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介绍

案主性别男、年龄55岁、服务对象类型:因病致残,母亲多年前去世,妻子五年前去世,有一子一女,目前与父亲同住。父亲目前承担案主的主要照顾责任,儿子未婚且患有白血病在外地工作。

案主自五年前妻子肺癌去世之后,就和父亲一同生活。父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肺气肿,年迈多病,在案主因高血压中风导致右肢偏瘫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靠轮椅出行后,承担起照顾儿子的责任。

多年前母亲去世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前几年妻子也随即离世,儿子在外地且患病。社会交往减少,社会关系相对薄弱。偏瘫之后,案主被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笼罩,对年迈父亲充满愧疚,对未来生活担忧和不安,缺乏康复信心和耐心。参与社区活动能力有限,社区参与度低。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

对案主的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如下分析:

1.心理问题突出:案主因高血压中风偏瘫后失去行动和自理能力,身心受挫。再加上多年前母亲就离开了人世,相伴多年的妻子也在五年前去世,案主陷入了深深的无助、孤独和痛苦当中。同时不能自理之后,由年迈多病的父亲照顾,内心满是愧疚,看不到康复的希望,缺乏康复信心和耐心。案主的悲观情绪极其明显,缓解因病致残带来的后的无助与痛苦,减轻案主的愧疚心理,提高案主康复的信心,是社工介入后的首要工作。

2.身体健康状况堪忧:案主因高血压而中风,导致右肢偏瘫,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靠轮椅出行。对于康复持悲观态度,家中经济也不支持高额的复检费用。帮助案主了解康复医院的信息和国家的帮扶政策,是急待社工处理和解决的问题。

3.丧偶和偏瘫带来的孤独感,恐惧感,社交障碍。案主长期在家,不与外界交往沟通,难免会沉浸于消极和悲观情绪之中难以自拔,促进和家人的理解与沟通,与社区居民的多互动交流,增强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可能会对案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

1.认知行为疗法 :一种常见类型的谈话疗法(心理疗法)。以结构化的方式与心理健康顾问合作,接受若干次治疗。在本个案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多次反复的沟通交流,帮助案主认识自己的情绪来源,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学习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从而积极面对生活。

2.心理疏导系统的治疗模式:心理疏导系统的治疗模式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过程。在本个案工作过程中,社工也是遵循此模式,在案主家人的参与和帮助下,对案主进行心理调适,帮助案主渐渐摆脱悲伤的情绪,重塑积极的认知。社工依据心理疏导相应理论,采取心理压力消除等方法,鼓励案主学会向他人倾诉、接受他人帮助,以促使案主获得改变。

3.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有三方面的支持系统,微观上个人的自我支持,中观上家人、朋友等的支持,宏观上社会政策的支持。社会支持概念及理论的建立是很多学者的努力研究形成的。人与人之间通过接触构成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从中获取情感、物质等帮助,社工为案主链接社区资源,帮助案主扩大社会支持网络。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越能够帮助其面对环境带来的挑战。社会工作作为非正式专业的社会支持在帮助案主预防问题、治疗问题以及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服务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专业的社工服务,为案主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提升案主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促进案主的身心康复,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推动社区对残疾人的关爱和包容。

具体目标:

1.心理支持方面:为案主提供安全、信任的环境,让案主能够尽情地进行情感倾诉,释放内心的沮丧、孤独等负面情绪。为案主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案主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通过心理干预和鼓励,增强案主的自信心和康复信心,让案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康复过程,提高对康复的耐;

2.家庭支持方面: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支持。协调社区资源或志愿者,为案主家提供环境清扫服务;

3.社会支持方面: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姚胡村村民对残疾人的认知和理解,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链接专业的社会服务资源,为案主提供康复信息、康复指导等服务,提升案主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度。鼓励案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促进案主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增强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服务策略

在制定具体的服务目标之后,社工为更好地帮助案主解决相应的问题,制定以下服务策略:

