着急什么?你们不理解什么?

「吉祥航空始终努力为旅客创造轻松舒适的旅行体验,将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协助以确保良好的乘机体验。」——这是不在乎那个买了机票 1 岁的女孩体验,因为她被排除在了体验之外。

当一个人拥有了情绪,也就是那一岁的孩子。Ta 就会失去成为旅客、人的资格,也失去了《未成年保护法》的资格。因为这个情绪影响了别人。

这个时候,或许飞机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问一下。

在面对 1 岁孩子哭泣的时候,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情绪是什么?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情绪?在面对别人情绪的时候,自己是否有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呢?

是啊,我们都绕过了具体的人,具体的自己,具体的 情绪,太想要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情绪,成为了罪魁祸首。而人类的美妙恰恰来源于那些丰富的情绪,那些走神,哭泣,悲伤,兴奋,愤怒……

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情绪会让人觉得失控,会让人紧张,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只有成为机器,才能成为稳定的一部分,才能获得「成就」。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一个孩子给我投稿,他的稿子是在描述自己从小学到初中是如何产生抑郁情绪,以及他试图告诉别人自己在面临的情绪是什么。

你想想,一个小丑很奋力的表演,却得不到任何掌声。那他得有多绝望,我便是那一个小丑,无论多努力都得不到认可,心里也只容得下伤疤和孤独与黑暗。 …… 在自杀被救回的第二天,老师说我这种不读书的疯子早点死才好,同学调侃我是“跳梁小丑”,父母说再这样就不给我饭吃。可我明明已经很努力的去寻求帮助了,他们却一个都不懂我,我到底为什么要活着。 《若有死意,那便是已死之人》

是啊,当孩子有了情绪,当 Ta 用一切方法手段呼喊自己的需要的一切的时候,都被归为了不稳定的人。不管是飞机上 1 岁的孩子,还是这个曾经试图自杀的 13 岁的孩子。

没有人问, 你还好吗?你需要什么帮助?

而是持续的讲「道理」,让人试图明白道理,我曾经说过,如果讲道理就能让人幸福美满的过一辈,那么每一个人只需要读 3 本杂志——《知音》、《家庭》、《故事会》,里面充满了生活的经验和道理,但是这些并不能指导我们过好一辈子。

我们需要一起和孩子走入真实的情绪,去理解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为何,孩子表达情绪是为何,以及学会和自己的情绪相处,走入复杂的自己与别人。

最后,用我的朋友周贤在朋友圈的一条信息作为结尾。

人无法跳过个人的情境复杂性而只在普遍真理中生活;同时,人也不能因为自身个体经验的复杂性,而无端否认或者无谓质疑普遍真理的存在。在当下此地,后者才是需要我们更为自省的。 周贤

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