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陶铸逝世前后的3大蹊跷之事,每一条都令人无比唏嘘。在人生的最后43天里,他被安排住进所谓的“秘密病房”,孤独而寂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当时陶铸可是堂堂国务院副总理,是毛主席钦定的政治局“第四号人物”。

这样一位名号响亮的大人物,为何临终前会受到冷遇?他逝世前后的这3大疑点又是什么呢?

“第四号人物”陶铸,被疏散到合肥,住进秘密病房

1969年10月18日晚,正值中秋佳节圆月高悬,夜幕下的合肥灯火通明,一派团圆喜庆。
可安徽合肥的某个军区医院却突然严阵以待,进出的行人车辆被严格检查,全体病员都被集中到广场。

晚上7点钟,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一处被全新改装的“秘密病房”打开了大门,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早已等在里面。

不一会儿,一辆悄然驶来的黑色轿车停在秘密病房门前,一个面戴口罩、手拄拐杖的人走了下来。到底是什么大人物,值得所有人翘首以盼?
等人摘下口罩,才陆续有人认出来,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务院副总理陶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6年底,原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经邓小平推荐从广州调任北京,升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文办主任,一时间风头无两,名字响彻中国大地。
而此时的陶铸却是重病缠身。1968年国庆节前后,他便突然感觉头晕眼花,呕吐不止,直到第二年初被确诊为胆囊癌。
手术过后虽有所好转,但9月下旬却因癌细胞扩散,病情再度恶化,只能用止痛剂和麻醉药为他减轻痛苦。
被病痛折磨的陶铸身体迅速消瘦下去,但他咬紧牙关,始终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作斗争。恰逢中苏关系的紧张时刻,许多中央领导人都要疏散到外地,陶铸是去了安徽合肥。
飞机上的长途颠簸,让他的身体更加虚弱,但他仍是镇定自若,迎着秋风一步步走进为他准备好的秘密病房里,开始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路途。

秘密病房精心改装,看似保护实则软禁,两大疑点令人胆寒

在陶铸到达之前,这个“秘密病房”早已为他做了精心改装。

病床的床腿被截去一段,明显矮了一大截,跟台阶差不多高度;棚顶的吊灯几乎贴到了天花板上,还重新单独安装了变压器,电压低到只有微弱的灯光。

北边墙的窗户外面钉上了几根木杆,把窗口挡得死死的,还拉上了厚实的窗帘,密不透光;病房门口的走廊一头被堵死,一直堵到顶上楼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廊外只有一道门可以进出,平常封闭起来,非监护人员一律不让进;病房门口有人24小时看守,进行“特级护理”,写下“动态日记”。

一系列的安排看似是为了安全和保密,实则是防止病人逃跑、自杀或者行凶破坏,见不到一丝阳光的病房,说是牢房也不为过。

而陶铸要在这暗无天日的秘密病房里,度过人生最后的43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他的这间病房为何会被秘密改装?他逝世前后的另外两大疑点又是什么呢?
他曾官至副总理,晚年却被送到“秘密病房”,暗无天日地度过人生最后43天。
陶铸初到中央工作就被那伙人盯上,他们认为陶铸长期搞地方工作,对中央情况不了解,可以当成炮打老同志的武器。

可陶铸内心清明,无论怎样的威逼利诱都丝毫不为所动,让那伙人非常不满。尽管毛主席力保他的安危,但那伙人还是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他身上。

陶铸临终43天,三大“秘密”两大疑点,精神永不泯灭

得知要被疏散到合肥,陶铸仍不屈服,临行前,他要妻子转告给女儿一句话:“爸爸是清白的,是对得起她的,希望她坚强,要紧跟毛主席好好做人。”
这是他留给女儿的最后一句话,之后陶铸就住进了秘密病房,人生开始了倒计时。
到了10月下旬,陶铸病情再度恶化,他完全无法起床,不能吃饭,不解大便,医护小组将情况反映上去,陶铸才勉强能够做一次检查,但必须是秘密进行,接触的人不能再扩大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查结果是严重的肠梗阻,必须要进行手术。可将手术请求上报后,却始终得不到回音,直到半个多月后的11月15号,才被批准能够做手术。这也是第二个疑点。
手术后,陶铸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还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在11月30号的晚上,带着满腔的冤屈和悲愤,告别了人世。

去世后,苦难仍旧没有放过这个可怜人。有人提出让亲属来合肥料理后事,却遭到专案人员的拒绝。
他们将陶铸的遗体秘密火化,化名王河。火化单上盗用陶铸女儿的名字:斯亮。最后陶铸的骨灰被放进一个质量最差的骨灰盒,丢在最普通的位置,一放就是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陶铸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陶铸曾说:“相信历史会对一切做出说明。”掷地有声的话语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永不泯灭。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转发收藏加关注,从主页获取更多系列故事,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中南海政坛人物春秋史》——贵州人民出版社;顾保孜著
揭秘:陶铸与江青的对立内幕——中国经营网
陶铸之女忆父亲:不愿当炮弹,主动站到“刘邓”这边——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