1.心理支持方面。

建立专业关系:通过真诚、尊重、接纳的态度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案主感受到安全和被理解。

情感倾诉:为案主提供专门的倾诉时间和空间,鼓励案主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感受,社工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

心理疏导: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方法,帮助案主认识自己的情绪来源,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学习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

心理干预和鼓励:通过成功案例分享、正面反馈等方式,增强案主的自信心和康复信心,鼓励案主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2.家庭支持方面。

家庭沟通辅导:组织家庭沟通技巧培训,帮助家庭成员学会倾听、表达、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关系和谐。

环境清扫服务:协调社区志愿者或家政服务机构,定期为案主家提供环境清扫服务,改善居住环境。

3.社会支持方面。

社区宣传教育:开展社区宣传活动,如讲座、展览、宣传册发放等,提高村民对残疾人的认知和理解,消除歧视和偏见。

资源链接:积极链接专业的社会服务资源,如康复机构、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为案主提供康复信息和康复指导。

4.社区活动参与:鼓励案主参与社区活动,如文艺表演、志愿服务等,促进案主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会支持网络。

四、服务介入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介入初期)

在个案介入的第一阶段,建立起专业关系,增进了案主对社工的信任,促使案主能够放下戒备用完全真实的状态来接受社工的助人服务。

社工随村委会成员的带领下来到案主家中,了解了案主的中风病情、康复进展、日常能力等生理管理状况。在沟通中,社工发现,可能因生活接连受到打击,案主经常流露沮丧、无助和自卑的情绪。同时案主中风偏瘫后丧失劳动能力,门都不怎么出,也没有经济来源了,目前主要依靠女儿的支持和村里的临时救助。在沟通和了解的过程中,社工发现家中环境较差,厨房、客厅地面脏乱,需要进行整理和改善。

本次介入通过与案主的沟通交流和实地观察,全面了解了案主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扶计划,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如案主的康复信心不足、家中环境较差。

(二)第二阶段(介入中期)

社工在这个阶段结合上次沟通的内容,分析得出案主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家中的卫生状况。和案主父亲沟通后,了解到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意见建议,社工根据案主需求对志愿者们进行分工整理卫生,重点清理厨房和卫生间。

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向案主和家人介绍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方法和技巧,鼓励他们共同参与维护居住环境。同时,在了解到案主父子因身体问题无法进行部分劳力工作时,社工寻求志愿者的意愿,提出了后续不定期的帮助工作。

本次介入通过联系姚胡村的志愿者们为案主提供打扫卫生整理家中环境的服务,改善了案主家中的环境卫生状况,为案主创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案主家庭整体的生活品质。也通过志愿服务队成员们为案主及其家人介绍保持卫生的方法和技巧,促进了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第三阶段(介入中期)

社工在这个阶段,开始和案主沟通身体的康复问题,在案主表示了自己的迷茫和担忧之后,社工保证会链接社会爱心资源为案主提供康复信息以及生活上的帮扶。

随即社工和案主一起分析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案主转变思维,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康复以及康复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最后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康复案例,让案主明白其他与他情况相似的人通过努力实现了较好的康复效果,以此来激发案主的康复信心和动力。同时和案主父亲沟通,强调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对案主康复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具体的鼓励方法和沟通技巧,为案主营造一个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

通过本次介入,案主方面:社工观察到案主的情绪有所改善,对康复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想要参与一些康复训练活动,并且表示对未来的康复充满信心。案主父亲方面,他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愿意在今后的生活中给予案主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四)第四阶段(介入中期)

在这个阶段,社工社工通过网络搜索、咨询医疗行业人士以及联系其他康复机构等方式,收集了许多家康复医院的信息,进行整理之后,帮助他们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机构。

之后社工来到小板镇姚胡村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沟通,了解村里针对困难家庭的帮扶政策,认真记录申请条件、流程和所需材料。随后和村里的志愿者一起携着爱心商户捐赠的生活物资来到案主家中,与案主共同探讨目前的状况可以申报什么样的补助。

