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
我在铁岭入了小学,六个月后又去沈阳入学,念了两年书。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开始读革命书籍,这便是我转变的关键。当时有两个教员,一个历史教员叫高戈吾(山东人)是革命党人,另一个地理教员是保守党人。高戈吾介绍我读进步书籍,如章太炎(光复会领袖)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地理教员是满族人,姓毛,介绍我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章太炎的文章是古体文,很难懂,梁启超的文章是近体文,很易懂。后来,戴季陶出了《民权报》,把章、梁的主张混合为一,写了激烈的文章攻击袁世凯,我从它的创刊号读起,直到这个刊物被当时的统治者袁世凯查封为止。那时我十三四岁。
十五岁(一九一三年)我入南开中学,是一个私立学校。学费起初由伯父供给,后来靠学校的奖学金。南开的教育,是正常而自由的。我喜欢文学、历史,对政治感兴趣,对数理也有兴趣。总之,喜欢能说理的东西,不喜欢死记的东西,如化学、英文。我经常在课外读许多书。南开有集会结社自由,我们组织了敬业乐群会,我当过会长。一九一五年,参加反袁运动,演说、劝募,反对“二十一条”?国条约。但当时南开全校学生有政治兴趣的也还不多。(周恩来自述节选)

小学堂树立"为了中华之崛起!"的伟大目标

1910年秋天,伯父将周恩来送到了新建的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丁班学习,这是一所新学校,既教中国经书,也介绍一些西方的新学,开设了修身、图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等十门课程,如此多的学业,开阔了周恩来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校里,他听多了很多民族危难的故事和时局,激励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在一次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中有的说是为了帮助父亲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唯有周恩来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在学校的几年,周恩来认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

高老师是周恩来第一个导师,他是一个革命党人,经常向学生传播反清思想,慷慨激昂地讲述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秋瑾等革命党人的事迹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英勇牺牲的悲壮史实,并推荐了很多进步书籍。

高老师帮助周恩来阅读了很多的革命书籍,《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扬州十日记》等,升华了他爱国救民的感情,当周恩来来到烟龙山战场遗址,听到当地老乡们血泪斑斑地诉说沙俄军队血洗村子的悲惨情景,看到象征着帝国主义罪恶和中华民族耻辱的“沙俄碑”和“日本塔”时,周恩来满怀悲愤地大声疾呼:“俄败何喜?日胜何欣?吾党何日醒?”表达了他强烈的爱憎之情和爱国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周恩来是学校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他还发表了禁烟演说“某些人每日烟钎子、烟板儿不离手,烟枪烟炮不离口,自己对自己开火,如此,国焉能富,民焉能强,不禁毒焉能救国?”

1912年10月,在学校写了一篇题目为《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从教育这一根本抓起。(详情见附录[1])

在南开充实了自己,赢得了同学的尊重,锻炼了组织能力

1913年8月16日,周恩来考入了天津南开学校。这是一所闻名国内、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制度开办的私立学校,它的学术空气比较浓厚,教学作风比较民主,并以管理严格著称。在南开的几年,对于周恩来的影响非常的大,除了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和开阔了视野和思路以外,最重要的是对于周恩来道德修养的日臻完善。他认为一个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他的作文《尚志论》就有关于这方面的描写。详情见附录[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开期间,周恩来的学习依旧非常的出众,他的国文和数学最厉害,据南开学校《第十次毕业同学录》对周恩来的介绍:“善演讲,能文章,工行书。曾代表本班与学校辩论,于全校文试,夺得首席,习字比赛,复到其名,长于数学,往往于教授外自出新法,捷算赛速,两列前茅。”更是凭借《诚能动物论》获得了全校作文第一名,还减免了学费。详情见附录[3]

当时周恩来的英文基础差,但是他没有放弃,他每天早起,并利用中午和下午的课余时间,刻苦学习英文。。后来,他还常常看一些原版英文书籍,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英文阅读能力。

学校的知识依旧不能满足他对于学识的渴望,他读了非常多的课外书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汉书》、《三国志》等。也有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等,他结合中外名著,对于思想观点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他这种融古今中外为一体的比较式的读书研究方法,对于他总结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起到了非常独到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南开时处处与人为善,温和诚实,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毕业时,同学们为他写下了“君性情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的评语。

