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20日,台湾省台中市立殡仪馆举行公祭典礼,现场摆放着宋美龄等政界要人送来的花圈,军政要员纷纷前往致祭,上万名群众自发
前往殡仪馆进行祭拜。
这是击毙日军最多的中国抗日将领——孙立人将军的葬礼。
不过,就在前一天也就是11月19日,发生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孙立人将军在人生最后关头,含泪为自己伸冤:“我是冤枉的”。
一个被万人敬仰的将军,为何在临终前含泪喊冤?
名校出身,得到宋子文赏识
1900年,孙立人出生于安徽庐江,14岁时,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与梁实秋、吴文藻等人成为同窗。
孙立人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擅长体育运动。他曾代表中国参加第三届远东运动会,与队友们合力打败日本、菲律宾等国选手,为中国在国际大赛中首次赢得篮球冠军。
清华大学毕业后,孙立人公费留学,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继续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1925年,孙立人从普渡大学毕业后,在美国担任桥梁工程师。
同年5月,日军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残害无数国人,远在美国的孙立人愤怒不已。
他决定放弃桥梁工程师工作,学习军事。
不久后,孙立人考入被誉为“南方西点”的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习。
1928年,孙立人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职。
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分明,蒋介石在任用军事人才时,总会优先考虑拥有黄埔军校背景的军人。
因此,哪怕是从世界著名军事学校毕业、拥有海归身份的孙立人,在国民党内部也并没有得到重用。
直至到了1932年,宋子文成立了税警总团,孙立人这才崭露头角,担任第四团团长。
税警总团隶属于宋子文掌管的财政部,表面上是为了专门追查
走私漏税成立,实际上是宋子文培养个人势力。
税警总团舞台虽小,但是对孙立人而言至关重要,由此拉开了他辉煌军旅生涯的序幕。
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爆发后,孙立人随军到上海参加抗战。
此次作战中,孙立人充分发挥了优秀的军事才能,给宋子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战时打仗,平时练兵。
孙立人在练兵方面与其他军官的做法不一样,他将中国传统的练兵方式与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创立了“孙氏操典”。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当年9月,税警总团赶赴淞沪会战前线,宋子文命令孙立人率部负责在苏州河与日军对战,孙立人先后七次成功阻止日军渡河。
为了阻止日军偷渡,孙立人在深夜率部破坏日军在苏州河上搭建的浮桥,不幸被日军发现,孙立人被日军炮火袭击,身上多处炸伤。
为了确保还在修养中的孙立人不被大环境影响,宋子文派弟弟宋子安将孙立人护送到香港,交由曾给孙中山先生治过病的李树芬医生诊护。
往后,宋子文更加重用孙立人。
次年,他把“税警总团”改名为“缉私总队”,任用孙立人为少将总队长。
孙立人不负众望,仅用两年时间内,将缉私总队兵力扩充到六个团。
战绩卓越,赢得“东方隆美尔”称号
1941年,蒋介石意识到宋子文所谓的“缉私总队”势力越来越强大,于是提出“借用”一半的兵力,与国民革命军重组为新编第38师。
宋子文为了最大程度保护自己的军事力量,向蒋介石提出,交出兵力的条件是必须让孙立人担任少将师长。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不过,受伤的不是蒋、宋,而是孙立人。
孙立人非黄埔系,蒋介石本就不愿意重用他。宋子文的这番行为,导致蒋介石认为孙立人是宋子文培养出来的羽翼,为后来蒋、孙之间发生矛盾埋下祸根。
1942年,日军派出大量兵力前往缅甸,一方面计划侵占缅甸,吞并印度,实现与纳粹德国在中东会师的计划。
另一方面,日军企图切断通往中国西南方向输送抗战物资的运输通道。
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中英两国达成共识,共同抗日。
中方派出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由杜聿明担任代理司令官,统帅十万精兵挥师南下。
