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0日,随着陈官庄战役的胜利,淮海战役结束,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经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已被消耗过半,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已成定局。
而早在1948年底的时候,蒋介石就已经预感到这一结局,便提前开始琢磨后路,当时蒋介石还有西南、海南、台湾这几个地方可以选择,可是蒋介石偏偏就在做选择上犯了难,兵败之后到底应该撤到哪里?
不仅蒋介石犹豫不决,就连国民党内部也意见不一,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在军方看来毫不起眼的人物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他直接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撤退到台湾,等待时机成熟再反攻大陆。
这个人到底是谁呢?蒋介石又为何会听取他的建议最终选定台湾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细节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揭秘蒋介石背后这位“神秘高人”,探寻蒋介石败逃台湾的细节始末。
1945年,当全国人民都还处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当中时,蒋介石又悄悄动起了自己的小心思。他以和平谈判、共商中国未来发展之大计为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表面为和谈,实则是想借着重庆谈判拖延时间,从而进行军队的调配和部署,为即将到来的内战做准备。
重庆谈判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虽然双方在很多方面达成了一致,并在历经43天的艰苦谈判后,于10月19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但是最核心的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这趟以“和谈”为目标的重庆之行本就是蒋介石的阴谋,“假和平,真内战”才是他的真实目的。
1946年6月底,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公然挑起内战,命令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企图用6个月的时间来解决问题。
但蒋介石没想到的是,他错估了形势,他的重点进攻使得国民党军队一下子深陷在解放区内,十分被动,进而造成了江南地区以及中原的兵力部署空虚,这也为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原战略反攻正式拉开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至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连连告捷,国民党军队主力在解放军的分割包围下,已经变成几个孤零零的据点。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相继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主力被基本消灭。
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势碾压,国民党军节节败退,1948年底,蒋介石就开始寻求退路,他召集了国民党内高层召开会议,这些高层中大部分都是蒋介石的亲信,共同商讨兵败以后的去向问题。
当时,蒋介石有3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西南、二是海南、三是台湾,但是在做选择的时候,蒋介石犯了难,这3条路线,究竟该去哪里?
要说这以川渝为中心的大西南,属实不错,川渝地区多山,北有秦岭,东靠长江三峡,南边又挨着横断山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屏障繁多,有足够大的后退空间;海南岛虽然比不上这里,但是隔着琼州海峡,一海之隔,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应该也很难打到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犹豫不决,国民党内部也意见不一,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学者站了起来,缓缓地说道:可以去台湾。这个人正是张其昀,也正是他的这次提议直接影响了蒋介石败逃台湾的决定。
那么,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呢?为何他说去台湾,蒋介石就决定去了台湾呢?
张其昀于1900年9月29日生于浙江宁波,23岁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哈佛大学等单位任职,曾创立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学书院等,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精通地理以及人文历史研究,并且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出版过多本历史地理方面的著作,例如《本国地理》、《政治地理学》、《中华五千年史》等,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
但是这样一位潜心于学术研究的人文地理学者,又是怎么跟蒋介石产生联系的呢?
说起来,这两人的相识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注定。张其昀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及南京中央大学工作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陈布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又通过陈布雷与蒋介石认识,再加上张其昀和蒋介石本就是浙江老乡,于是,两个人关系越走越近,蒋介石十分看中张其昀,张其昀也顺势成为了蒋介石智囊团的成员之一。
张其昀虽然不懂军事和政治方面的东西,但是在人文历史与地理方面那可是专家呀!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的军队的撤退路线有西南、海南、台湾多条路线可以选择,但是,张其昀却十分冷静而又果断地直接选择了台湾,这并非是他情急之下作出的鲁莽决定,而是综合考虑到了多种因素和条件,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便将撤退目标直指台湾。
国民党内部高层本就针对撤退路线问题各执一词,意见始终没能达成统一,如今跳出来这么一个对军事和政治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文人学者说要去台湾,众人自是不服,便纷纷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
面对众人的质疑,张其昀向蒋介石详细解释了选定台湾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地理原因。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因了,因为台湾岛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从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域的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面隔着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遥遥相望,台湾海峡平均宽度200千米,平均水深达60米,风高浪阔、水面环境恶劣。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空军力量十分薄弱,面对台湾海峡这样一道“天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很难跨越。相对而言,国民党军队的海军和空军更具优势,因此可以占据台湾以求自保;
