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创立沂蒙山区方圆数百里,境内山脉纵横,峰峦叠嶂,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这里,南可控制陇海铁路,西可出击津浦铁路,北可遏制胶济铁路,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沂蒙山区方圆数百里,境内山脉纵横,峰峦叠嶂,地形复杂。

沂蒙山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还经受过30年代初革命风暴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较好。因此,1938年1月,中共中央即指示山东省委:“应以鲁中为中心,……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蒙阴、莒县等广大地区为中心。”

遵照这一指示,中共山东省委率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于1938年夏天,开赴沂水、蒙阴等县,着手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鲁中抗日根据地。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岸堤成立,岸堤,今沂南县境内。接着,在沂水县王庄又组建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将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统一起来。

1939年1月初,山东分局在沂水县西部的云头峪村创办了党的机关报《大众日报》。

1939年3月,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一部进入沂水,随后又挥师鲁南,在那里逐步开辟了以抱犊崮“抱犊崮,位于今苍山县西北与枣庄市的交界处。

鲁南抗日根据地的范围包括今平邑、费县、苍山、郯城等县的广大地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徐向前、朱瑞

这年6月,中共中央还派徐向前和朱瑞来到沂蒙山区,在沂水西部领导成立了八路军第一纵队他们与地方抗日武装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努力,逐步稳定了沂蒙山区的抗日局面。

“八路军第一纵队由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为政委。1939年10月,第一纵队和山东纵队领导机关合并。1940年6月其番号撤销。”

与此同时,山东分局和八路军还积极创建了沭河以东至沿海地区的鲁东南抗日根据地“鲁东南抗日根据地又称滨海抗日根据地,其范围包括今临沂市的莒南、临沭两县和郯城县的东部。”

就这样,沂蒙抗日根据地逐步创立起来了。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严重威胁着日军在后方的安全。为此,日伪军不断加强对根据地的疯狂进攻,国民党顽固派也对根据地进行严密封锁。

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中共山东分局领导沂蒙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运动。

在政权建设方面,根据“三三制”原则,从1939年春到1940年上半年,在东起今莒南、莒县,西到平邑,南到临沂市三区,北抵沂水等县的广大区域内,都建立了村、乡、区、县等各级抗日民主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山东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召开

1940年7月26日,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蒙山脚下的今沂南县青驼寺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于8月26日在今沂南县孙祖乡铁峪闭幕。”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大会。

这次大会选举成立了以范明枢为参议长的“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这是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民意机构。”和以黎玉为首席组长后改称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李澄之(1901-1966) ,原名李澄,字若秋,又名王若松,临沂城人。

“李澄之为副首席组长、陈明为秘书长的“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1945年8月正式改为山东省政府”。山东省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正式建立起来。

在经济建设方面,沂蒙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1942年4月,刘少奇受党中央委托,来到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临沭县朱樊村检查指导工作,对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山东分局确定以莒南、临沭为减租减息实验中心县,并派出工作团分赴各地指导工作。减租减息运动在沂蒙山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通过减租减息运动,大大提高了广大贫苦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刘少奇(左)罗荣恒(中)黎玉(右)

沂蒙抗日根据地还广泛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在大生产热潮中,各级党政军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垦荒、纺线等。

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李贯一亲自到田间为农民拉型耕地,深受群众称赞。广大农民纷纷组织互助组、变耕队,大搞生产竞赛,涌现出郑信、靳玉翰等一大批劳动模范。

到1942年底,仅莒南、临沭、莒县等县就开垦出近万亩荒地,粮食产量有了显著增长。

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使沂蒙人民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改善了生活;使沂蒙抗日根据地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为以后转入抗日反攻奠定了物质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沂蒙解放区人民在垦荒生产热潮中

郑信是莒南县大山前村人。在大生产运动中,他组织“开荒队”,半年就开垦荒地80多亩,成为生产自救运动的楷模,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大众日报》为此发表社论,号召全省农村共产党员向郑信学习。