同年3月,中日双方发生同古战役,日军被歼灭五千多人,这也是日军发动东南亚战争以来首次大败。
日军为了挽回失败的局面,又在仁安羌发动大规模战争。
4月19日,孙立人遵照蒋介石的命令,率领38师参加前线作战。
当孙立人发现英军被日军围困之时,立即派出新38师唯一的装甲兵团第13团前去解围。
战时持续两天,中方击溃日军,歼灭日军主力部队1200多人。
中方解救出英军7000多人,美国传教士以及新闻记者共计500多人,甚至还帮助英军追回被日军缴获的战马1000多披,战车100 多辆。
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来,首次以少胜多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也是中国远征军首次在国际上威名远扬。
孙立人的辉煌战绩轰动全球,获得了英皇授予的帝国英雄勋章。
同时,作为同盟国的美国,派史迪威向孙立人颁发“丰功”勋章。
在仁安羌战役中元气大伤的英军,在战后选择放弃缅甸,撤往英属殖民地印度。
日军再次伺机而动。
日军将同盟军团团围住,一部分盟军从东北方向强行突围,伤亡惨重;
另一部分盟军无力抗击日军,选择往原始森林北高黎贡山撤退。
撤退过程中,因军需物资短缺,有近4万军人得不到及时救治
病死。
为了减少同盟军人员伤亡,史迪威将军等人重新制定计划:中
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尽快撤退到印度。
而作为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的杜聿明并不认同这个计划,但是孙立人认为这个计划没问题,并且还率领5000人执行。
整个掩护过程,中方没有人员伤亡,英军撤退成功。
同时,孙立人还帮助其他散兵和难民一起撤退到印度。
孙立人的行为得到了史迪威的赞赏,不过惹怒了黄埔系的杜聿明。
1943年春天,根据作战需要,杜聿明的部下廖耀湘率领的新22师,和孙立人的新38师组,成新编新1军,郑洞国担任军长。
整编后,还保留了原来的38师,依然由孙立人统领。
日军占领密支那后,控制了缅北地区。孙立人根据同盟国制定的作战计划,率部前往消灭日军。
缅北有个地方叫胡康河谷,在缅语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阴晴不定、无路可走。
为了尽快消灭此地日军,孙立人向史迪威将军申请,由美国的
军用飞机负责空袭,中方“敢死队”负责在地面与日军正面进攻。
中美双方合作,战争持续81天后,日军全线崩溃。
密支那战役结束后,孙立人在国际上受欢迎程度一度超过蒋介
石,被国际舆论誉为“东方隆美尔”。
据战后统计,在缅甸作战期间,孙立人率部共歼灭日军3.3万余人,致使日军伤残7.5万余人。
是整个抗战时期,军级单位中,歼灭日军最多的抗日将领。
蒋、孙积怨已深,孙被幽禁
1945年5月,孙立人带兵回国。
当时,欧洲同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邀请3名中国军人到欧洲战场考察,他点名邀请孙立人前往,另外两人由蒋介石决定。
蒋介石没想到自己会因为孙立人而被外国人拿捏,心生怨恨,碍于形势,只能暂且隐忍不发。
待孙立人从欧洲考察回来后,日军战败投降,国内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新1军已经可以与新6军、第5、18、74军并驾齐驱,被称为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
由于新1军在孙立人的带领下打过很多胜仗,在国际上享有很
高声誉,因此,新1军自称“天下第一军”。
新1军诞生于缅甸,蒋介石并没有参与整编,因此蒋介石担心未来新1军以及孙立人不可控。
1946年8月,蒋介石任命孙立人以新1军军长、东北保安副司令的身份,前往东北打内战。
此次任命也可以看成是蒋介石对孙立人不满的集中爆发,成为孙立人辉煌军旅生涯的拐点。
孙立人到达东北后,无心打仗,被国民党内部的争斗搞得焦头烂额。
那些军官们来自于黄埔系,是“天子门生”,他们认为孙立人不够正统,孙立人与好多军官积怨已深。
在缅甸战场上,孙立人没有服从杜聿明的军令,杜聿明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他比孙立人小4岁,也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再次成为孙的直属上司。
蒋介石还任命孙立人为长春警备司令,不过这个职位很快就被比孙小6岁的廖耀湘夺去了。
渐渐地,孙立人才意识到自己没有“黄埔系”身份,在军中发展非常艰难。
时间来到了1947 年,这一年可以说是孙立人军旅生涯中最为糟糕的一年。
新1军自称“天下第一军”,早就引起黄埔系军官们不满,因此,只要打仗,他们便提议让新1军去打。
他们又非常不幸地遇到了林彪的兵部队,新1军主力很快被击溃。
