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争夺优质且有限的产业资源,城市间招商引资的正面竞争愈发激烈。招商引资的成功往往是一座城市挖掘新增长点最直接也最快速的路径。
招商引资的结果反映在企业上,最直接的表达就是企业发生异地迁移。企业迁移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综合评价和战略选择。
北上广作为一线城市,营商环境优越,每年迁入的企业排名前列。但由于北上广每年孵化的企业众多,加之运营成本相对其他城市较高,许多企业也会从北上广迁出,迁出的这些企业去了哪里?哪些城市对于北上广迁出的企业更有吸引力?
苏州:上海企业迁出最大受益者
根据上奇产业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跨市迁出企业12436家,主要是商贸服务类企业。从迁入地来看,苏州市、北京市、杭州市是前三迁往城市,分别迁入1023家、919家、839家。
苏州和杭州同为长三角主要城市,有承接上海产业外溢的便利。尤其是苏州,近水楼台先得月,其下辖昆山市跟上海直接接壤,在上海带动下,昆山已是全国百强县之首,一个县级市的GDP比西部某些省会的GDP都高。
上海企业迁往的城市中除了苏州和杭州,排名前五的城市还包括北京、深圳和广州。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深圳和广州与上海有着相同级别的城市基本面以及营商环境,这是许多企业所看重的。
上海企业迁往城市排名前十的还有成都、南京、合肥、武汉、宁波。南京和宁波都是长三角城市,与上海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共通性较多。成都、合肥、武汉则代表了上海产业转移在中西部重点城市中的优先承接选择地。
虽然如此,从迁入企业的数量上看,合肥和武汉的迁入企业加起来都没有苏州一个城市的多,更加说明苏州是上海企业迁入中的最大受益者。
河北:没有承接住北京的产业转移
我们再来看北京市的企业迁出情况。
近五年来,从企业迁出目的地城市来看,北京市企业迁出到上海市、天津市、深圳市的次数较多。迁出目的地TOP10城市中,河北省占两席,分别为保定市、石家庄市,位列第五、第七。
在北京企业迁往城市中,天津高居第二。近年来,天津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方面可圈可点。天津作为直辖市,跟河北相比,在教育等方面毕竟有许多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也是许多北京企业将迁往地选择在天津的原因。
在近五年北京市企业迁出目的地TOP10中,入围的河北城市只有保定和石家庄,并且排名比较靠后,甚至不如成都。可见河北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方面不太给力,也说明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中,河北尚需努力。
不过有个好的迹象是,北京市产业向河北外溢明显。据上奇产业通统计,从京冀协同来看,近五年北京市企业向河北省迁移10509次,河北省企业向北京市迁移894次,北京迁入河北次数远大于河北迁入北京次数。
从产业分布来看,近五年北京市向河北省迁移的企业中,涉及大健康、现代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可见北京向河北产业转移也在向高层次发展。
珠三角产业协同发展雏形初现
2024年上半年,广州市企业外迁数量近万家。从广州企业迁往省外城市来看,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北京市、海口市是前三迁往城市,分别迁入327家、262家、231家。
跟上海和北京类似,因为同为一线城市,上海和北京也是广州企业外迁的首选地之二。海口除了距离广州近,还因为海南作为最年轻的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依然是其吸引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广州企业迁出地排名前十中,南宁和厦门也是沾了距离广州近的光。成都、长沙、武汉、重庆则又是中西部城市承接一线城市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
不过广州的企业迁出地主要还是在珠三角本地。
从上图来看,2024年上半年,佛山市、深圳市、东莞市是广州市企业前三迁往城市,分别迁入1172家、1158家、524家。并且很明显,广州企业多迁往了珠三角城市群内。广州迁入佛山的企业几乎与迁入上海、北京、海口、杭州、成都五地的企业一样多。可见广州在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寻求迁入地的意愿更强。
据第一财经报道,2022年,从珠三角城市离开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31.94%直接就近迁入了城市群内的其他城市。企业能在城市群内不同的城市间多向流动,并在不同城市布局相对应的业务分支,可以说是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一种理想形态,而这种形态在珠三角初见雏形。
“狼性”成都能保持多久?
这里要特别强调成都,作为中西部重点城市,成都无论是在上海、北京还是广州的企业迁往地中,都居于中西部城市之首。应该说成都已经走在了中西部城市发展的最前头。
这跟成都近些年来招商的直接和狼性有关。一位负责成都政府合作招商的相关人士就曾对媒体表示:“如果有一线城市企业愿意到成都发展的,企业主只要来考察就给兑付奖励。”
曾经金钱和政策是影响企业迁移的重要因素,但现在这个逻辑变了。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不得给与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
上述条例的实施对中西部城市影响甚大。因为在招商竞赛中,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能比拼的优势就在于土地资源、税费政策和劳动力成本等。如果拼土地拼税费拼补贴不允许,那就只能拼产业资源禀赋和营商环境。
在产业资源禀赋这块,一座城市是否能在供应链条上拥有丰富的上下游企业集聚,从而为企业降低成本或带来订单,是招商时的一大重点加分项。
而营商环境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营商环境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综合表现,是地方治理能力真正的试金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