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开泰

抗日战争时期,华西坝五大学联合办学,早期是指的中大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华西协合大学,1938年有医学院的三校组成三大学联合医院,安排教学与实习。其中三校眼耳鼻喉科在陕西街存仁医院共同组成眼耳鼻喉专科医院,院中“三杰”共事,他们是中大医学院的胡懋廉、齐大医学院的郞健寰、华大医学院的彭吉人,在灾难深重的艰难岁月,谱写了耳鼻喉专业的辉煌篇章,为华西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懋廉(1899-1971),天津人。胡懋廉出生于天津一个办教育而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父亲是我国第一批官费留学日本的师范生。曾在天津相继创办直隶省天河师范学校和天津管立中学,担任校长。1915年后历任教育部秘书、北京高等师范国文教师、山东省和江苏省教育厅长之职。

胡懋廉18岁考入北京国立医学专门学校, 1921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年后转至北京京师传染病医院任医师,申请到协和医院,见习耳鼻喉科手术,期间由于勤奋努力,深得科主任美国人邓乐普教授的赏识,得以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任医师。他在协和医学院电器技师的帮助下,创制一台口鼻全身麻醉手术时用的手提喷醚器(刊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1930年,他是国内第一个从直接喉镜中取出气管异物的中国医师。

193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研究班进修,获医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回国仍在协和医院工作。在这段时间内,他翻译老师刘瑞华教授的许多关于食管内和气道内异物的文章,为日后工作中摄取气道和食道异物有突出的成就打下了基础。1934年,调南京中央医院担任耳鼻喉科主任、代理院长。与王鹏万医师合作创三星期割治159例扁桃体的记录,且手术后出血仅一例。还对一例因鼻中隔脓肿而致鼻梁凹陷的患者做了肋软骨移植矫正术;1935年,他开国内之先河,为鼻中隔脓肿而导致鼻梁凹陷的病人做肋软骨移植手术进行矫正。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11月23日 胡懋廉最后离开南京,随中大医学院迁来成都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联合办学。1938年为适应临床需要,于7月1日组成了“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英文名称为The United Hospital of The Associated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或者简称(The United Hospital),仁济男女医院、存仁医院为联合医院主体,各医院名称仍然保留。三大学眼耳鼻喉科在陕西街存仁医联合组成眼耳鼻喉专科医院,胡懋廉担任耳鼻喉科主任,组建耳鼻喉科研究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7月,成都的中央大学医学院,为解决医学院学生的实习基地问题,加上当时成都亟需加强战时后方医疗救护工作,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决定由中央大学医学院与四川省政府共同筹办一所医院作为中大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定名为公立医院。他被院长戚寿南委派担任筹建重任。在筹建医院那段时间里,他不顾生活的艰苦,顶着盆地的烈日,冒着敌机的轰炸,历尽艰辛投入医院的筹建工作。累得又黑又瘦甚至吐血还坚持工作,躲避轰炸的妻子自乡间归来,见他这副样子就说:“三月不见,你已变成个科学怪人了!”

中大附属医院院址设在成都市正府街122号,将原天府中学的教室改为病房,用隔板一隔,一间教室就变成了多间门诊诊断室或病房,手术室也是很简陋的,手术台和手术用品基本都是自制的,内设门诊部及内科、小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侧旁还有一个小院落作为精神病房;另在老西门外花牌坊南熏巷设立分院,设外科和妇产科病房。全院共设有病床200张。在中央医院还设立了“大学牙症医院”,开了中央医院的口腔专业。

1941年8月15、16日 ,四川省卫生实验处 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合办公立医院在《新新新闻》九版刊登启事,于8 月15日先开放门诊,一俟短期内郊外病房布置就绪,再行收纳住院病人。内科、心脏科、神经精神科、耳鼻喉科、妇科、小儿科、结核每日上午7-9时挂号,8-10时诊病;外科、泌尿科、骨科、眼科、皮肤花柳科每日下午1-3时掛号,2-4时诊病。急诊随到随诊。1941.10.10新新新闻一版连登三天启事:本院正府街总院及外西花牌坊分号,均已布置就绪,开始收容住院病人,所有各科医务皆由中央大学医学院各科教授主持。凡愿主院治疗者,请先至本院门诊部办理入院手续。尽管各方面的条件还需完善,但至少可以满足医科学生的临床实习,可以为患者解除病痛。医院建成后,胡懋廉任副院长。1944年国际外科学会中国分会成立时被推为监事。

中央大学医学院复校南京时他留在成都,继续担任省立医院的指导医师和华西大学医学院的名誉教授,直到1947年10月12日返回南京。

他从事耳鼻喉专业以来,医术高超,深得患者的信任,慕名找他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有权有势的政界要人,如宋美龄、邵力子、戴笠、张群、邓锡侯等,但他都一视同仁。1939年2月21日他成功地施行我国第一例喉癌全喉切除术,并在成都市眼科和耳鼻喉科学会的会议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1939年冬,他带领姜泗长等到成都南郊工地的无主野坟去收集颅骨约半年之久,共得颅骨400余具,指导下级医师和进修医师进行漂洗、消毒、分类,对每具颅骨进行筛选、透照、切割、涨裂,做成各种颅面骨标本和模型,对各类型的鼻窦、乳突及内耳标本等进行钻割操练,作为对病员施行手术时的技术训练。这些从不同角度割开的切面可使初学者了解鼻窦、乳突和内耳道的内部结构与形态,对每一标本进行描绘,做出标志,创立了耳鼻喉科标本室,作为教学标本保存。这些挂图、标本和模型虽经抗战损失了大半,但至今还有他收集制作的标本,如颌窦的各种大小、对称性标本、乳突气房及面神经路径标本等一百多件,保存在第四军医大学耳鼻喉科教研室。

