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对于故宫,毛主席可以说是既喜欢,又厌恶的!说喜欢,是因为故宫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物,以及不少书画孤本,这些都是人民的宝贵财富;说厌恶,是因为毛主席对压迫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是非常痛恨的,立志推翻一切剥削和压迫,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

在毛主席的心里,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因为这一点,毛主席一生都没有实质性地进入过故宫。在一次登临故宫城墙的时候,毛主席突然笑着问韩炳文:“你长时间在故宫里,有什么感觉?”

毛主席:决不踏进故宫一步

1948年12月17日,毛主席在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电报中,特意提到:

“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等重要文化古迹区,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兵保护,派人联系。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中央的指示,一天后,张奚若带解放军干部秘密进入北平,请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绘制北平文物地图,以期在被迫攻城的时候,用于的文物保护。

1949年1月16日,毛主席再次起草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电报》,在电报中,毛主席点名提到了故宫:

“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

在几次谈判都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双方陷入僵局的时候,毛主席依然希望争取和平解放北平,使北平城中的文物建筑免遭战乱的破坏,也让北平城中百姓免受战火的摧残。于是,毛主席亲自给傅作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毛主席说:

“北平城中有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有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古迹,希望你方能够放弃据城抵抗,接受和平缴械或者出城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党中央的多方努力下,傅作义最终接受了和平改编。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老的北平城没有被战火焚毁,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这些文化瑰宝。

1月31日,解放军入城后受到了北平百姓的夹道欢迎,大家纷纷称赞毛主席的决策英明,使他们免受战火侵扰。

3月底,毛主席和党中央一起进驻北平香山的双清别墅。后来,由于新中国的筹备需要,中央领导们几乎每天都要往返于双清别墅和北平城中,很不方便。

尤其是周恩来,为了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一天一趟往中南海跑,晚上还要回到香山的双清别墅休息。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就在中南海找个地方住下,不回双清别墅。周恩来临时住的地方,正是菊香书屋。

看到毛主席经常要在香山双清别墅和城里来回跑,很多时间都会浪费在路上,北平市长叶剑英建议,党中央干脆搬到中南海来办公。周恩来认真考虑后,认为叶剑英的建议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周恩来的支持,叶剑英立即组织了人手,将中南海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让中南海看起来焕然一新。中南海收拾完后,叶剑英向中央打了一个正式报告,请党中央迁址中南海。

等了几天,叶剑英发现没有任何动静,便来到香山的双清别墅,询问搬迁情况。

在叶剑英的面前,毛主席没有表态。然而,在叶剑英走后,毛主席却对周恩来说:“剑英这个人可真是固执!我不搬,中南海是皇帝住的地方,我不当皇帝!”听了毛主席的话,原本就支持叶剑英搬迁的周恩来,笑着说:“主席啊,您就应该听这个‘父母官’的。”

毛主席有些生气地说:“我就偏不听,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听他的!”周恩来说:“主席,剑英坚持让您入住中南海,也是有原则的。您看看,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连个围墙都没有,安全上不好保证嘛……”

还没等周恩来说完,毛主席就插话说:“不要再说了,不谈这个问题了!”周恩来心里知道,毛主席一向不喜欢皇帝,对皇帝住过的地方,也是十分忌讳的,便说:“不谈,就不谈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沉默了一会儿后,周恩来看着坐在旁边的朱德说:“毛主席住进有高墙的中南海里,我们才好高枕无忧啊!”对此,朱德表示赞同:“主席,你这样每天从香山出发,到城里开会,晚上还要再回来,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终于,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毛主席同意了搬进中南海办公的建议。见毛主席同意了,周恩来便将自己临时居住过的菊香书屋让出来,给毛主席办公和居住,自己则辗转搬到后来的办公地点——西花厅。

搬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后,毛主席对这里的自然景观很是喜欢。看着满院的小草,让他感觉更加亲近。

有一次,周子健找来工作人员打扫菊香书屋。正在园中拔除杂草的时候,被毛主席叫住。毛主席说:“莫拔莫拔,切莫伤了无数的生命。”

后来,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又在院子里的十字路口,摆上了一对常青的棕树,还留了一些无花的果木,并在走廊上放置了两盆娇翠欲滴的绿草。看着这些绿色的植物,毛主席非常喜欢,点着头说:“嗯,不错,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人认为故宫的条件更好,提议选择故宫为中共中央的驻地。他们说:“毛主席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带领我们走向了胜利,如今已经取得了胜利,我们应该让毛主席搬进紫禁城居住,把机关部门安置在故宫之中。

对于这样的说法,毛主席却摇了摇头,说:“紫禁城可不是一个适合党政机关办公的地方,换个别的地方吧。”

后来,经过一番争论,毛主席和党中央最终选择了和故宫隔墙的中南海。

在毛主席看来,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封建主义和皇权的代表。当时,皇帝为了彰显他们的天子地位,将自己的居所定为“紫禁城”,与传说中天帝的“紫微宫”对应。作为人民领袖的毛主席,认为如果自己再进入故宫这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地方,是非常不合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毛主席答应住在中南海。但是,他始终给自己规定了一条底线:决不踏进故宫一步。

韩炳文:故宫城墙高,外面的什么也听不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9月27日的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在毛主席的心中,新中国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紫禁城的主人。毛主席认为刚刚回到人手中的故宫,在目前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好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对此,毛主席经常对身边的人说:

“这些可都是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流传的珍贵宝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许多旧友将自己的收藏,赠送给毛主席。而毛主席没有把这些珍贵文物私自留下,而是交给故宫收藏,让更多的游客在游览故宫的时候观赏。

比如友人蒋泽霖所赠清初钱东壁临《兰亭十三跋》,“船山学社”友人姚虞琴所赠王船山手迹《双鹤瑞舞赋》。这个姚虞琴,是我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画家。

祖籍在浙江余杭的姚虞琴先生,曾经在长沙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毛主席早年在长沙的时候,曾在“船山学社”研求学问。说起来,二人算是故交社友。同时,姚虞琴也是一个爱国的画家。

在日寇横行的时候,姚虞琴以卖画为生,他画的兰花没有土,以此来寓意国土沦陷。在毛主席带着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那一刻,姚虞琴非常高兴,将自己珍藏的这件寄托爱国思想的墨宝,交由他的好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陈叔通先生,转赠给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