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红一方面军,大家可能都很熟悉,1930年的8月份,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浏阳会师之后,便组成了红一方面军,当时红一方面军的总司令是朱德,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是毛泽东,这些名字想必大家都是如雷贯耳,那么,红一方面军的参谋长又是谁呢?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的故事。
他叫做朱云卿,1907年,朱云卿出生在广东梅州一个贫穷的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私塾教师,母亲则是当地的搬运工人,在朱云卿小的时候,他就经常跑到邻居家里听他们讲幸亥革命的故事,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1919年的秋天,朱云卿成功地考入了梅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这个小学的校长叫做杨捷,是一位进步青年,那个时候,校长杨捷会向学生们推荐一些进步书籍和报刊,例如《新青年》等,而朱云卿也是在那个时候深受这些报刊书籍的影响,从而激发了爱国之情和革命思想。
当时,县立小学成立了学生联合会,由于朱云卿在校期间的优秀表现,他被推举为学生联合会的领导成员,那个时候,学生联合会有个任务就是出黑板报,于是,朱云卿便主动向老师申请,担任这个黑板报的编辑工作。
每个星期,朱云卿都会带领着学生忙碌于学校的各个角落,为了做好黑板报的工作,朱云卿大量阅读了《新青年》,想在里面寻找灵感,当时,在朱云卿的努力下,黑板报的内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有些是抨(pēng)击社会黑暗的漫画,有些是激励学生进步的文章,这些内容无不吸引着学校的学生,同时,在这些内容的影响下,学生们也变得越来越有爱国之情,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因为出色地完成黑板报工作,朱云卿得到了老师们的赞扬和学生们的喜欢。
那个时候,朱云卿成为了县立小学的风云人物,当然,朱云卿的父母也知道了他在学校里面的事情,担心朱云卿这样“管闲事”,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于是,朱云卿刚从小学毕业,他的父母便把他送到了印尼万隆。
那个时候,朱云卿的叔父正在印尼万隆工作,而朱云卿来到万隆之后便跟着叔父做工,在那段时间里,朱云卿最思念的还是祖国,他无时不刻想要回到自己的国家,想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1924年的6月,孙中山先生创办了黄埔军校,而远在海外的朱云卿一直都在关注着祖国的大事,自然也知道了这一消息,于是,朱云卿便自筹路费,不辞辛劳从海外回到了祖国,想要进到黄埔军校学习。
在路上,朱云卿就一直在想:“百姓如今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百姓解救出来。”同时他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把爱国之情付诸于行动的机会,现在这个机会来了,他肯定要好好地把握。
就这样,朱云卿回到了广州,他回到广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报考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里,朱云卿成为了第三期步兵队学生班的一员,他努力学习知识,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同时,各种军事训练也都积极地参加。
一年后,朱云卿终于学有所成,1925年,朱云卿参加了平定滇军叛乱的战斗,之后又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战斗,在这些战斗中,朱云卿充分发挥自己在学校里面所学的知识,也是在那个时候,朱云卿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初步显现出来。
在黄埔军校读书期间,朱云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找到了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也找到了自己这一生都要追随的东西。
1926年,朱云卿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广东省农协军事部工作,同年10月,又被调到了韶关担任北江特委委员,当时为了加强农民武装斗争中骨干力量的培养,北江农军学校就此诞生。
那个时候,朱云卿担任北江农军学校的主任,刚开始,学校里面什么都没有,还出现了一系列的办学问题,不过,这些都难不倒朱云卿等人,在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努力付出后,办学所需要的一系列物资都已经准备齐全,各种问题也都得到了解决。
就这样,北江农军学校第一次招生正式开始,一共招收到了97名学生,朱云卿把这些学生分成了三个队,对于这些学生的培养,朱云卿充满了信心,他按照黄埔军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上的编排,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那些学生。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朱云卿还亲自走上讲台,很多时候都可以看到朱云卿带领着这些学生到附近各个地方进行社会调查,在这种理论加实践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们都进步神速。
1927年的3月,龙归乡的地主武装势力袭击了龙归农会,当朱云卿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地气愤,他对着学生们说:“农会成员是我们的兄弟,如今遭受到了地主的杀害,这个仇我们一定要报。”
就这样,朱云卿带领着这些学生,来到了龙归,配合当地的农会成员,痛击那些地主。在学校里面,朱云卿和学生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大家就像朋友一样地相处,而朱云卿也一直鼓励学生们继续革命。
1927年,国民党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那个时候,组织决定派北江农军北上武汉,和国民党展开斗争,在武汉的那段时间里,朱云卿经常可以接触到毛泽东,他会将自己的一些建议传达给毛泽东,其中就说到了提高对汪精卫的警惕。
不久后,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好在北江农军提前做好了准备,所以很快就和组织取得了联系,之后,他们来到了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1927年的9月9日,朱云卿跟随着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之后又跟着起义部队来到了井冈山,红四军成立之后,朱云卿就担任了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
之后在朱云卿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他又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1928年的6月,杨池生,杨如轩调集了5个团的兵力进犯永新,很快,永新就被占领了,他们迅速控制住了永新附近的势力。然而,敌人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占领永新,他们还想通过新七溪岭,一举攻破新城。
那个时候,组织得到了这个消息,便决定由红军29团和31团1营坚守新七溪岭,28团向外进攻,迂回到老七溪岭攻击敌人,6月23日,敌人出现在新七溪岭附近,战争很快就展开了。
29团的战士们迅速占领了新七溪岭的制高点,敌人看到已经错失良机,没有得到有利的地形,便对29团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那个时候,29团没有多少枪支弹药,武器大多都是梭镖一类的,于是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很多阵地被逐渐攻破。
就在29团顽强抵抗的时候,朱云卿带领着31团1营的战士及时赶到,大大减小了29团所面临的压力,最后,在29团和31团1营战士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击溃了进攻的敌人。
而我军进攻老七溪岭的28团战士也展开了战斗,在他们的参谋长王尔琢的带领下,顽强地和进犯的敌人做着殊死搏斗,几个小时后,老七溪岭的敌人终于被28团所击溃。
这些敌人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战斗下去后,便向着龙源口这个地方溃逃,朱云卿在朱德的指挥下。带领着战士们追击那些逃跑的敌人,最后在龙源口这个地方,和28团一起,把剩下的敌人全部都消灭了。
这次战斗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壮大了我军的军威,同时,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解决了我军战士缺少装备的这个难题,在那些缴获的武器装备里,还有敌人的迫击炮。
当地的老百姓得知红军打了胜仗后,都十分高兴,那个时候,在龙源里还传唱着一首歌谣:“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头羊。”其中这两头羊指的就是杨池生和杨如轩。
1928年7月,江西的敌人纠集了十一个团从安福和吉安进犯永新,那个时候,毛泽东亲自指挥作战,组织了中,东,北三路行动委员会,当时朱云卿担任的就是中路行动委员的指挥。
中路行动委员会接到的任务是驻守在永新县城的郊外,防止吉安的敌人打过来,那天,我军发现了敌人的踪迹,他们正在向永新城赶来,这个时候,朱云卿把队伍分成了很多组,除了坚守驻地之外,有一部分战士还负责打游击,分割敌人的队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