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摄
【编者按】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7月30日至31日,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在郑州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按照河南省文联统一安排,时代报告杂志社组织报告文学作家、党员、编辑开展全会精神学习专题笔谈,谈认识、讲体会、谋事业、话发展。现推出系列笔谈摘要,以期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加快交通强国建设 让高铁名片更亮丽
徐宜发
报告文学作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进入90年代中期,铁道部对广州至深圳的140多公里的铁路线进行技术改造,线路运营时速达到200公里,并从瑞典引进了一列运行时速200公里的“X2000”型摆式动车组列车,投入运行从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生产8组“蓝箭”动车组先后投入使用,运行时速200公里,实现了广州至深圳间列车运行公交化。
1999年8月16日,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全面开工建设,全长404公里,设计运营时速200公里,基础预留时速250公里。2003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建成通车,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我国动车组研发再传捷报。2000年初,国家批准立项研发运营时速270公里的电动车组。2002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运营时速270公里的动力集中型电动车组“中华之星”竣工下线,经过全面考核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之后,在秦沈客专试验时速达到321.5公里,创造了当时的“中国第一速”。
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中原铁道发展又一次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连接北京和香港九龙与连接徐州和兰州的两大高速铁路,穿越河南境内都在郑州交汇。郑州,这个中国铁路的“心脏”区位优势再一次显现出来。
2005年9月25日,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开工建设;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全线通车,极大地缩短了郑州与西安两地间的时空距离。
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在世界铁路大舞台上,我国的铁路建设从“跟进”到“领跑”实现了质的飞跃,建设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堪称“世界之最”。当前,全国高铁通车里程累积突破45000公里,“坐高铁”已成人们当下最时尚的流行语。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千千万万铁道儿女更加意气风发,肩负神圣使命,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谱写新的篇章,让“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更加亮丽!
身为一名铁路报告文学作家,我深感书写好国家铁路发展与铁路人踔厉奋发、无私奉献故事的责任重大。报告文学作为报告新时代发展变化最直接的文学形式,是新时代赋予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也是最能展现新时代发展变化的文学语言。铁路儿女肩负着神圣使命,我同样作为报告文学作家也肩负着神圣使命。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在“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引领下,我一定深植于国家铁路发展进程,深入艰苦奋斗、敢于奉献的铁路人之中,传播好铁路之声,讲好铁路故事,更讲好中国故事,努力为行进的中国留存丰富多彩、动人至深的时代全息实录。
报告文学作家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记录者
董传军
报告文学作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目标远大,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主题,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
作为报告文学作家,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要义,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具体措施,用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记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史诗般的历史,用精品力作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位作家的历史责任和伟大使命。
尤其,我们河南的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应当聚焦河南的时代之变、中原文化、农业发展、高质量创新、科学技术进步、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作家应当根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根扎于伟大的“河南实践”之中,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行,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体察人民生活,洞悉人民的喜怒哀乐,把人民群众作为创造的主体,融放在中国式现代化洪流之中,让一个个具体的人民群众、一个个生活场景、一个个史诗般的历史创新,凝聚新时代的历史气象,推动历史的巨轮砥砺前行。而这些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时代声音,必将成为一名历史记录者、观察者、见证者最精彩的字符,要树立创作新时代史诗的雄心,用最真挚的情感、最豪放的笔锋、最富有诗意的精神矿藏,创作出带泥土、沾露珠、冒热气,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时代精品和历史巨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文学力量。
时代需要报告文学 时代呼唤“文学轻骑兵”
范小红
报告文学作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犹在耳边: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盛世兴文,文以载道。从创作的题材和内容来看,报告文学具有更加直接的价值可能性,这也是报告文学获得“文学轻骑兵”美誉的根本。
