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溘然长逝。
一时间举国哀悼,党中央也迅速响应人民的要求,很快决定,要在北京,修建一座毛主席纪念堂。
在建造开始之前,对于纪念堂的选址问题,大家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主席画像被拆,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
主席一生南征北战,死后应该好好休息,安眠在风景秀丽的水边最好;
有人则认为:纪念堂应该设在山巅,人们以后要登高怀念;
最终,经过会议讨论,决定采用“安卧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方式,最合适。
于是便有了现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遥相对望的毛主席纪念堂。
1977年8月30日,毛主席纪念堂终于落成。
毛主席的遗体,被安放在特制的水晶棺中,陈列在纪念馆内,供五湖四海的人民群众瞻仰。
值得一提的是,在纪念馆落成的当天,首批进来瞻仰的,一共有五个人。
他们分别是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和汪东兴。
五个人站成一排,表情庄重而严肃,对着主席的遗体,缓缓地三鞠躬。
从此之后,毛主席纪念堂,就成为了“万民瞻仰”的圣地。
不过在1980年7月30日,主席去世的四年后,天安门广场上,突然来了一辆大吊车,和一辆加长大卡车,开到了人民大会堂门前。
开始,两辆车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过很快,当看到有工人,拿着工具,到人民大会堂面前的,巨幅毛泽东画像前,慢慢拆下画像后,围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
见到毛主席画像,要被拆下,人群中突然爆发骚乱,众人纷纷呼喊:
“毛主席像不能摘”。
呼喊声越来越大,最后还演变成斥责和谩骂,不过,最后画像还是被拆掉,就能大会堂前的两块巨幅标语,也被拔下。
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此后,中共中央在8月11日,下发了一份文件,要求开始全国范围内“少宣传个人”。
文件中明确指出:毛主席的还想、语录和诗词,过去在公开场合挂的太多,这样很不庄重,有损于毛泽东同志的形象,今后要减少到必要程度。
于是,全国会议室、教室、走廊上的毛泽东画像,都被摘下,那些楼墙上及砖墙上,粉刷多年的“毛主席语录”,也被覆盖和清洗。
当时对此事还有过报道:
有些塑像因为建造时过大,或者过于坚固,在拆除的时候,不得已使用了炸药爆破的方式。
这样的举动,让那些时刻关注,天安门广场的西方国家,感到了敏感的气息。
这一行为,也立即引起了国人,及世界舆论的关注,私下的评论也开始了。
西方有的报刊报道称:毛泽东时代从此结束。
邓小平复出,有人质疑要拆掉毛主席纪念堂
同年的8月21日,世界著名的女记者法拉奇,来到中国首次采访邓小平。
法拉奇采访风格犀利,问题尖锐,很多国家首脑,都对她敬而远之。
曾经,就连外交场上的“猎鹰”基辛格,也被法拉奇的提问,弄得下不来台,甚至公开表示: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一生中最愚蠢的事情。
所以当法拉奇来到中国,提出要采访邓小平时,邓公想了一下,果断地表示:见,让我看看,她到底有多厉害。
二人初次见面,简单的问候之后,法拉奇直接略过客套的开场白,一开口就提出了一个,火辣辣的问题:
“天安门的毛主席像,是否会永久地保留下去”?
法拉奇果然语出惊人,但邓小平也丝毫没有犹豫,回答得十分干脆。
1977年,邓小平复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对于他的这次复出,国际上非常关注。
当时,国家下达一份文件,要求减少,对毛泽东的个人宣传,以至于全国范围的,主席画像和标语,统统被取下和涂改。
因此,很多西方国家的政客,纷纷猜测,邓小平可能,会将天安门的毛主席像也拆除。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闻言后,更是直接赶到中国,就这个问题,采访了邓小平。
外国记者采访,邓公坦然应对
二人初次见面,简单的问候之后,法拉奇直接略过,客套的开场白,一开口就提出了,一个火辣辣的问题:
“天安门的毛主席像,是否会永久地保留下去”?
法拉奇果然语出惊人,但邓小平也丝毫没有犹豫,回答得十分干脆。
“当然要永远保留下去。过去主席像挂的太多,到处都是,十分不严肃,也表达不了对主席的尊重;
虽然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还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法拉奇继续问道:
“那么毛主席纪念堂,不久后是否将要拆掉”?
虽然建是不妥当的,如果现在改变,人们还会议论纷纷,现在世界都在猜测我们,要毁掉纪念堂,我们没有这个想法”。
这次采访让邓公印象深刻,直到5年之后,邓小平在接见,来访的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时,还提及了他和法拉奇的交锋。
他说:
“当时问了很多难回答的问题,我总算通过了考试”。
确实,邓小平没有拆除纪念堂的想法,建立纪念堂,也违背了主席本人的意愿,但中央决定要建,邓公还是服从决定,并全力协助。
当时,纪念堂建成后,中间的毛主席像翘腿而坐,和纪念堂庄重的氛围不协调,于是大家纷纷要求,换成不翘腿的。
这件事看似简单,但实操的程序异常繁琐。最后还是邓小平拍板:
既然已经做好, 就不用再换了,于是现在看到的翘腿坐像,就使用至今。
那么对于邓公对主席纪念堂的态度,屏幕前的您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别忘了加个关注,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查看更多精彩内容,下期咱们不见不散。
参考文献:
1.《历史选择了邓小平(47)》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8/0612/c69113-30052117.html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