斯玉翰是沂水县诸葛镇上华庄人。1940年12月,他领导成立了诸葛乡合作社,后被命名为“山东省模范合作社”。

靳玉翰多次冒险穿过封锁线到敌占区采购药品、军火、棉花和盐等物资,供应根据地军需民用。他曾被选为鲁中区“鲁中区,沂蒙抗日根据地组成部分之一。

中心在今沂水、沂南、蒙阴、沂源、新泰等县。”劳动模范、劳动英雄等。

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府还创办了织布、造纸、印刷、制鞋、被服等工厂,并鼓励发展商业和私人企业。

当时,位于平邑苍山湾一带的华丰总厂、苍山流井村的鲁南被服厂、沂南铜井金矿等,都为供应军需民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沂蒙妇女在大生产运动中纺线织布

此外,广大乡村妇女还普遍成立了纺织小组,纺线织布。沂南县5个区的妇女仅仅用了不到60天的时间,就纺出棉线940多公斤、织布850多匹。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浪潮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诱降,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反人民倾向也日益加剧,他们不断制造事端,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反共浪潮。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公然提出“宁伪化,不赤化”、“宁亡于日,不亡于共”等反动口号,在沂蒙策动顽固势力先后制造了“蔡庄乡惨案”、“管流庄惨案”和“银厂惨案”等反共磨擦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蔡庄惨案旧址

1939年9月,国民党蒙阴县长郑小隐以卑鄙的手段杀害了蔡庄乡抗日民主政府乡长李春山等10名共产党员,造成了“蔡庄惨案”;

同年12月,国民党费县县长李长胜指使部下悍然围攻了在管流庄举行的费县第二区动员委员会成立大会,当场打死6人,打伤20多人,逮捕八路军干部多人,造成了轰动一时的“管流庄惨案”。

1941年10月,国民党顽固势力悍然袭击中共鲁南区“鲁南区包括津浦铁路以东、沂河以西、临兖公路以南、陇海铁路以北地区,含今苏北部分地区和山东枣庄等地。今临沂市西南部也在其范围之内。”党委机关驻地银厂村“银厂村,今属苍山县车钢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银厂惨案

逮捕并杀害了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鲁南军区政委赵镈等20多名干部,造成了震惊全省的“银厂惨案”。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沂蒙抗日军民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在军事上进行了坚决回击。

1940年在费县汪沟和古城讨伐王洪九的战役,1942年在莒南甲子山三次讨伐顽固派孙焕彩的战役等,都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气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常恩多(1895-1942),辽宁海城人,抗日爱国将领。

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也激起了国民党爱国官兵的强烈义愤。1940年9月22日夜,国民党第111师爱国官兵在师长常恩多率领下,逮捕扣押了企图投降日军的国民党57军副军长朴炳珊等人,军长缪激流仓皇逃走。这就是被誉为“第二次西安事变”的“9·22”锄奸运动。

“常恩多,满族,辽宁省海城人,国民党东北军第111师师长。他反对内战,主张抗日救亡,追求进步,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1942年8月率111师毅然发动起义,将队伍交给八路军。翌日便因病流然长逝,终年47岁。”

1942年8月,常恩多在临沭发表通电,举行起义,将部队带到了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莒南县王家坊前。这一起义,是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反共阴谋陷入孤立的标志之一。

赵镈(1906~1941年)是陕西府谷县人,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鲁南军区政委。1941年10月27日,国民党顽固军5000多人突然袭击中共鲁南区党委机关驻地银厂村。

突围中,他在销毁文件时不幸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后,又加以杀害。临刑之际,赵镈面对行刑的国民党士兵凛然说道:“我没有死在抗日的战场上,却死在反共卖国的中国人手里,这使我终身遗恨。

请记住: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抗战一定要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随后,他高呼口号,从容就义,年仅3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赵镈 (男)1906年生。陕西省府谷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了纪念赵镈烈士,中共鲁南区党委决定把临郯费峄四县边区县改名为赵铺县;后来又在安葬赵镈烈士的文峰山,位于今苍山县尚岩乡境内。”修建了“银厂惨案烈士纪念碑”,以寄托人们的深切怀念。

粉碎日寇的大“扫荡”从1939年6月起,日寇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多次发动了残酷的大“扫荡”,并推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使根据地面积急剧缩小。

