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难以释怀的遗憾。
作为明朝的第一代太子,他的去世不仅让无数人感到遗憾,更
改变了整个王朝的命运走向。
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突然离世。
引起了朝廷的巨大动荡。
当时,朱标离世的消息传遍各地,人们无不震惊,纷纷悲痛流泪,许多人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当消息传到朱元璋耳中时,他气愤至极,甚至想立刻斩了送信人的头。然而,事实已然摆在他的面前。
历史上这位最为冷酷的皇帝曾经说过:“我这一生铁石心肠,绝不会为子女流一滴泪。”
然而,当确认太子朱标去世的噩耗后,已经62岁的朱元璋不顾自身形象和帝王的威严,瘫倒在皇宫的东南角,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
这位一生刚强的皇帝,整整哭了三天三夜,才倾吐出自己的心声:
“我已经年迈!太子不幸,以至于此,真是命运使然!”
随后,朱元璋突破了皇家惯例,为朱标举行了一场远远超出太子规格的葬礼。
究竟有多么风光?
朱标的陵墓被称为明东陵,位于南京明孝陵东侧,仅相隔60米。如此之近的距离,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对朱标陵寝的重视。
朱标的墓不仅位置紧邻,而且完全按照皇帝陵墓的规格建造,包含陵园、陵寝大门、享殿前门、享殿以及地宫等结构。
可以说,南京的明东陵犹如一个缩小版的“明孝陵”。
朱标的明东陵每年举行“九大祭”,而朱元璋的明孝陵一年才仅有“三大祭”。
朱标的祭祀规格甚至超过了朱元璋。
太子的身高超过了皇帝,这在历史上极为少见。朱标的葬礼也因此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礼遇。
明代共有18座帝陵,而由于朱标埋葬在明东陵,这座陵墓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而被称为第19座帝陵。
更加夸张的是,纵观历史,朱标作为开国太子,一生未曾登基称帝,按理来说,他的谥号应该只能是“太子”。
然而,朱标却在去世后先后三次被追封为“皇帝谥号”。
在朱元璋的悉心关照下,朱标的明东陵不仅每年都享受着祭祀供奉,甚至这种关怀还惠及了朱标的子孙后代。
我们都清楚,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立即将他的孙子,即朱标的亲生儿子朱允炆,立为了太子。
须知,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即使朱标去世,仍然还有25个儿子。
然而,他却一个都没选择。有人说他之所以选择孙子,是因为担心兄弟之间会因争宠而产生矛盾。
即使如此,朱允炆毕竟只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孙子,而且他的能力相当平庸,按理说怎么也轮不到他吧?!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他作为继承人,并非因为他的才能,而是因为朱元璋对朱标及其后代的偏爱。
只是朱元璋判断失策,他以为朱标出色,作为儿子的朱允炆也应该不会逊色太多。
因此,这件事让其他儿子们感到十分不舒服。
朱允炆登基后,果然事事无成,为了稳固皇位,他决定削弱诸藩的势力,废黜并逼死了众多藩王叔叔。
眼看着集体失业在即,叔叔们决定联合反叛,而率先出头的是住在北京的燕王朱棣。
经过多年艰苦奋战,燕王朱棣最终成功将侄子朱允炆拉下王位,成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
这场事件的全过程,就是历史上广为人知的“靖难之役”。
朱棣登基为帝后,整个人变得狂傲飘逸,而在此之前,他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实人。
在朱标还在世时,朱棣别说造反了,连反驳一句都不敢。
可以说,如果朱标没有去世,朱棣就永远不敢谋取皇位,其他人更是没有任何机会。
这正是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为何会如此悲痛,为他打破了诸多传统与规矩的原因。
朱标的前半生肩负了整个大明王朝的荣耀与未来。
你会发现,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帝王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极度自负。
历代有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帝王,总是觉得自己的儿子不如自己,对儿子心存不满。例如,嬴政对扶苏感到失望,汉武帝也对刘据不甚满意……
根据统计,唐朝在289年的历史中,共有29人正式担任皇太子,但最终只有16人顺利继位,成功率仅为55%。许多太子都是被自己的父亲折磨至死或废黜。
表面上看,朱元璋和朱标性格迥异,一个独断专行,另一个仁慈宽厚,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如果按照上述逻辑,朱元璋自负的性格绝不会认可朱标。
但事实上,他对朱标的宠爱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还夹杂着几分仰慕。
为何如此?
