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了授衔仪式。
授衔仪式上,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了“有军无将”的历史。”
然而,在授衔仪式结束以后,有一个人对自己仅被授予上将军衔表示不服,耿直地跑去向周总理提出异议。这个人便是许世友。
许世友心中认为,他为国家打了数十年的仗,战绩累累,理应获得大将军衔,可是,最终只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凭什么?
周总理对此只提了两个名字,便立马让许世友变得心服口服,不再多说什么。
那么,周总理到底说了哪两个名字,能让许世友心服口服呢?
一、战神粟裕将军
第一个名字便是新中国开国十大大将之首——粟裕将军。
刘伯承说:“粟裕智勇双全,百战不败,乃我军之冠。”陈毅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称赞他“愈战愈勇”,在战场上,他表现得异常出色,每一次战斗都能取得胜利。毛主席、周总理、彭老总等领导人对粟裕都给予高度评价,世人也称其为“战神”。
粟裕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聪明伶俐,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岁时,粟裕加入了共产党,在军中担任警卫班班长一职。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粟裕积极参加战斗,多次立下奇功。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务逐渐升至营长,后来又担任了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位。
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先后建立了浙南、苏南、苏中等多个抗日根据地。他所建立的苏中抗日根据地不仅巩固了新四军在长江以北的地位,还推动了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战略发展,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斗争的信心。
解放战争期间,粟裕组建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连续作战七次,取得了“七战七捷”的壮举。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解放区的军民,让他们有了敢于战斗必胜的信念,同时也为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高邮邵伯战役”中,粟裕将军直接洞悉了蒋介石军队“撬门而入,毫不停顿,直捣两淮”的计划。这场战役共消灭了1100多名日军和5000多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伪军,成为了抗战期间歼敌人数最高的一次,为接下来的苏中战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此,毛主席曾给予粟裕极高的评价:“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粟裕为人深厚谦和,淡泊名利。实际上,以他的资历和功绩,完全有资格获得元帅军衔。在评定军衔的时候,毛主席等人也一致认为粟裕论功,论力,论才,论德都应授予元帅军衔才合情合理,只因粟裕坚持推辞才就此作罢。
二、开国儒将萧克
第二个名字则是第一上将——萧克
作为第一上将的萧克,是正经科班出身,毕业于黄埔军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克最初受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入党国民党。没想到的是,随着蒋介石接任国民革命军领导人,其所采取的发展方向与孙中山先生之前所倡导的方向大相径庭。
在这种情况下,萧克当即退出国民党,转投入到了武装反抗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的他才20岁。
萧克刚入党那年就参与了南昌起义。当时他还是一名连长,遗憾的是,南昌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随后,按照上级的安排,他回到了家乡,开始了基层支部的工作。
在红军长征期间,萧克率领的部队担任先锋,开辟了一条通向中央红军的转移路线。
萧克年仅29岁就被任命为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值得一提的是,红军仅有三个方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萧克带领战士们跋涉雪山、草地,为保留红军的实力,顺利会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http://www.liaoxuwen.cn)
来源:http://www.wlayt.cn
(http://www.idocan.cn)
来源:http://www.zjjysy.cn
(http://www.dianshoo.cn)
来源:http://www.zsjys.cn
(http://www.ylfashion.net.cn)
来源:http://www.17173wangyou.cn
(http://www.wmv8.cn)
来源:http://www.11118888.com.cn
(http://www.spvod.cn)
来源:http://www.nsjck.com.cn
(http://www.extractsupplier.cn)
来源:http://www.hcstor.cn
(http://www.yzsuming.com)
来源:http://www.048x.cn
(http://www.hbwhj.cn)
来源:http://www.queenpearl.com.cn
(http://www.tiaoqiu.com.cn)
来源:http://www.6cxip.cn
革命期间,无论是与日本侵略者还是国民党敌人作战,萧克都能带领军队对他们展开无可匹敌的攻势,在整个革命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萧克不仅在训练军队、指挥作战方面有一套经验,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可谓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萧克充分发挥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参与主办了《炎黄春秋》这份刊物。
在政治、军事以及文学方面,他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获得大将的军衔。
但是,在最初设定的军衔体制中,开国大将名额只设定了10个,而拟评大将的名单上却有13人,这可让中央犯了难,不知所措。
后来,萧克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毅然地说:“在革命的战场上,我失去了很多战友,有些人甚至连他们的名字也没有留下。我现在还能够活着,已经是非常幸运。至于什么授衔,虚名而已,不打紧,不打紧。”
于是,萧克主动要求不评定自己为大将。中央在一番考量后,决定授予萧克上将军衔,位列首位。
三、心服口服
许世友出生于今河南省新县许洼的一个抛弃家庭,从小就跟随拳师去了少林寺学习武术,一直学了八年,掌握了十八般武艺。二十一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断奋斗中的一员。
土地革命时期,许世友就加入了工农红军,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许世友上将可以说是从底层一步一步晋升上去的,历经了工农红军各个阶段的职务晋升。因此,他更能够理解并了解士兵的诉求。正是这种能力,为他赢得了军队内部的高度认可和尊重,成为了一名备受士兵拥护的军官。
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方面,许世友都自律严谨,能够完美地完成党和中央的各项指示任务,表现十分卓越。在军队中威望不断提高,同时也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
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当得知自己被授予的仅仅是上将的军衔,许深感失望和不满,心中非常不服,便去向周总理诉苦,倒豆子般的一五一十地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战功与贡献娓娓道来。
周总理听完许世友的一番牢骚之后,只是淡淡的说:“粟裕推辞了元帅军衔,只是大将。萧克主动请命不评定为大将,也只是上将,军中这两人都没说话。”
听完粟裕和萧克二人让衔的佳话,怒气冲冲的许世友顿时哑口无言,心悦诚服。单从战功上相比,自己就不能与粟裕、萧克相提并论,更不要说他们甘愿让衔的壮举,更是让自己感到羞愧!想及此,许世友不再对军衔一事心怀不满,坦然的接受了这一授衔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