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国,俨然已是一个傲立在东方,飞黄腾达的强国,百姓生活和平安康。但是回首过往,几十年之前的国家正处于战争状态。为了国家的前途,众多英勇的战士同敌人奋战在第一线,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性命,我们永远要尊敬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还有一种英雄也很值得敬佩,而且他们的境地时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便是打入敌军内部潜伏的卧底。今天本文要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他的真名叫郝克勇,或许并不是如雷贯耳,但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化名“范明”。这个化名是主席亲自取的,他是唯一一位能和主席有着单线联系的金牌卧底

一九一四年郝克勇出生,陕西西安人。他的父亲郝鹏程于军事装备学院毕业,和杨虎城志同道合,也是西北军的创始人中的其一。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郝克勇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处在富足的生活中就玩物丧志,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15岁时,他被上海建国中学录取。郝克勇虽然时常和同学一起参与革命运动,但是他的哥哥郝克俊带他真正步入了革命事业的征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克俊于1926年入党。1932年上海“1·28”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郝克俊带领弟弟郝克勇加入了抗日队伍,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开启革命事业。抗日战争爆发后,郝克勇成立了抗日救国团体“夏艺学会”。1938年入党。

入党后时日不久,领导考虑到郝可勇与杨虎城之间的关系原因,便将其派往赵寿山率领的三十八军,执行统一战线工作,带领教学团队。进入三十八军后,郝克勇经常编辑我党创办的刊物,并在教学团队中宣传,后来在教学团队中创办党组织。

在郝克勇的带领之下,38军党员人数在短短几年内从20多名发展到600多名。38军英勇善战、雷厉风行,与八路军的作战风格十分相似。那时,山西、陕西、河南的人们都称38军为“七路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8军的逐渐强大,也引起了老蒋的注意,在老蒋的安排下,汤恩伯率领军队将38军包围,为脱离险境,赵寿山命郝克勇前往延安请示工作。

郝克勇到达延安后向主席汇报了工作,还向主席请示赵寿山想要入党,主席予以准许。主席在谈话中向郝克勇作出指示:“此后38军的工委由中央直接管理,工委书记任命你来做。日后,你和中央保持单线联系,由我来单线领导。今后38军的工作一定要事先问清楚。这个事情必须绝对保密。”

自此,郝克勇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位直接由主席领导、保持单线联系的特工。郝克勇临走前和主席交谈时,主席得知郝克勇的舅舅姓范,便给他取化名叫范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38部队后,范明又陆续培养了几百名党员。1944年7月17日,第17师动员发起了洛宁起义。此次是国民军正规军第一次准备起义,对日后也有着颇深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计划了横山起义。当时,陕北治安副司令员胡景铎少将率领5000多人起义。这次起义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大减弱了围绕陕甘宁边区的实力,也为我党提供了机动的空间。

1951年,范明任职西·藏部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处理了西·藏的解放问题,为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952年,藏军区建立之后,范明任藏军区的副政委,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他荣获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明率军进藏

有一回,范明向主席申请用回自己的原名“郝克勇”,主席说,“范明”这个名字已经众所周知,闻名遐迩,如果更改回原名,可能在工作中会有很多不便。他认为主席说的很有道理,便听从主席的话,“范明”这个名字就一直用了下去。

后来在范明遭遇一些事情时,他没有被打败,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且小有一番成就,并将他的医术应用于当地的畜牧行业。范明晚年还写了《司马迁》等佳作。范明一生执着追求真理,且将一生都献给了党和国家。

2010年2月23日,范明将军病逝,终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