1914年3月,他和几位同学发起组织了一个学生团体,起名为“敬业乐群会”宗旨为:“以智育为主体,而归宿于道德,联同学之感情,辅教科之不及。”“敬业乐群会”有多个部门和团体,还创办了会刊《敬业》。1915年12月他当选为会长,周恩来主编的《敬业》先后出版了六期。《敬业》学报的创刊词中写道:“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生于外侮日逼,自顾不暇之危机时间,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在《敬业》学报上,周恩来以“飞飞”、“翔宇”、“恩来”署名发表了许多诗歌、评论、小说、杂感。主编《敬业》学报使周恩来的组织才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初步的显示,为他日后在中国政治大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开时,周恩来对于中国政治危机一针见血的指出“就内忠言,国内无何种事业,当其兴也,如火如荼,及其渐也,无声无息。考其弊,莫不由于取敷衍手段姑息手段以养成之。”对于精神上的危机而言,他认为“吾国国民之道德,可谓已达沦丧之极。江河日下,挽救无人”对于中国的危机他呼吁青年学生们当此国家危难之际,应“闻而兴鸡鸣起舞之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念”

1915年8月30日,南开学校校刊——《校风》周刊创刊。1916年1月4日,周恩来担任《校风》文苑部部长,3月起兼纪事类编辑,9月担任纪事类主任和经理部总经理。

1917年毕业时,他给南开留下了《本社之责任观》,对于《校风》有着非常高的期许留下了“愿董吾《校风》之事者,勿苟安勿自诿,勇往直前,百屈不挠。勿临渴掘井,勿缘木求鱼。预备于先,持久于后,为《校风》谋与校俱长与日俱存之念。勿囿于目前,致贻事后之悔。勿姑息俯就,致弊重而难返。发扬增长非诸公之力莫措,精美丰富非诸公之力莫致今日辛勤,图《校风》巩固,他日觇学校精神者,追论中兴人士,固亦非诸君莫属矣。阅者诸君子乎,吾愿各本其责任之心,扶持掖助,使《校风》稿件日益盈,经费日益充。存相与共始之念,勿存相与偕终之心,则《校风》之增长赖诸君以传之无尽,而诸君之精神亦赖《校风》扬之永久。异日论《校风》维繁之功者,又舍诸君其谁与归哉,其谁与归哉”的赠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在小学堂和南开的求学经历,对于周恩来的人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他还是在淮安,那么我们看不到如今的伟人形象,也许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是师爷周某。

结语

在小学和南开时,周恩来接触了革命思想,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研究方法,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这一切对于将来的周恩来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伟大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优秀的。

附录[1]
”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书籍,各种科学,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 对校长和教师,他恳切要求道:吾校司教育之诸公乎。诸公为国家造人才,当殚其聪明,尽其才力。求整顿宜重实际,务外观先察内容。勿自堕行检,以失人则放;勿铺张粉饰,以博我名誉;更勿投身政界党会,谋利营私,以纷扰其心志,而日事敷衍。校长为学生择良教材,教习为学生谋深造就。守师严道尊之旨,除嚣张浮躁之习。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教育美满,校风纯正,则此纪念日乃可因之而永久“
附录[2]
他这样写道:“故凡同一人类,无论为何种事业,当其动作之始,必筹划其全局,预计其将来,抢无穷之希望。然后按此希望之路径以前进,则其结果不致与此希望相径庭。希望者何志是也。”“然则志固尚已,而弊亦随之生焉。彼志在金钱者,其终身恒乐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计钻营不以为耻,此志卑之害也。故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
附录[3]
他在作文中写道:“浩浩乎大地之上,集无量数生物分子以成人。人者,万物之灵也。各具本能,感拥仁智,发挥其固有之天性,以角逐于天演界中。”“一人之智慧有限,万民之督察綦严,其以一手欲掩天下目者,实不啻作法自毙,以诈为利,以伪为真,卒至自覆自败,与人以可讥可耻之据。”“且吾窃怪以今人之明,而终不免于欧洲血战,华人自争,使世界无宁日。丧无量数人之生命脑力,以供彼一二私人指挥,其智可悯,其愚不可及也。”
这篇精彩的作文得到了全体国文教师的一致好评。他们评价道:“以孔、耶、释之教诂题,大含细入,高挹群言。少陵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作者实得其妙诀。而通体用笔之遒劲,布局之绵密,尤征功候之纯。冠冕群英,断推此种。”“识见高超,理境澄彻。而通篇章法,复极完整合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