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经验交流推广会议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推进会议(以下简称“推进会议”)在合肥召开。全省上百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代表齐聚科大硅谷片区,分享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从“书架”到“货架”,作为一座科创名城,合肥是如何帮助科学家们实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的?
会议现场,科大硅谷、合肥市中科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等双创服务平台进行了“揭秘”。
给科学家们做具体的事
“青年科学家创业,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一间办公室,或者层高5米的实验室。我们要帮助解决的,就是这些具体的诉求。”在推进会议上,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安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立野说,科大硅谷成立两年有余,已累计推动项目落地超1500个,完成约100家创业团队和企业近3亿元的授信,如此高效转化科技成果的秘诀,就是“给科学家们解决具体的问题”。
他介绍, 比如科技成果转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解决“融资难”。而科大硅谷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直接成立了总规模300亿元的“科大硅谷”引导基金,是全国首支支持高校成果转化母基金。目前已审批通过28 支子基金,实现 13 支子基金签约落地和部分子基金实质化投资运作。此外,科大硅谷通过打造合肥科创金融改革示范区域,推动 1 0余家商业银行在片区内设立专营机构,联合金融机构开发专属金融产品20余款。
又比如解决创业团队需要场地的问题,科大硅谷片区的中安创谷科技园则是直接把自己的办公用地让给了创业团队。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合肥还拥有全国首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独立法人主体的概念验证中心——合肥市中科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该中心副主任于飞介绍,他们通过搭建“合肥市科技成果评价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合肥市地方标准《科创企业科创能力评价规范》、辅导初创企业金融股权知识等举措,完成了科技成果挖掘、筛选、研判、培育、对接合作等一条龙服务。
“促成一张订单,就能培育一个企业。”于飞说,许多科研团队缺的是市场合作机会,从科研项目到科技企业的蜕变,往往就缺“一张订单”。
去年于飞对接了一个高端工业压敏胶科研项目,彼时国内高端工业压敏胶大多依赖国外进口。基于中科院科研人员的成果,这一材料实现了国产自研。
有了成果,如何将这一技术精准推介到需求量大的客户面前?于飞带领团队开始梳理这一产业的供需链,绘制了集纳几百人的关系图谱,层层引荐,最终为合肥本土的科研团队成功举办了一对一的供需对接会。
来到合肥工作已有一年多,对于这里的科创环境,于飞表示,在合肥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最大的感触是“协同氛围好,从高校到政府再到企业,各个环节都在齐心做事。”
给高校成果开一条路
除了专业的服务团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米”,多年来,合肥在打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链条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一批创新科技成果服务社会。
来源:http://www.171k.cn
(http://www.fzxiangfa.com.cn)
2020年,科技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合肥的高校成为试点之一。通过探索“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新模式,让高校里原先需要一年多才能走完的科技成果转化审批流程,压缩到短短几个月就能完成。
中科采象是一家专注高精尖海洋物探装备研发的企业,其主创团队多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师。在赋权改革的政策东风下,他们的成果从实验室顺利推向市场。
“以往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单位,无法赋权给技术发明人,想要转化审核流程非常繁琐。”中科采象创始人曹平在推进会议上介绍,通过中国科大开展的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他们这批科研人员真正成为科技成果的主人,能够自主组建团队成立公司,并和学校按照协议约定收益比例。
同样从高校中走出来的还有华彩新能源。
华彩新能源出身合肥工业大学,主要从事新型电池关键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创业之初,他们在合肥“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投资理念下,获得了科大硅谷“初创贷”投资,解决运营前期资金短缺的问题。
这家成立仅一年零三个月的企业,在合肥坚持国资领投、引导社会资本跟投关键产业、重点项目、创新型企业的全面布局下,已完成四千多万元天使轮股权融资,年产10万吨新型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计划于今年底试产,预计未来达产可实现年销售额30亿元,将为合肥新能源产业版图再添“华彩”。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文?通讯员 宋炎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