“文学轻骑兵”的属性决定了报告文学必须快速、真实、生动、准确地报告社会的存在、时代的进程和历史的发现。历史进入新时代,报告文学作为最能接触人民生活、最能体现人民利益、最能反映人民心声、最能创造人民智慧、最能完成人民使命的文体,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记录”历史的作用,激励激发14亿中国人民的斗志。
近年来,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无论从策划、创作、活动,特别是依托《时代报告》和《奔流》进行传播,尤其以奔流文学奖报告文学篇和河南省报告文学奖为构架,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新时代更是一个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是一个更加需要报告文学的时代,也是报告文学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时代。跟上新时代步伐、把握新时代脉搏、进入新时代心灵、引领新时代风尚,是我们报告文学作家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报告文学作家更应该勤学善思,以历史的责任感和时代赋予的担当精神,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对重大问题发出正义的声音,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作出及时、科学、准确的判断,为历史抒写、为人民抒情、为梦想抒怀。
作为报告文学学会要多策划、多组织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要有意识引导广大报告文学作家走进火热生活,回望历史,憧憬未来。紧紧拥抱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作为我个人,听从学会安排,主动工作,继续完成“寻范文正公”非虚构系列写作。以“忧乐精神”为这个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点“精神食粮”,也为“历史报告文学”的写作提供一种探索。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老区文化
王太广
报告文学作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相关重点任务,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务实举措,也是立足河南实际谋划的工作部署。关于对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为传承老区文化进一步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增添了信心。
老区文化是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区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精神之钙、力量之源,也是百年来我们党的自信,人民的自信。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发挥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以文励人的功能作用,让老区文化迸发出时代光芒。
要挖掘老区文化内涵,坚持用革命信仰引导人。要加强对老区文化的研究,特别是把革命时期党领导老区人民为真理、为理想而斗争的信念和行动,进一步发掘和展示出来,用老区文化精髓强化新时代老区人民的信仰追求,坚定跟着党奋进新征程、实现强国梦的信心信念。
要传承老区红色基因,坚持用革命精神激励人。要宣传好老区精神,宣传好在老区不同区域、不同战线孕育产生的一系列精神,不断丰富发展老区精神族谱。特别是要突出宣传老区人民敢于斗争、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推动老区改革开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老区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无尽活力。
要利用老区红色资源,坚持用革命故事感化人。从全省老区遗址遗迹普查情况看,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要注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完善好、管理好、展示好红色资源。特别是要下大功夫多出一些红色文艺作品,让那些沉淀在老区历史中的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真正“立”起来、“活”起来,成为人们崇尚的典范。
报告文学是中国文学创作中最鲜活、最个性、最具有现实生命活力的文学形式。我们要利用报告文学挖掘好推介好河南老区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特别是改革创新的新经验、新典型,展现老区新风貌,打造老区文化新传人,让老区永远成为时代的红色圣地,永远成为人们向往敬重的文化高地。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篇章
欧阳华
报告文学作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河南实践”。我通过深入学习,融会贯通,一定挺膺担当、踔厉奋发,自觉积极地落实到文艺创作工作中去。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蝶变之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鲲鹏之翼,是中国昂首挺胸走进新时代的铿锵之音,面对河南实践的精彩篇章和辉煌乐曲,我们要始终秉承为人民创作,为民族铸魂,为时代立德的初衷,深深扎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时刻牢记马克思主义真理,明确新使命,做出新作为,书写新时代,展现新气象,为人民讴歌,让文学在现实生活中花开芬芳。做到方向明确、主义真挚、学问高洁、德行端正,创作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故事,在报告文学领域精耕细作,久久为功,让中国精彩走向世界。
匠心筑梦,臻于至善,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精彩华章。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点亮思想之光;用勤学笃志、传承创新,点亮精神之光;用磅礴奋进、砥砺实干,点亮奋斗之光。从事文学创作工作,征途漫漫,唯有不懈奋斗,才能出惊艳之作;凝聚初心巡书山,才能用鸿著照亮梦想。“河南实践”必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浓墨重彩,我们更应该深入中原腹地,找到属于中原最敦厚的“黄河魂”,最鲜亮的文化符号,记录时代的历史书写,就能创作出惊世骇俗、为人民津津乐道,冒着热气、带着露珠的好作品,铭刻时代印记,涤荡奋进精神。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找准中国式现代化大时代里的“小宇宙”。作为离生活最近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用“第三只眼”随时“扫描”火热生活,有着为新时代画像的得天独厚优势。我们打开慧眼,沉浸到一点一滴的生活里,去发现属于大时代纷纭变化的“小确幸”,一滴水折射大海的光辉。大时代里的一景、一物、一人、一思都被赋予了特有的光辉,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高清画面”,也就有了打动人心的洪荒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