由于朱标的才干超凡卓越,许多历史上的太子即使驾着法拉利也难以望其项背。
堪称太子界的典范。
朱标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朱元璋是从一无所有起步,靠拾荒积累装备,最终夺得江山的草根皇帝。
朱标在12岁时已被封为明朝皇太子,这一早期的地位使他远远领先于众多竞争者。
在动荡的时代,英雄最容易涌现,而在平稳的年代,靠的是智慧,而非武力。
正是在这种局势下,朱标的智慧和能力才得以充分展现。
朱标早早就明确了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它不是一把剑,而是一杆秤。
人呐!一旦身居高位,掌握权力后,往往会变得专横暴戾。你看看历史上,许多皇帝和太子都是如此,稍有不满就要置人于死地。
一旦心情不佳,血腥惨案可能随之而来。
朱元璋对朱标的宠爱是显而易见的,自从朱标成为太子的那天起,朱元璋便开始为他铺设前进的道路。
明确告诉天下人,未来的皇帝将会是朱标。
因此,朱标掌握着几乎无限的权力资源,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
然而,朱标却截然不同。
他对自己极为克制。在朱标担任太子期间,他不仅几乎没有杀过人,还救助了不少人。
比如朱标有位名叫宋濂的老师,就是那位写下《送东阳马生序》的大文学家。在朱标还未成为太子之前,宋濂便已经是他的老师了。
后来,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朱元璋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贪腐运动,将宰相胡惟庸以谋反罪名彻底铲除。
“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中,一举处决了三万人。”
宋濂也因此被牵连其中,朱元璋意图处死他,而朱标则参与了审理。然而,他心中难忍,深感宋濂是被冤枉的。
他跪下恳求朱元璋宽恕,说道:“臣愚昧无知,无有他人指导,唯望陛下怜悯,免去死罪。”
意思是,我就是他唯一的师傅,皇上恕他一命吧。
甚至还把母亲马皇请来,并一起通过绝食来请求宽恕。
朱元璋本就因胡惟庸谋反一事怒不可遏,这时朱标还替老师求情,这岂不是火上浇油?
因此,朱元璋愤怒地说道:“若想饶恕宋濂不死,那得等你登上皇位再说!”
后来,朱标无计可施,干脆奔向河边,试图以跳河自尽来表达决心。幸好,身旁的侍卫及时将他救了上来。
这一下确实把朱元璋吓坏了,他对朱标既是责骂又是心疼!
毕竟就他这么一个宝贝儿子!
经过这一番波折,宋濂的性命得以保全,由死刑改为流放。
在许多历史记载中,朱标不仅救了宋濂,还拯救了许多功臣,甚至直言不讳地对朱元璋说:“陛下,您这样滥杀无辜,有违天理。”
朱元璋气愤至极,经常骂他是个懦夫。
如今的许多电视剧将朱标塑造成一个善良仁慈、温顺柔弱的太
子,这其实是对他的极大误解。
实际上,朱标并非软弱无力,他通过自我克制来强化对政治的掌控。
朱元璋治理国家始终秉持着一个核心原则:专制!
言出必行,谁不服从,立即驱逐出宫,由此不断巩固皇帝的权威。
因此,朱元璋也沿用了这一策略,为朱标铺设了多条道路,并直接组建了两套朝廷班底。
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中书平章、总揽军国大事的常遇春、右都督冯宗异、中书平章政事胡廷端,以及廖永忠...