他还研制制作内耳平衡功能检查模型、鼻中膈手术模型和摄取气管异物示教模型等,为教学工作呕心沥血。他还把一只滴鼻玻璃瓶,去掉两头的胶皮帽,在瓶的大口捆上两条橡皮手套的皮,这样便形成了两侧声带。该声带呈闭合状,瓶内放一粒西瓜子,瓶下端连接一个喷雾器用的皮管与皮球。当挤压皮球时,瓜子被吹,向上拍击胶皮,则形成“声门下拍击声”。竟然可以不用听诊器,只听咳嗽声就能判断有无异物在气管中。他又亲自动手描绘解剖挂图,制作100多件标本。

他非常重视培养人才,后来知名的耳鼻喉的领军人物姜泗长就是一个典型。当年姜泗长到任时,结核病刚愈,他资助其住院疗养3个月直至完全康复;1940年他选择了姜泗长到中央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任住院医师及住院总医师。他看门诊,姜在旁边写病历;他做手术,姜在旁作助手;他常教导“手术室是战场,是一个安静的战场”,他要求摘除一个扁桃体只准用5-6个棉球;遇到重要的病人总要叫姜泗长先诊断;他要求他们经常要查阅文献,提交读书报告。批评人亦非常含蓄。

抗战胜利后,姜泗长获得赴美留学的机会,却因无人为学生上课而无法成行。胡懋廉教授知道后,深知此举关乎学生前途,当即向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表示“让姜泗长出国深造,我回来代课。”姜泗长传记回忆录《师道》里写道:“与其说姜泗长选择了耳鼻咽喉科事业,倒不如说他选择了胡懋廉这样一位为人厚道、学识渊博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胡懋廉夫妇(中)与学生,右1姜泗长,右4张铮,后排右3李继孝(选自复旦医科馆添6件珍藏)

新政建立后,任上海公济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为新政后的第一任院长,被定这卫技一等1级。1950年8月他代表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1952年他被选为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副理事长。1950年和1953年连续担任上海市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1951年冬调至上海医学院参加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建院工作。1952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教授。1956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卫生局耳鼻喉科顾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分会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

胡懋廉先后发表《耳鼻喉的手术治疗原则》、《扁桃体周围脓肿》、《上颌窦穿刺与灌洗》、《食道异物取法之研究》、《气管切开术》和《噪音性耳聋的研究》等数十篇论著。尤其是1955年集毕生经验,总结出“耳鼻咽喉病的手术治疗原则”,为同行们提出了手术治疗规范及遵循要领,给初学者指出了工作方向。

1971年11月3日因心脏病急剧恶化不幸去世,享年72岁。200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为胡懋廉教授立了一尊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老不但医术精妙,在诗画上也有不俗造诣,他爱好绘画,托物言志。他的画无师自通、不拘一格,自己说是:“不中不西任意挥,无师无法兴所归,高压心血激脑海,写出生机不计规。”

他也写诗,他的诗不严究韵律、随兴而发。2021.11.3他的亲属将六件史料捐赠给复旦大学医科馆。其中一幅是他为子女们做了一幅约2平方米的大幅画卷,原型是四个孩子在成都南打金街家拍的照片,四个孩子按年龄大小、个子高矮排列,个个笑容可掬,趴在窗框上。画上胡老题词:“自力更生”,胡夫人张淑安题词:“坚忍苦干”。在孩子们长大后,又让他们在画卷左侧写上各自大学毕业年代和分配的单位,作为开始人生另一阶段的纪念。

画卷右侧即是胡老的两首诗。一是抗日时期写的《抗日流亡家》:“滥炸成都已寻常,母子下乡我公忙,流亡家遭燃烧弹,房屋虽毁人无恙。”那时他刚到成都住在打金街,不久因医院联合在原先存仁医院基础上建立了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一家人就搬到华西坝上的中大医学院居住。就在他们搬到华西坝的第三天,他们初来住的打金街的房屋就被炸毁了,地下室被全部掩埋。事后胡懋廉就写了这首诗。另一首是新政建立后写“鼕锵鼕锵鼕鼕锵,五星红旗齐飘扬。万众齐唱起来歌,新国新政新气象。”

选自复旦医科馆添6件珍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自复旦医科馆添6件珍藏

2020年载入《灵秀华西坝》稿,2024年8月修正

参见:
复旦上医名医名师|胡懋廉教授:医道传神 师德高尚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文化
胡懋廉 我国现代耳鼻喉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姜泗长传
新民晚报 复旦医科馆添6件珍藏

作者介绍
金开泰,男,1938年出生,四川冕宁县人,1960年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1963年调入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工作,1997年任医学教育研究员。1999年退休。业余以诗书画为趣。
1999年开始热衷搜集华西大学的历史资料,参与编辑《华西医科大学简介》及光碟《华西九十年》。2010年出版了《百年耀千秋——华西协合大学建校百年历史人物荟萃》,汇集了已故中外230多名的人物小记;2014年辑编了《蛇杖华西坝——华西医学百年掠影》,首倡“华西坝文化”,以1100多张照片阐述一个大学的历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2020年编辑了《灵秀华西坝——抗战时期华西坝人物荟萃(稿)》汇集了抗战时期曾在华西坝执教、工作、学习的中外426人小记。印行数百册征求意见。

编辑:秋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