杜聿明向蒋介石汇报军情的时候,故意夸大新1军伤亡惨重。
本就对孙立人没什么好感的蒋介石,直接剥夺了孙立人的军权,交给了黄埔系的潘裕昆。
孙被任命为陆军副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赴南京就职。
为了重回第1军,孙立人委托美国人在蒋介石面前求情,但是蒋介石却任命他为台湾省督练新军。
孙立人不敢忤逆蒋介石的任命,只好服从。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孙立人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蒋介石任命孙立人担任“台湾防卫司令。”
蒋介石在台北“复任总统”后,任命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
蒋介石重用孙立人,是因为美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看重孙立人,蒋介石幻想通过孙立人博取美国人的援助。
升职后的孙立人日子并不好过,蒋介石对待陆军的态度是“希望马儿跑,希望马儿不吃草”,完全把陆军当成是工具人。
当时海军、空军的待遇,远远要超过陆军。
孙立人常常追着蒋介石,请求改善陆军待遇。蒋介石并没有答应,而是批评他“不懂政治”。
那时的孙立人并没有深刻领会“不懂政治”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他又偏偏上赶着自找麻烦,居然敢公开反对蒋经国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
自孙立人公开反对蒋经国之后,关于美国有意扶植孙立人,执行“以孙代蒋”计划的传闻甚嚣尘上。
不过,这不是空穴来风,美国的确有抛弃蒋氏父子的念头,试图把孙立人、吴国桢扶植成为掌管台湾的“一文一武”的干将。
蒋介石害怕谣言成真。
1954年夏天,他免去了孙立人的军权,改任命为“总统府参军长”。
这个职位是个虚职,说白就是让孙立人给蒋家看家护院。
1955年夏天,蒋介石准备去屏东参加阅兵时,收到情报称:孙立人打算在阅兵期间发动兵变。
6月6日,蒋介石安排“总统府”的卫队,先去阅兵广场做好排查和警戒工作。
卫队发现孙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等人,在阅兵现场是核枪实弹,因此判定他们准备在蒋介石阅兵期间发动兵变。
很快,孙立人以及与孙立人有关的一百多人官兵都被抓起来了。
同年8月3日,孙立人被迫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辞职书”。
(http://www.vicentegandia.com.cn)
来源:http://www.tzufhg.cn
(http://www.celebsnaked.cn)
来源:http://www.qiuchui.cn
(http://www.dpl3.cn)
来源:http://www.xm1861.cn
(http://www.gamelog.cn)
来源:http://www.ndbm.com.cn
(http://www.xiaridianzi.com.cn)
来源:http://www.suibianlu.cn
(http://www.amdbzrw0011.cn)
来源:http://www.vyl8.cn
(http://www.vodsc.cn)
来源:http://www.afyu.com.cn
(http://www.163ow.cn)
来源:http://www.wwluoliwrt.net.cn
(http://www.douruan.com.cn)
来源:http://www.tyxjyty.cn
(http://www.shsongshui.cn)
来源:http://www.120djw.cn
半个多月后,蒋介石以孙立人纵容部下叛变、私通共谍、密谋犯上等多项罪名,革除孙立人的一切职务。
蒋介石为了不让外界对孙立人的罪名产生怀疑,主导成立了以陈诚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对外宣称专门负责调查“孙立人案”。
调查委员会经过50多天的“调查取证”,向外界宣读 1.6 万字的调查报告,佐证了孙立人的罪行。
同年10月31日,台湾国防部对外宣布,建议孙立人对抗日有功,案发之后认错态度良好,“随时考察,以观后效”。
对外宣称宽大处理孙立人,实际上是将其幽禁起来了。
遭遇幽禁,生活窘迫
已经被蒋介石幽禁多年的张学良,处境并不怎么好,好歹宋美龄等人还曾多次前去看望慰问。孙立人被幽禁33年里,无人问津。
孙立人的儿子孙天平回忆那段被幽禁的日子:
“进出我们家的人,甚至是邮差,都要经过特务审问批准后才能进入。”
自孙立人被幽禁之后,家人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薪水停发,军人家眷补助没有了,军人子弟享有的减免学费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最初,孙立人的妻子张晶英变卖首饰,维持生活。
