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距离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已经过去半年有余,2024年作为“数据资产入表元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但对多数企业来说,数据资产入表仍然笼罩在一片迷雾中。我们将用一个系列专题,为大家厘清数据资产入表最基本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目前5种主流的数据资产登记路径,并对他们的优劣势、适用场景等进行解析,方便读者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数据资产登记路径。
1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是依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数据进行确权登记。该路径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目前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深圳市等8个地方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试点。
其主要适用具有独创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特点的数据。
优势:具有法律效力,可有效保护数据权利。
劣势:审查程序较为复杂,适用范围相对有限。
2
数据资产登记:数据资产登记以数据资产为对象,进行确权登记。主要由各地方政府依托不同部门或平台进行。目前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温州市等均已有成功实施数据资产登记的案例。
其主要适用数据资产化、资本化需求较强的场景。
优势:操作相对便捷,可促进数据资产流通。
劣势:缺乏统一标准,数据确权效力存在差异。
3
数据产品登记:数据产品登记是以数据产品为对象,进行确权登记。目前上海数据交易所、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等正在牵头实施,并落地了一些典型案例。
其主要适用数据产品交易需求较强的场景。
优势:可提高数据产品透明度,促进数据交易。
劣势:数据产品定义尚不清晰,后续监管存在挑战。
4
数据资源公证:数据资源公证以公证方式对数据资源进行确权。目前由数秦科技作为技术支持,江西省司法厅打造的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已成功实现数据资源登记。
该路径主要适用于数据确权需求迫切,但缺乏专业知识的场景。
优势:具有公信力,可降低数据确权成本。
劣势:公证效力与法律效力存在差异,后续衔接需完善。
5
数据要素综合登记:数据要素综合登记是以数据要素为对象进行综合登记。目前主导方有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人民网·人民数据等,并实现了一些登记案例的落地。
其主要适用于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需求较强的场景。
优势:可实现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
劣势:制度体系尚不完善,需进一步探索实践。
五种路径,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数据确权登记的探索与实践。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推动数据确权登记的规范化、标准化,构建更加完善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业务合作
如果您对我们的业务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业务咨询表单。我们将尽快安排专人与您取得联系,期待与各界的深入交流与业务合作,共同推动数据驱动的创新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