这些在明朝初期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们,全都被朱元璋另外安排了一个副职——东宫官。
说到底,这些人未来都是太子的班底。仔细看看名单中的文臣武将,个个都是大明最顶尖的配置。
可以说,朱标拥有大明最为强大的班底。
这其中,废除丞相职务,单独设立一个完全信任的秘书班子(即明朝内阁制的初具雏形),将权力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确保太子能够顺利继位。
然而,朱标对朱元璋的这些筹划和准备显得有些不屑一顾。
由于他的治国之道与朱元璋截然不同,实际上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
他采取了孔子的策略:“用仁爱来治理国家”。
最初,朱元璋无法理解这种情况,因此父子二人常常争吵不休。有一次,朱元璋愤怒地将一根布满刺的蒺藜杖扔在地上,命令朱标去捡起来。
朱标感到困惑,满地的刺要怎么捡起来呢?
朱元璋说道:“你不敢拿是因为怕刺吧?那我就把这些刺全都拔掉,再交给你,这样你不就能拿起来了吗?”
我只是想通过这根蒺藜杖暗示朱标,意思是,我为你清除一切阻碍,为你铺平道路,这样你就能顺顺利利地登上皇位,多好啊。
朱标立刻心领神会,随即说道:“上有如尧舜般的君王,下有如尧舜般的百姓。”
意思是,君主是什么样子,臣民便会如何。父亲,如果您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君主,臣民自然会听从您的指令。
朱元璋气得拔剑,当场追赶朱标两里地,誓要将他砍死。
尽管心中愤怒,但朱元璋也从这件事中看清了朱标的真正眼界和想法。
你发现了吗?虽然朱标和朱元璋看似截然不同,但他们都具备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对人心的精准把握。
作为历史上最为残酷的皇帝之一,朱元璋在位期间大力推行反贪反腐运动,据统计,他共处死了约15万人。
无论是好官还是坏官,杀戮如此多的人都很容易激起情绪,最终逼迫他们铤而走险造反。
他之所以能够稳固政权,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深得民心,朱元璋始终面带微笑,待百姓非常和善。
朱标看出了这种反差。
这正是朱标多次直面朱元璋却反而愈加受到喜爱的原因所在,因为他深知自己的父亲,了解朱元璋鲜为人知的一面。
这种“仁慈”既存在于朱元璋身上,也体现于朱标身上,只是朱标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
(http://www.u12563.cn)
来源:http://www.tjhxr.cn
(http://www.win05.cn)
来源:http://www.c2349.cn
(http://www.nsjqj.cn)
来源:http://www.zhaoqunsujiao.cn
(http://www.zhangyongchang.cn)
来源:http://www.youku21.cn
(http://www.genliang.cn)
来源:http://www.06seo.cn
(http://www.arysoft.cn)
来源:http://www.loudiyw.cn
(http://www.zhongwuwang.cn)
来源:http://www.bubhub.cn
(http://www.999598.cn)
来源:http://www.snlnep.cn
(http://www.77bo.cn)
来源:http://www.haoyaojiu.cn
(http://www.dongfeng666.cn)
来源:http://www.303f.cn
朱标之所以出色,正是因为他深谙治国平衡之道。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肩负起了巩固新王朝的重任,他必须化身为利剑。
朱标身为第二代,他的任务是保持稳定,他必须充当平衡的角色。
秦始皇的威严众所周知,他以严格的治理著称,并且其治国之道卓有成效。然而,秦二世虽然也具备了类似的强硬作风,却无法像秦始皇那样成功治理,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灭。
后来的继位者朱允炆,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一国之君,保持严厉态度一直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明朝。施行“仁爱”之道真的能奏效吗?
换作其他太子,大概不行,但朱标却可以。
朱标的经历颇为引人注目,他自洪武十年起便开始涉足政事,当时他年仅22岁,而且起点极高。
朱元璋直接授予了朱标“监国”这一职务。
当时,明朝的所有大小日常事务都必须先向朱标汇报。朱元璋甚至命令他每天与群臣会面,负责听取、审阅各类报告。
只有在处理国家重大事务时,朱元璋才会亲自出面。
朱标可以说是明王朝的“第二号人物”。这“二把手”可不好当,脏活累活全都落在你头上,干得出色顶多捎带夸你几句,出了问题却要你全权背锅。
伴君如伴虎,真是难以预料。
特别是明朝的“二号人物”,这个职位实在难以胜任。
为何这样讲呢?