本次介入成功链接了康复医院信息,为案主的康复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希望。爱心资源的争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主家庭的经济压力,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通过了解村里的帮扶政策并告知案主,为案主争取更多支持提供了途径。案主及其家人对社工的工作表示感谢,并表示会积极考虑申请相关政策。同时,在介入过程中也发现案主及其家人对政策的理解和申请流程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在后续的介入中进一步解释和指导。

(五)第五阶段(介入中期)

这一阶段,社工来到案主家中,与案主及其家人一起仔细梳理所需材料清单。耐心向案主解释每一项材料的重要性,帮助案主成功的收集了一些需要复印打印的材料,随后对这些整理好的材料进行分类和存放。并陪同案主一起前往村委会,将整理好的临时救助申请材料提交给相关负责人,同时详细介绍了案主的家庭情况和困难,希望他们能尽快审核材料,为案主提供及时的帮助。

本次介入成功协助案主整理并提交了申请临时救助、慢保、康复所需的材料,为案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与案主及其家人的共同努力,提高了他们对申请流程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六)第六阶段(介入末期)

社工社工组织志愿服务队成员们来到案主家中,为案主开展清洁服务。在清洁过程中社工与案主沟通,再次确认慢保申请的材料准备情况,仔细检查材料是否齐全、准确。并提醒案主注意提交的时间和地点。

待志愿者们清理完成后,社工与案主一同回顾整个个案的服务过程,从第一次接触到现在,每一次介入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让案主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同时肯定案主再康复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鼓励案主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心态爱你对生活。案主也分享了自己再康复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本次介入,成功提醒案主提交慢保申请材料,为案主争取医疗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组织志愿者进行卫生清洁服务,改善了案主的居住环境,提升了案主的生活质量。通过回顾个案服务过程和肯定案主康复成果,增强了案主的自信心和对生活的希望。同时,也让案主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促进了案主与社会的融合。

日后,社工会通过电话回访和定期探访等方式进行跟进服务关注案主的发展。

五、总结评估

本次个案工作的开展,运用的是社会支持理论、认知行为疗法此类方式对案主实施服务。并实现了以下几点目标:

1.短期目标:改善了案主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增强了心理调适能力;改善了家庭沟通,增进了案主与家人之间的情感支持;同时为案主提供了康复资源和信息,促进案主的康复;联系志愿者为案主提供整理家中环境卫生服务,改善了案主的居住情况。

2.中期目标:增强了案主对康复的信息和积极性,持续进行康复治疗;与村志愿者沟通联系,为案主建立支持网络,提供多元化的支持。

3.帮助案主实现了身体功能的最大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增强家庭应对困难的能力,推动了姚胡村村民志愿者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营造了包容的社会环境。

4.协助案主整理并提交了申请临时救助、慢保、康复所需的材料,为案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与案主及其家人的共同努力,提高了他们对申请流程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在本次个案工作中,每一次介入都会取得一些成效,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发。在服务过程中,社工通过对案主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内容、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案主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根据情况调整每一次介入活动的内容。每一次见面,案主都会比上一次更愿意与案主交流,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推动问题解决的进展。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社工的帮助下,案主的心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整个服务过程,社工扮演好倾听者、支持者、资源链接者等角色,充分发挥沟通、协调、安抚作用,通过组织志愿者清理家中卫生、协助申报救助办理慢保、链接爱心资源生活物资、心理疏导增强案主自信心等服务,有效地改善了案主的生活状况,解决了案主面临的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社工将继续关注案主的需求,为案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六、专业反思

在介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具体反思如下:

1.专业能力提升:在服务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心理疏导、康复指导、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满足案主的需求。

2.资源整合:在建立支持网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资源整合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的合作,整合更多的资源为案主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3.持续跟进:服务结束后,案主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建立持续跟进机制,定期回访案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宣传推广:本次服务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类似情况的案主提供借鉴。需要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工服务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

本次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