其次是考虑到气候条件。台湾岛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宝岛中部贯穿,整座岛都是处在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这为农作物和各种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农作物一年两到三熟,资源充沛,基本满足了台湾数百万人口的生存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台湾如此丰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源条件,能够为国民党军队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从而为日后“反攻大陆”做准备;
再者便是历史原因。我们都知道,甲午战争结束后,腐败堕落的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的台湾岛割让给了台湾,自此,台湾岛被日本占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台统治期间,日本人凶残至极,对台湾民众进行了一系列残酷血腥的殖民活动,妄图利用台湾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将台湾岛打造成为进攻中国和东南亚的重要战略基地。
(http://www.camotex.cn)
来源:http://www.kwrf.com.cn
(http://www.denima.cn)
来源:http://www.mvlin.cn
(http://www.ztn.net.cn)
来源:http://www.ggsesou.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www.xihebaby.cn)
来源:http://www.t61w3.cn
(http://www.nsyd.com.cn)
来源:http://www.668388.cn
(http://www.gsklmy.cn)
来源:http://www.zone-bar.cn
(http://www.ny12345.cn)
来源:http://www.guobaochand.com.cn
(http://www.mudanlu.cn)
来源:http://www.zgsddh.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www.11aaa.com.cn)
来源:http://www.blue-tomato.cn
(http://www.wwgnn.cn)
来源:http://www.128g.com.cn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日本在台湾大兴现代化建设,期间,台湾现代化发展迅速,岛内的工业化程度很高,交通设施十分齐全,教育体系完备、基础设施也相当完善,可以说在日军统治期间,台湾岛俨然已经被他们打造成为一座坚固的海上长城。
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由国民政府负责接收。虽然日本军全部撤离了台湾岛,但是他们曾经在岛上修建的那些设施和建设依旧还在,这为国民党政府撤到台湾以后的各项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就是考虑到政治原因了。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的地下谍报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民党内部也数次被中共地下党给渗透,以至于国民党的作战计划还没能送到蒋介石的手里,就已经被中共先知道了,国民党军在大陆的统治发生崩塌,情报工作失败占了一部分原因。从这点来看,台湾就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台湾从清朝末期开始,一直到1945年,都被日本所占领,长达半个世纪。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这片领土几乎被国人所遗忘,日本兵败投降以后,这里也直接由国民党军进行了接收,没有各种中共的地下情报机构,也没有共产党势力的渗透,这里的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干净,这对于在谍报战中屡受中共重创的国民党来说,着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听完张其昀的解释,蒋介石觉得十分在理,台湾确实是国民党兵败以后最好的栖身之所。
按照蒋介石的设想,退居台湾以后,利用台湾的各项优势条件,可以在沿着中国大陆东南上千余里的海岸线,构筑一条坚固的海上防线,这条防线以台湾岛为中心,作为军事上的坚强组织,并且以周边的舟山群岛、台州列岛、金门岛等岛屿作为依托,这条海上防线必然牢不可破,一旦东南局势发生变化,还可以将台湾作为复兴基地,以最快的时间恢复国民党的基业。与此同时,台湾距离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以及江浙沪地区也比较近,撤退便捷,也将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最终,蒋介石决定先发制人,先是提前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前往台湾稳固实力,然后于1948年下半年开始为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撤往台湾的计划做准备。1948年8月至1949年12月,平均每天有50到60架飞机在台湾海峡的上空盘旋,这是蒋介石的飞机,用于运输撤退物资。
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全军覆没,国民党军败局已定。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随后,蒋介石便回到了浙江奉化老家。虽然蒋介石已经回了老家,但撤台的准备仍在秘密进行当中。
期间,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国库中价值近4亿美元的黄金白银和外汇券被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秘密转移至台湾;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两大银行又将存在美国的外汇化零为整,存入到台湾的私人账户;蒋介石的心腹陈诚和长子蒋经国也分别以台湾省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长和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的身份,先行前往台湾展开接应工作,筹划撤退事宜;军事上,1947年末就在台湾训练新军的孙立人,也已为国军大部队来台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22年的统治就此终结;12月下旬,国民党军在大陆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被消灭,12月11日,蒋介石召开会议,决定将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至台北,就此,国民党势力彻底退出中国大陆舞台。
蒋介石败逃台湾以后,人民解放军立即在福建集结部队,筹备船舶,准备一鼓作气解放台湾,可是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协防”,“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签订,便错失了解放台湾的机会,从此以后,美国势力在台湾海峡上空时隐时现。
时至今日,当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仍不禁会感叹张其昀的深谋远虑和冷静果敢,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时蒋介石选定台湾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他也应该想到,渡过了台湾海峡,此生恐难再回大陆。如今,蒋介石的灵柩仍未下葬,因为他生前的遗愿是葬回大陆,在此之前,绝不入土。
海峡两岸虽然分隔至今,但是祖国统一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实现统一也只是时间问题,但即便如此,当初选择败逃台湾的蒋介石能否葬回大陆,却依旧是个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