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北京地铁长什么样子?昨天下午,北京地铁公司举行“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邀请媒体记者探访北京地铁创新技术研究院下一代地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验室。借助“智慧地铁大脑”,未来地铁列车运力调整不仅可以更加准确灵活,乘客也可以在地铁站内了解到车站周边共享单车和公交到站的实时信息。
线路配车更灵活
走进实验室的“智慧大脑”,一块块大屏幕上显示着地铁系统运行的各项数据。其中位于最中央的大屏幕上展示着一张北京地铁线网图,图中一个个光点不断移动,展现着每列地铁列车实时的运行位置。
“地铁与高铁都是轨道交通,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高铁会提前售票,铁路部门可以根据售票情况分配运力。而地铁的乘客随到随走,需要准确掌握客流信息。”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文飞向记者展示着当天地铁的运行数据。“平台可以看到实时进出站量、换乘量等信息。每趟列车会标上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代表着列车的拥挤度。”
除了地铁本身之外,这套智慧大脑还构建了一套外部信息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站天气、周边路况、公交车站的实时信息,甚至是车站周边的共享单车数量,都可以在平台上显示出来,不仅可以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车站周边的综合情况,还可以更加精准的预测出地铁客流。”白文飞说。
在精准掌握客流的基础上,地铁运营企业便可以精准掌握线路配车数量。“如果需要加开临客,以往配车需要人工计算。有了智慧化技术后,通过网络化的智能编图系统,可以提前根据客流预测系统编制运行图。如果出现大客流或极端天气,相应的系统还会实时进行报警和调整,及时进行运力调整,给调度人员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白文飞说。
地铁站里可看公交到站信息
在实验室内,研究人员还搭建了一座未来智慧车站的模拟环境。借助智能感知装备,系统自动统计出车站各个区域的乘客数,可以在客流高峰期提醒车站工作人员注意,避免拥挤踩踏。此外遇到乘客在车站跌倒等情况,系统也可以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车站内的导向标识都是静态信息,信息都是提前预制的,很多动态信息乘客在出行过程中接触不到。而在未来,地铁站信息的发布将会更加动态、多元。“白文飞告诉记者,随着技术的发展,运营信息发布也将进行升级。乘客不仅可以提前了解列车每一节车厢的拥挤程度,还可以提前得知哪一个车门距离换乘口最近,甚至在地铁站里就可以看到周边共享单车数量和公交到站信息。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首都机场线进行试点,乘客可以在列车内实时掌握首都机场的航班的动态信息。
(http://www.wq0317.cn)
来源:http://www.tzmtf.cn
(http://www.gnhydx.cn)
来源:http://www.randysun.cn
(http://www.linjingzs.cn)
来源:http://www.ptdnzy.net.cn
(http://www.camsn.cn)
来源:http://www.coolo818.cn
(http://www.0432cn.cn)
来源:http://www.tndk.com.cn
(http://www.cangzhoue.cn)
来源:http://www.yiliaomeirongwang.com
(http://www.so2b.cn)
来源:http://www.kwokbros.cn
(http://www.dacogen.cn)
来源:http://www.139uc.cn
(http://www.guanshanyicun.cn)
来源:http://www.3waiy.cn
(http://www.gzdechang.com.cn)
来源:http://www.fwtek.cn
一趟列车驶向不同目的地
目前,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在探索虚拟连挂在首都机场线应用,提升老线运行能力。
首都机场线在线路图上是“Y字形”,线路在机场之前“分岔”。不过目前乘客搭乘首都机场线从市区前往机场时,会先驶往3号航站楼,然后再到2号航站楼。从3号航站楼返回市区,也需要绕行2号航站楼。乘客搭乘地铁时,往往会遭遇“绕路”的情况。
应用虚拟连挂技术后,乘客便可以乘坐同一趟列车去往不同的目的地。“比如四节编组的列车从市区出发之后,到了分岔口,列车前后的车厢会奔向不同的方向,前两节会奔向3号航站楼,后两节奔向2号航站楼,返程时再度合体。这样就节省了乘客在中途绕行的时间。”白文飞介绍。
未来,灵活编组、虚拟连挂技术还可以缩小平峰时列车最小间隔。同一条线路,早高峰客流量比较大,跑6节编组或者是8节编组列车,但是在平峰的时候客流量相对比较少,可以将列车进行解编,跑4节编组。在保证运力的同时,可以缩短平峰时段的列车发车间隔。
据介绍,北京地铁下一代地铁实验室围绕北京超大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超大、超强、超高”的特点,针对海量客流组织难、系统协同运行难、巨量设备设施维护难等一系列问题,搭建下一代智慧地铁场景,重点围绕乘客服务、列车运行、海量设备设施维护等方面,突破相应的智慧化关键技术,逐步取代传统运营模式下存在的痛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