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一个人是一直单身,还是已经为人父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手机。绝大多数人晋升为宝爸宝妈后,都会把手机屏保换成孩子的照片
,经常在朋友圈为自己孩子发图发文刷屏。
尽管网络上这种疯狂“晒娃”的行为被很多人吐槽,但是现实生活里,宝妈宝爸们还是逃不过真香定律。有了孩子后,自然而然地会把自家孩子拿出来炫耀,“我家宝宝实在太好看了,忍不住想给别人看看”。
可是这种“情不自禁”,换来的不是感同身受,而是旁观者们被“强制认同”的不满,毕竟说自家的孩子好看,难逃“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从客观的角度考虑,好看的也是极少数,大多数都是相貌路人,甚至有的还达不到平均审美指标,于是被人为制造出“丑萌”“丑乖”这样的词。
其实面对着除了自家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人们都会自动进入“旁观者清”的境界,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总有些人,明明孩子长得丑,还天天拿出来晒,想让别人违心地说好看。当然,这些人不包括自己,因
为自己看自己的孩子,是真的好看。
仅仅是对自己的孩子才“选择性失明”的父母,一旦关闭了自家孩子的滤镜,审美品味连带三观就开始正常,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就像俗话说得“儿不嫌母丑”,孩子和父母是双向的,甚至父母更甚。孩子是不嫌弃父母,父母们是发自内心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丑。主流审美是主流审美,到了孩子身上就是特例特办,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依据的——禀赋效应,就是一把“不统一的尺子”。
1980年,理查德·泰勒教授提出一个心理学概念:禀赋效应,所谓禀赋,指的是个体被赋予的素质、天赋、价值,而禀赋效应的内涵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样东西,那么他对其价值的评价,要比没拥有时大大增加。
举个通俗的例子,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吃到了葡萄,会认为葡萄至少不像吃不到的人说得那么酸,甚至很多好面子的人,还会声称这是这辈子吃过最甜的葡萄。至于葡萄到底是甜是酸,并不重要,除了吃到葡萄和想吃
没吃到的人,其他人毫不在意。
禀赋效应是由人类与生俱来的自视过高基因决定的,所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携带一些。特别是对于子女而言,做出评价的主体对于自己挚爱的家人,往往给出比事实要高很多的评价,而且内心对此深信不疑。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家长对于子女,基于禀赋效应,会为其打造出一个明显优于客观事实的人设。
所以我们常见到很多奋力“鸡娃”的家长,给孩子设定考上北大、清华、双一流名校的目标,希望孩子十项全能、特长出众,最不济也应该是受人瞩目,一表人才。当有集体活动时,所有家长举起手机,找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完美演绎了什么叫作“我的眼里只有你”。
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平平无奇。那些父母辈无法达到的目标,子女往往更难达到。所谓的好看、优秀,都是父母对子女定向的内心定位。甚至很多父母在经历了社会的敲打后,只能不甘心地承认自己不够优秀,但是对于子女,他们始终抱有莫名的自信。
禀赋效应还有一个关键的特征就是:任何人都喜欢和自己看法
一致的人,不愿意听到任何不一致的声音,厌恶发出其他声音的人们。也就是说,禀赋效应是具有刚性的,弹性不足,比如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好看,就算孩子真的丑,在父母眼里,也会无限放大任何一个自以为是优点的地方,谁敢说孩子丑,那就是“没素质没眼光”。
(http://www.tjyahe.cn)
来源:http://www.zhxrubber.com.cn
(http://www.yangguang513.cn)
来源:http://www.miudong.cn
(http://www.ys1314.com.cn)
来源:http://www.0833com.cn
(http://www.a-jazz.cn)
来源:http://www.zhuntui.com.cn
(http://www.hdojy.cn)
来源:http://www.a24865.cn
(http://www.benetex.cn)
来源:http://www.ieschool.com.cn
(http://www.7840.com.cn)
来源:http://www.gmlc.com.cn
(http://www.bjkyq.cn)
来源:http://www.jiaozhaokaoshi.cn
(http://www.jybfb.cn)
来源:http://www.afra.com.cn
(http://www.577306.cn)
来源:http://www.007lhc.cn
所以,当孩子们犯了错误,即使很多家长会“相对”客观地教育孩子,但是他们发自内心地会觉得这个错误仅仅是个“小错”,瑕不掩瑜,认为其他人也应该跟自己一样,应该原谅“这么优秀”的孩子。所以就诞生了理直气壮开脱的一句经典名言,“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这种话在现实生活中似曾相识,放到新闻里看,触目惊心:
江苏一男孩从高楼连续抛下14个灭火器,虽然没有伤到人,但是当民警要求家长对其进行教育管理时,家长表示,“他还只是个孩子,孩子小,不能体谅下吗?”
贵阳一男孩因为嫌楼外的施工声音太吵,拿小刀割断了工人的安全绳,致使其悬挂室外40分钟。家长却表示,自己孩子之前都特别乖,不会无缘无故这么干,“你一个大人,跟个孩子计较什么?”
佛山一男子因使用假驾照被罚款5000元及行政扣留15日,他的父母情绪激动:“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你们为什么罚那么重?”
这不仅仅是盲目溺爱,也是极端的禀赋效应的体现——极端的排他: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其他人的孩子不是孩子;以及对损失的极度厌恶,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这样的父母会毫无底线地维护自己犯了错的孩子,永远给予他们最大的包容和肯定。
透过禀赋效应的滤镜看到的世界,和客观事实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以爱之名产生,也会困于“爱”中,因为人不可能一直活在滤镜里。与其说等到滤镜被打破的一天,再被迫对事实“强制认同”,还不如早些告诫自己更加理性,对人看淡,对事看开,人生海海,优秀亦然,平凡亦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