在朱元璋尚未废除宰相制度时,宰相毫无疑问是明朝的二号人物。起初,朱元璋其实并不太想废除这个职位,但后来他发现宰相的表现实在太糟糕,更换了几任仍旧无法让他满意,这让朱元璋感到非常恼火。
朱元璋反复挑选,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后来,他心生一计,决定让明朝第一谋士刘伯温来担任此职。刘伯温一听,吓得连忙推辞,说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无法胜任。
到了胡惟庸这一代,朱元璋终于忍无可忍,彻底废除了宰相制
度。
然而,朱标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不仅接手了这个最棘手的职位,还将其处理得井井有条,干得有声有色。
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几乎从未出过差错,不论是在史料记载中还是在百姓心中,他都备受好评!
他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出色,对待人情世故更是游刃有余,拿捏得恰到好处。
自古以来,皇帝的儿子们总是彼此最大的对手,他们之间的争斗,生死搏杀,早已成为常态。
如果是其他皇子犯了错,换作任何一位太子都会认为这是件好事。
然而,朱标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兄弟们求情,这实在令人费解。谁会为自己的“死对头”说情呢?可偏偏朱标就能凭此手段收买人心,把兄弟间的关系处理得服服帖帖。
他们不仅心怀感激,内心还夹杂着一丝恐惧。
朱棣曾这样形容朱标:他是一位外表柔和却暗藏锋芒的太子。
因此,在朱标在世期间,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罕见的局面:其他25位皇子中,没有任何人敢与朱标争夺太子的位子。
这些皇子们内心的敬畏早已超越了他们的野心。
从朱标成为太子并逐步参与政务时起,大明王朝便已逐渐脱离朱元璋时代的底色,开始染上了新的色彩。
因此,朱标的存在不仅对一个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改变了这个王朝的走向。
朱标既工作出色,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堪称最理想的继承人。
最终,朱元璋甚至萌生了提前退位的念头,想直接将皇位传给朱标。
但天意总是与人相悖。
当朱元璋年届六十二岁时,这位历史上最杰出的太子突然去世!
朱标之死充满了不确定性。
有人说,他是在陕西视察归来途中感染风寒,最终医治无效而去世的;也有人认为,他是因长期操劳国事,压力过大,导致猝然离世的…
无论何种原因,朱标的去世都让人深感遗憾,因为他离登上皇位仅差一步之遥。
最为关键的是,朱标的去世在历史上对明朝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冲击,几乎使明朝陷入了巨大的危机,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命运轨迹。
朱标的去世彻底打乱了朱元璋晚年的所有计划,最终交出了一份令众人都感到不满的答卷。
让仅有16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帝位。
为了确保孙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他不得不再次展现出杀伐决断的一面,就像当初教导太子朱标时一样,为皇太孙朱允炆逐根拔除蒺藜杖上的刺,将其彻底清除。
在朱元璋统治的最后六年里,他的双手染满了鲜血。杀戮不断,包括傅友德、冯胜以及一批又一批的“障碍”人物,甚至连与朱标关系最亲近的
蓝玉也未能幸免。
蓝玉案,作为洪武四大案之一,是这一系列重大案件中的代表作。
仅凭一个蓝玉案,就有一万五千人丧命。
为何要处死蓝玉?原因其实非常简单。
朱标在世时,蓝玉无疑是他最可靠的助手。
朱标去世后,蓝玉成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他别无选择,只能迎接死亡。
然而遗憾的是,朱允炆终究无法成为朱标,始终无法达到其父的高度,即使道路已为他铺好,他依然无法稳稳掌控这辆“王朝的马车”。
燕王朱棣在朱标去世后,已无任何顾忌,最终成为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唯一成功篡位的藩王。
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接着,将都城从南京迁移至北京,这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迁都,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发展轨迹。
直接对中国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带来了显著变化。
而明朝历史的这一走向,正因朱标这位堪称历史上最完美的太
子的命运而发生了改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