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跟大家说,四寻思就是以名、义、自性、差别这四个法来对五阴、十八界、一切法来寻思。现在跟大家介绍四寻思跟四加行的内容。

名的寻思,“名”是一种文字、语言,只是一种名言。比如说“花”这个字,它就是一个名言,它就是名、义、自性、差别里面的名。不同的语言说“花”发音是不同的,譬如英文是“flower”,“花”的这个字或这个声音,它就是一个名;这个名跟真正的花朵,事实上是不同的。

真正的花朵就是花的“义”,名跟义事实上是有差别的。真正的一朵花,我们说“花”,英语说“flower”,显然“花”这个声音或“花”这个字,跟花本身是两件事情。花是真正的花朵,它不以音声、文字的存在而存在,“花”这个名只是一种施设,是假有实无。

真正的花朵事实上它也是假有实无。譬如,我们能了知这个世界有花朵,是眼睛看到了花朵,耳朵听到“花”这个声音,是人家告诉我们“啊,有花!”这个花朵就是花,用这个“花”来代表。如果我们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心,那这个花的存在,我们根本不能了知。就是说这个名、义、自性、差别的建立,是要让我们来寻思面对的境界、器世间所有一切的事物。

所有名言的建立,不管是表义名言或是显境名言,都是因为有“识”,有我们的六识心才被建立起来,如果没有六识心存在,这个名不可能被建立,花朵存在的这个义,我们也不了知。所以,“名”、“义”事实上都是假有实无。不是真正的存在,都是生灭法,就像我们的六个识,都是生灭变异的。

“自性”是说这个花,对于种种的花朵,譬如玫瑰花、茉莉花、牡丹花等种种的花,我们把它统统归类叫“花”。“花”这个字,指示了所有的花,就有了它的自性:漂亮、美丽、容易凋谢等等用“花”来含摄,所以“花”就有它的自性。这个义的自性,自性就是为什么能判断是牡丹花、茉莉花等种种花,因为有它的自性,花有花的义的自性,所以使得我们对于花,能够进行分类、判定,这个就是它的自性。

什么是名、义、自性的差别?因为它中间有种种的差别,名有名的差别,有种种的名。义也有义的种种差别,不同的花就有不同的花的差别,花、根、茎、叶、果也有差别。自性也有差别,花的自性,花这个义的自性,跟植物的根这个义的自性,就有差别;我们知道,根有根的自性,才称为根,花有花的自性,才叫做花;自性之间也有差别,同样是花,牡丹花、茉莉花或是其它的花,都有它们的自性,不同的花之间又有它不同的差别;所以,它含摄的种种范围不同,从最粗的分类到细小的分类,种种的差别,就形成了名、义、自性、差别的义理。

我们把四寻思:名、义、自性、差别这样寻思的方法,运用到五阴、十八界、一切法上面的寻思。我们要进行四加行,先要能对五阴的色、受、想、行、识里的识阴、受阴、想阴、行阴等等,去进行四种寻思。作这样的寻思,能让我们对四加行里种种的位次,能如实进行。四加行指有四个位阶:第一个叫暖位,第二个叫顶位,第三个叫忍位,第四个叫世第一。也就是,暖、顶、忍、世第一,就是四加行建立的位次,这四个位次就是由四寻思,对五阴的观察所建立的。譬如,在寻思色受想行识的时候,特别是其中有关于识、受、想、行这四个心法,进行寻思的时候,刚开始去寻思它的名、义、自性、差别时,这就是一个光明之法;我们开始能确定,识阴的内涵,它的受、想、行的内涵是如何。