为了粉碎日伪军的疯狂进攻,保卫根据地,沂蒙抗日军民展开了英勇的反“扫荡”斗争。

1939年6月初,日军2万余人分兵10路,以“分进合击”的战术,侵入沂蒙山区腹地,相继占领了莒县、沂水、蒙阴等县城及重要村镇,设立大量据点和封锁线,妄图切断沂蒙山区与外界的联系。

中共山东分局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的王庄和蒙阴县的坦埠一带,同敌人进行了20多次激战,共打死打伤日伪军1000多人。

在这次反“扫荡”斗争中,一部分国民党爱国官兵也奋起抗击日寇的进犯。其中,国民党第51军114师师长、陆军中将方淑洪,山东济南历城人。在沂水县太平官庄指挥围歼日伪军据点时,遭到敌人援军的包围。

经过数小时激战,中国军队伤亡过半,方淑洪也身负重伤。当敌人嚎叫着涌上来的时候,方淑洪宁死不当俘虏,毅然开枪自尽,壮烈殉国。

他是在沂蒙山区为抗日而捐躯的又一位国民党的高级爱国将领。

1940年2月中旬至3月中下旬,八路军115师一部同日军2000余人展开了争夺鲁南中心地带白彦的激战,今属平邑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八路军115师指挥部

八路军指战员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歼敌8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取得了重大胜利。

白彦战役拔掉了日伪军控制鲁南山区的主要据点,解放了费县西部大片地区,为八路军同鲁中山区的联系扫清了障碍。

3月16日,日伪军400多人进犯沂蒙抗日根据地。在沂南孙祖九子峰一带,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司令员亲自指挥部队迎头痛击敌人,一举歼灭日寇180多人,并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孙祖战役、被誉为“孙祖大捷”

孙祖战役极大地振奋了抗日军民反“扫荡”的必胜信心,被誉为“孙祖大捷”。

1941年冬,日军再次调集5万多人的重兵,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采用“铁壁合围”战术,对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

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115师师部、山东纵队指挥部一度被压缩在南北不到40公里、东西不足35公里的狭小地带,形势极其严峻,“位于今沂水县西南和沂南县岸堤、依汶、马牧池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慎镇,字雅怀,湖南省衡山县人

但是,在罗荣桓等人的指挥下,山东分局和八路军领导机关3000多人,从沂南留田村附近机智灵活地穿过敌人三道封锁线,以未伤亡一人的奇迹,跳出了日寇两万余人的合围圈。日伪军企图消灭中共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的阴谋落空了。

这场反“扫荡”斗争共消灭日伪军2000多人,使日寇摧毁鲁中抗日根据地的美梦彻底破产。

1942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日军又以1.5万人的兵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6次“梳篦拉网”合围。

11月2日,坚守在沂水县北部对崮峪的八路军一个营,为掩护山东战工会等领导机关安全转移,顽强抗击日军的三面围攻,打死打伤日伪军6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岱崮革命遗址后边的山包就是过去发生战役的地方

最后,八路军战士仅剩下了14人。在弹尽援绝、敌人逼近的关头,营长严雨霖带领13名战士宁死不当俘虏,一齐跳下了几十米高的悬崖。

1943年11月,日军1万多人再度“扫荡”鲁中抗日根据地。为保证八路军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某部八连全体指战员奉命在蒙阴东北部的岱崮牵制敌人主力。

11月13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毒气的配合下,向岱崮发动了疯狂进攻。八连战士在极端严酷的形势下,与轮番进攻的敌人鏖战达18个昼夜,以伤亡9人的微小代价,歼敌300多人,成功地牵制住了40倍于己的日寇。

为此,八路军山东军区授予八连以“英雄岱崮连”的光荣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王麓水原名王培岳,1913年出生于当时的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宗里村

王麓水(1913~1945年),江西萍乡人。后曾任山东解放军第81师师长兼政委,1945年12月在滕县战役中壮烈牺牲。现安葬于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在这同时,八路军鲁南军区政委王麓水率领部队在费县南部的柱子山一带将投靠日寇的大土匪刘黑七所部伪军1200多人一举围歼,击毙了罪大恶极的刘黑七,为沂蒙人民除掉了一大祸害。