首饰卖完了,为了活下去,孙立人和妻子从院子里开始种菜、种植农作物。
曾担任过孙立人秘书的萧一苇得知此事后,写信给蒋介石陈述情况,蒋介石这才批准每月给孙立人发放一些生活费。
家里人口多,孩子们还要上学,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又没有挣钱的出路,每次发放的那点钱根本不够用。
孙立人在幽禁期间,外界还给他起了一个“玫瑰将军”的称号。
在这个看似浪漫的称号的背后,是孙立人幽禁期间的无奈与辛酸。
为了赚钱养家,名校出生的孙立人甚至尝试过养鸡、养金丝雀、种圣诞红。
平时闲来无事的孙立人不能出门工作挣钱补贴家用,也不能像张学良那样通过收听广播、看报等方式消磨时间。
远在美国的亲戚得知此事后,寄来一些玫瑰花花苗。
玫瑰花是孙立人非常喜欢的花,看着盛开的花朵,总算是给苦闷的生活增添了一些生机。
当孙立人“玫瑰将军”的称号流传开来之后,好多商家慕名而来,提出愿意高价购买。这对孙立人而言是一件好事。
之后,孙立人又种植兰花,当时台湾很少有人种植洋兰、剑兰。
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孙立人在院子里专门搭建了一个兰花棚。
任何商业行为均离不开大环境。当时台湾经济形势不好,很多人吃饭都成问题,根本没有心情也没有闲钱去买花,孙立人只好找人帮忙将兰花销往海外。
他甚至构想过,等将来有一天恢复人生自由了,出行不再受限了,他还可以继续做买花生意,现在扩大卖花市场,为将来做大做强打好基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当时运输条件不好,兰花在运输过程中折损非常严重,所以海外卖花计划搁浅。
另外,政治环境对他依然不好。孙立人熬到了蒋介石逝世,也没能恢复自由身。
蒋经国继任后,准许其他军人办理退伍,但是不允许孙立人退伍。因此,没有人敢录用军人孙立人。
结束33年囚禁生活,想回大陆
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蒋家王朝在台湾的政治地位逐渐失势。
同年4月11日,孙立人的旧部刘文美回大陆探亲,带给他一张故居的照片。这是孙立人时隔40年后首次看到老家的模样。
次月,迎来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好消息:88岁高龄的孙立人终于迎来了自由,结束长达33年幽禁生活。
1990年3月,作家冰心通过朋友,给40多年未见面的孙立人写信,邀请他回大陆看看。
孙立人与冰心初次见面是在1923年8月。
当时,梁实秋、吴文藻、孙立人等80多名清华学生,乘坐杰克逊号赴美留学,燕京大学学生冰心与他们同船赴美。
最初,冰心与他们并不相识,在许地山的介绍下,冰心认识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吴文藻。
吴文藻与孙立人是同窗好友,冰心也就认识了孙立人。
1937 年,抗战爆发后,冰心和吴文藻应宋美龄邀请来到陪都重庆工作。
后来,孙立人来重庆向蒋介石做述职,趁此机会拜访老同学吴文藻。
据冰心回忆,孙立人是非常健谈之人,向他们讲述滇缅战争中的情况。
有一次孙立人还把缴获来的战利品——手杖,送给她。
抗战胜利后,冰心夫妇因公在日本居住,到1951年才回国。
而孙立人于1949年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往来就此中断。
时隔半个世纪,再次收到老朋友的来信,孙立人激动不已。
5月15日,孙立人在给冰心的回信中,回顾往昔岁月。
同时,也陈述自己身体不好,行动不便,鉴于当下情形,他感慨道“何时能一造访”。
同年10月5日,冰心90岁生日,孙立人发来贺电。
两位老人通过这种方式保持往来,共同期待着在大陆相见的那一天。
可是谁都没想到,一个月后,也就是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孙立人想回大陆的愿望没能实现。
他在临终前曾提出:“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家人遵照他的遗愿,时至今日他的棺椁仍在台湾,没有入土。
他在临终前喊冤“我是冤枉的”,终于在2014年7月得到平反。
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当年通过非正常手段审讯孙立人的亲信郭廷亮,强迫对方写下所谓的自白书,以此诬陷孙立人是匪谍。
可惜,斯人已逝多年,真相来得太晚了。
结尾
孙立人在战场上是骁勇善战的将军,而蒋介石却以他“不懂政治”,将其沦为政治的牺牲品。
时过境迁,人已作古。他为抗日做出的巨大贡献,应该被后来人永远牢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