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分析与思考》书里列举过一个数据:
国际上,房地产业有一个“六分之一理论”,对于在城市的百姓来说,买房时,所有房价不能超过一生工资的六分之一,否则,就会影响生活质量。如果一个人一生可以工作40年,理论上,六到七年的工资就可以买一套房。
但在中国,这明显是不适用的。即使现在房价下跌,六七年的工资,也远远买不起一套房。
这个“六分之一理论”也可以应用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上,即一座城市的房地产投资不能超过其GDP的六分之一,否则,就会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不过,在大陆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房地产投资连续多年占GDP比例超过40%的可以达到一半。
这种不健康的房地产业最终拉低了经济的发展速度。2016年时,房地产业的贷款在全国总贷款额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5%,而它对GDP的贡献只有7%左右。
除此之外,房子估值常用的手法就是房价/房租的比。
国际上通常认为房价出租比在 1:200 到 1:300 之间较为合理。
如果房价出租比小于 1:200,意味着房产的投资价值相对较高,通过出租回收成本的时间较短,但也可能存在房价被高估的风险;如果房价出租比大于 1:300,则表明房产的投资价值较低,靠租金回收成本的时间较长,房产可能存在泡沫或者租金回报不理想的情况。
我去翻了下链家的数据,上海为例,市区老破小,60多平,单价十万多。总价大概在600多万。租金大概一个月就1万左右。今年租房市场也疲软了,可能更低了。
姑且按照600万房价,1万月租金简单计算,也有600了。
天气炎热气泡酒买一送一,买二送四!香甜可口冰镇过后更好喝!
以上数据都是国际惯例,毕竟很多人觉得中国有14亿人,都要进大城市买房呢……
这种没脑子的逻辑我就不一一反驳了。
说个最简单的逻辑
1房子的最终接盘侠只能是普通人
2普通人的购买力决定房价的上限
这两句话记住了
当然还有一个传导链条的逻辑,也就是说中国人6-7成的财富在房子上,那么要想买更贵的房子就需要卖掉自己以前的房子。
现在整个链条都是收缩的。
所以普通人的购买力不管是工作,生意收入,还是卖房收入都是收缩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