1943年11月,八路军击毙大土匪刘黑七,这是沂蒙山区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的一件大事。刘黑七本名刘桂堂,是今平邑县锅泉村人。

他从1915年起就当了土匪,曾纵横北方10个省,到处劫掠残害无辜百姓,危害极大。他杀人如麻,被群众称作“混世魔王”。

他先后投靠过蒋介石、阎锡山、韩复渠等军阀;卢沟桥事变后,他又卖身投靠了日本侵略者,严重威胁着鲁南抗日形势的发展。

1943年11月15日,在费县柱子山战斗中,这个恶贯满盈的匪首被八路军战士何荣贵击毙。消息传开,鲁南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人们还用粪筐抬着刘黑七的尸体逐村游街示众,以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个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的愤恨。

经过抗日军民的艰苦斗争,到1943年底,沂蒙抗日根据地终于度过了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在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中,沂蒙抗日军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无数抗日英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中共山东分局妇委委员陈若克、山东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八路军“姊妹剧团”团长辛锐、被誉为“外国八路”的德国友人汉斯·希伯……他们的英灵长留在了巍巍的沂蒙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辛锐、陈若克、陈明

辛锐(1918~1941年)济南人。1941年3月她和陈明结为伴侣。8个月后,夫妇二人先后壮烈牺牲。现合葬于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陈若克(1919~1941年),广东顺德人。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的爱人。

陈明(1902~1941年),福建龙岩人。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随一一五师来到沂蒙山区。

1941年11月4日,日军1000余人突然包围了八路军兵工厂和弹药库所在地大崮山,位于蒙阴县东北部。守卫在这里的300余名八路军战士经过3昼夜苦战后,被迫突围转移。

中共山东分局妇委委员、省妇救会常委陈若克虽已临近分娩,却毅然要求留在山顶掩护突围。当部队安全转移后,陈若克不幸被捕。她被关进沂水城日本宪兵司令部的监狱内。

日军对陈若克施以种种酷刑逼她说出八路军的下落,但她坚贞不屈,以绝食相对抗,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最后,她怀抱刚刚出生的婴儿,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当时,她才22岁。

同年11月30日拂晓,日军以一个混成旅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大青山,地区发动了疯狂进攻,位于沂南县西部与费县交界地区,系蒙山支脉。地区发动了疯狂进攻。

被包围在这里的山东省战工会及八路军机关人员一面组织有限的战斗力量阻击敌人,一面进行突围。在战斗中,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不幸受伤。

当敌人疯狂地冲上来时,陈明用手榴弹炸退了一批批敌人,又用手枪击毙了企图活捉他的日寇。最后,枪膛里仅剩下一颗子弹,陈明宁死不当俘虏,毅然开枪以身殉国。

12月17日,日军又包围了沂南火红峪村,今属费县马头崖乡。正在这里养伤的山东八路军“姊妹剧团”团长辛锐,为了不拖累其他同志突围,只身一人留下来,阻击敌人。

她向疯狂扑来的日寇连续投去3颗手榴弹,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最后,她拉响了怀中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时,她年仅2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汉斯·希伯(波兰名Grzyb,1897 - 1941.11.29),记者、国际主义战士。

汉斯·希伯(1897~1941年)是奥地利人、德国共产党员、太平洋学会记者。1925年他首次来中国,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曾撰写大量文章,揭露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阴谋。

1932年秋,他第二次来到中国。1938年他到达延安,访问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1941年9月,他来到沂蒙抗日根据地采访,曾参加过罗荣桓指挥的留田突围,并写出了通讯《无声的战斗》。

同年11月30日,在大青山战斗中,汉斯·希伯拿起武器,亲自杀敌,不幸中弹牺牲。汉斯·希伯的遗骨现安葬在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

英勇不屈的人民在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广大沂蒙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沂蒙“红嫂”明德英、“革命母亲”王换于等拥军楷模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支援前线战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伤病员,保护公粮公物,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搏斗,涌现出沂蒙“红嫂”明德英、“革命母亲”王换于等拥军楷模,出现了被誉为“山纵(山东纵队)的村庄”的沂水西墙峪村和“抗日模范村”莒南渊子崖村等一大批模范群体。

他们把沂蒙人民英勇不屈的革命传统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进一步发扬光大;他们对民族解放所作出的贡献永垂青史。

被许多文艺作品争相赞颂的“红嫂”,其原型就是今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的普通妇女明德英。1941年的一个冬日,一名浑身是血的八路军战士昏倒在明德英家附近,已经奄奄一息。

明德英在紧急时刻,毅然解开衣襟,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严重失血的伤员。这一感人事迹,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男女授受不亲”封建礼规的国度里,无疑是惊世骇俗的崇高壮举!