第一对识阴六识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等,进行名、义、自性、差别的寻思。对眼识的寻思:眼识就是这个名,“眼识”这两个字它本身就是个名;当我们知道眼识这个名之后,就知道眼识指的是了别事情,见到可以让我们了别的外境:色尘境界的这个法。眼识这个名有它指称的内涵,就形成了眼识的这个名。眼识有它真正的义。我们说“眼识”,其他人可能用别的声音和文字来代表,这是属于名的部分。义是离开语言文字,就是我们眼睛的功能,让我们了别外面的色尘境,了别色尘境就是眼识的义。我们要能如实来确认,我们有眼识,眼识的义是离开语言文字而单独存在的。同样我们继续观察耳、鼻、舌、身、意来寻思。这样来作种种自性的了别,眼识跟耳识各有它的自性,各有不同的法,所以眼识跟耳识我们绝对不会混淆。我们作这样的建立了解的时候,清楚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这就是它的自性、差别。

第二对受阴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来寻思。苦受的这个名,有它所指的意涵,也有它所指的义,我们领受了违逆的心境,就是苦受。我喜欢甜的,结果吃到一个很苦的东西,产生了违心的境界,这个境界让我产生痛苦,这就是苦、苦受的义。苦受有苦受的义,“苦受”这两个字是名;苦受跟乐受有自性上的不同,一个是违心的领受,一个是顺心的领受,所以建立了自性中的差别。能够如实的在境界里去分辨哪些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然后去寻思它的名、义、自性、差别。

第三想阴也是一样,有了违心之想,不顺己心的想。譬如了知了别人一个不好的眼色,了知这个不利己心的想,了知有它的名,那个人脸色很难看,这个是它的名。义就是我们所了知的那个境界是它的义。有违心的想,就会有顺心之想,譬如这个人今天对我笑得非常灿烂,让我产生愉悦之想,愉悦的了知,这样形成不同的自性。这是名、义、自性、差别种种的事相,我们就这样如实地一一来观察。

第四对行阴,我们有种种的行,行就是一种造作。我们造作了对他人有益的行为,就是善行,行阴有它的名。我们作了一个身行,这个身行是利益他人的,这是善行,善行就有它这个名的意涵。这个义就是真正能够利益他人的,才叫作善行。既然有了善行,就有恶行或是不善行;我们就要区别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不善行它的自性的差别。

当第一次,在四加行里对识、受、想、行作基本的初步寻思的时候,就叫暖位,当我们能如实地在境界之中,开始很清楚地来观察,我们五阴中识阴、受阴、想阴、行阴的名、义、自性、差别,这时就开始了暖位。开始有了一种要发起般若智慧,要发起光明之前的一种热,它是暖,就像钻木取火时,要把火钻出来之前,要先让木头产生温暖、产生热,这个时候就是暖位。

寻思其实并不像所说的那么简单。刚刚讲了,善行就是行阴里面的善行;可什么叫善行,什么叫恶行,这牵涉到修学正法的佛弟子的正见部分。譬如,对于别人错误的见解,是否要协助他把错误破除掉?我们摧邪显正,是善行还是恶行?有人认为摧邪显正是:老是指称别人的错误,那是恶法!事实上他对于什么是恶行,什么是善行,是不如实知的。所以,在作四加行进行四寻思的时候,会牵涉到一些最基本的佛法的内涵。

在刚开始对识阴、受阴、想阴、行阴种种寻思的时候,就是第一次进行寻思的时候,如果能正确地去观察、去思惟,这时就会开始产生暖相。当他正确观行的时候,他能慢慢发起了正知正见,能够迈向实证般若智慧的道路上,所以这个叫作暖相。如果能够重新再进一步地思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也许刚开始他对于善行、恶行的了知是“我要好好的,对人有种种的好的身口意行”,他了知这个,表示他能够了知什么是善行。那重观呢,要进入四加行里的顶位的时候,他还要能探求事情的本质,要知道更深入的部分,要能看到事情的本质。比如一个人表面上和颜悦色,可内心却充满算计,不抱好心,我们要看到他的和颜悦色不一定是善行,那是善行的表面而已,本质却是恶行。当他能深入看到事情的本质,就说他对四寻思有深入的了解,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暖位、顶位,事实上就是创观、重观的寻思。在四寻思里面,就是要能观察这些事情的内容,以及更深入的道理。

映日荷花别样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