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李与一位茶行业的朋友聊天,当聊到新近的新会陈皮的造旧技术问题时,他说即使是业内人士也越来越难鉴别了,特别是2020年前后的外地皮大批量上市后(非工艺皮,是正经陈化的外地茶枝柑皮),加之2023年开始的新会陈皮市场热度退潮,整个行业都在以外地皮来“卷”价格,新会皮似乎没有了优势。
老李也有收藏“新会皮”和以“广西皮”为主的外地皮,在同一个环境仓储和技术的前提下陈化大红茶枝皮三年后,其两者的气味和口感都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外地皮缺乏新会皮的复合型香味,只保留了甜度比较高的口感。
对此朋友却说,不管是不是新会产的茶枝柑皮,目前新会陈皮市场就是一只“薛定谔的猫”。老李略懂“薛定谔的猫“的含义,于是问朋友为什么这么认为?他认为新会陈皮现在的行情就是挺符合这个理论:只要你闭上眼不去较真是否真假新会皮,那么真假都不是问题了,起码这还是“一只猫”——只要不是人为工艺制作的茶枝柑皮,就不用去管是不是新会皮了。这是一个有趣但又无奈的现象。
薛定谔的猫实验(来源:百度图库)
一、不问真假都是“真的”,一旦较真起来多数“假的”
先说说“薛定谔的猫”,这是一个关于量子理论的思想实验(现实中还没发生)。简单来说,就是一只猫被装在一个盒子内,这个盒子有个随机释放毒气的开关。如果我们不去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所以在缺乏有效鉴别新会陈皮技术的情况下,新会陈皮的真假都是叠加态的吗?目前大概率就是这么个状态。
对于新会陈皮真假状态的叠加,应该如何理解呢?在现实中不存在真假同时存在的情况,更多是对其结果的未知引发的。当然,有些陈皮的“假”是非常明显的,如泡水染色、加温加湿等人为造旧后,外观出现发黑发亮的“一 眼 假”特征,但近年也有新技术来制作的工艺皮,在模仿自然陈化的工序上更具备迷惑性。
总结老李在过去几年里帮助读者朋友鉴别新会陈皮的经验 ,一旦读者对自己手上的陈皮产生质疑,那么就会大概率得出“假”的结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对一般消费者而言,对新会陈皮的理解仅限于纸上谈兵,更多的人压根就没有接触过真正的新会陈皮,对此人云亦云式的学习和几乎零实践经验的操作,难免会被误导。而随着知识和踩坑的增多,不少入门的朋友意识到自己手上的“此新会陈皮”非“彼新会陈皮”,就有了一旦认真学习就容易识别真伪的结果。
朋友发给老李鉴别的陈皮,经讨论后一致认为其是早期制作的工艺皮
二、为什么“鉴别”新会陈皮真假,这么困难呢?
关于新会陈皮“产地”和“年份”鉴别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业内人士专业程度高低的标准,也是众多陈皮爱好者的目标,但事与愿违,新会陈皮的真假鉴定难度,也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越发困难。于是,老李总结这几年的观察结果,诸多新手朋友从入门到放弃,往往只需要几次冲动的消费。
为什么新会陈皮的鉴别这么难?老李简单总结几点。
首先是关于新会陈皮的“色香味”标准尚不明确,以至于杂乱无章的一村一味、一田一味等众说纷纭的观点,让众多消费者无所适从;再者是即便有溯源等技术支持跟踪,但源头供货还是无法精准化,有技术难点,但更多又有着巨大利益上的冲突;最后就是“外地皮”和“工艺皮”的冲击,让新会皮生存空间日渐缩减,导致很多消费者认为除非一果一柑都是亲手从新会产地的树上采摘下来,否则难以保证其真伪,而这样的结果也是市场普遍存在之信任问题。
目前在行业中鉴别新会陈皮产地和年份真伪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产地溯源技术”以及“以太赫兹技术”,前者是根据产地来源的技术跟踪进行识别,后者是通过收集众多新会陈皮样本对应的“光谱”来对比识别相对应的产地和年份,但不管是那种技术,目前仍无法做到100%准确率识别。此外,还有皮色、气味、汤色、口感、手感等等识别法,但也是建立在“个人经验”的主观认知上,容易因为个人感官和经验差异而失准。
新会当地关于新会陈皮的相关处罚案件(来源:南方都市报)
三、目前新会当地陈皮行业有相关处罚案例,但均与真假无关
相比过去,近年来新会当地对新会陈皮的监管力度有了显著的提升,例如多次见报的处罚案件等,这也看到了当地对新会陈皮行业整治的决心和态度。但也不难看出,当前处罚的方面多数为违规使用了添加剂、三无产品、违规使用地标等等,几乎没有看见对新会陈皮真伪的处罚。
换个角度说,是不是这些陈皮都是符合正宗新会陈皮的本质呢?其实不然。
老李认为,对这些新会陈皮企业的处罚依据,是必须根据相关法规条例进行,如果当前的监管条例并没有明确规定“新会陈皮”的真伪标准,那么其监管的内容就只能依据现有的制度来进行。
那么为什么现行的规章制度没写明白新会陈皮的定义呢?其实也不是没有,只是技术上仍无法做到标准检测的量化。
例如根据当前新会陈皮的地标内容规定,已经十分明确了新会陈皮的具体指标是什么,但核心问题是相对应的鉴别技术,并不能精准地测定出其产地、年份、陈化工艺、仓储环境等等,也就是无法做到量化指标,因此在这些测定上,就无法直接测出类似添加违规或者过量添加剂这样的标准数值以进行监管,于是才有了对应的产地溯源技术、仓储认定以及地标认证等监管手段。
老李认为,当前新会陈皮行业存在的“真假鉴别难”问题,并不能归结到监管不作为的问题,或者说相关监管行动难以在当前的条件下对新会陈皮的真假有所作为。但老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会皮的真伪鉴定和年份鉴定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攻克,让这只“薛定谔的猫”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