它充分表现了沂蒙百姓对子弟兵的无限热爱,表现了老百姓和子弟兵的骨肉之情。

“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家在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在极其险恶的战争环境里,她不仅掩护了党的机密文件和八路军伤病员,还举办了地下托儿所,组织群众安全抚养了包括罗荣桓的女儿在内的27名八路军干部子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明德英大娘

有位烈士的遗孤缺奶吃,王换于大娘就让自己的二儿媳哺育,说:“这是烈士的后代,让咱的孩子吃粗的,把奶水留给这孩子。咱的孩子就是磕打死了,也不能让烈士断了根!”结果,她们抚养的八路军孩子一个也未受损失,而她的两个孙子却因为过早的断奶,先后夭折了。

沂蒙山区还涌现出一大批和“红嫂”同样可亲可敬的英雄“红哥”。沂南依汶乡农民刘世矩,人称“三钻铡”。他从1938年起就为八路军做联络工作,曾先后掩护过200多名军政人员。

1941年春,他和群众掩藏军粮50多万斤,日伪军进村搜查,将他抓捕,三次按在铡刀下面,刃破脖颈,但他始终未供出一粒粮食。

在沂水县诸葛镇红石崖村,当日寇对拒不交出八路军伤病员的群众即将展开大屠杀的时刻,共产党员武善同毅然挺身而出,将敌人诱至险峭的赤石崮峰顶,然后紧紧抱住两名日兵,纵身跳下悬崖,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抗战堡垒村——沂水县西墙峪村,每家每户都掩藏护理过八路军伤病员,有的一家就救护过几十名伤员。

在日寇的反复“清剿”中,这个村没有损失一个伤员,这里埋藏的几万斤粮食也一粒未丢。1941年秋,日军偷袭西墙峪。

村民张效治先把自己家中的5名伤病员转移到山洞掩藏好,然后才回家背起年迈的父亲往外跑。刚出家门口,又遇到身负重伤的一名八路军护士跌倒在门口。

危急关头,张大伯让儿子把自己放下,让他背起这名护士突围。结果,这名八路军护士得救了,而张大伯却被日寇活活砸死。

坐落在莒南县沭河以东一个不起眼的村庄——渊子崖,在1941年12月20日演出了一幕气吞山河的抗日壮剧!这天,日军以1000多人的兵力和4门大炮疯狂进犯这个抗日模范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渊子崖村群众英勇抗敌

全村群众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组织起来。他们以土炮、大刀、长矛、锄头、菜刀、木棍等为武器,连续打退了日寇的6次进攻。

午后时分,敌人集中炮火炸毁了围墙,嚎叫着冲进村内。全村群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巷战肉搏。有的夫妻双双在院内同日军拼杀,有的父子协力在巷口阻击敌人,有的母女同敌人扭成一团……村民林九臣牺牲后,他的妻子手持菜刀砍死了1名冲进院内的日军,自己也壮烈而死。

林庆会、林崇洲被日寇抓获后,扔进熊熊燃烧的烈火之中,两位英烈在最后时刻仍不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林九星老人被日寇抓住后,宁死不屈,日军恼羞成怒,在他身上穿了十几刺刀,又泼上汽油点火焚烧。

老人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俺没给渊子崖村丢脸!”在这一天的血战中,渊子崖村的村民共打死日寇100多人。

同时,全村群众有145人英勇献身。“云山苍苍,沭水决决。烈士之风,山高水长”。

渊子崖全体民众的抗日壮举,谱写了一曲沂蒙人民顽强不屈、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赞歌。

致敬:革命先烈,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