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7·12,云南边境正在炮火连天。
这一天,从凌晨至深夜10点半左右,炮弹声从未断绝。
这一天,前线照片传到国内后,就连叶剑英元帅看完后,也不禁感叹,自淮海战役后,再未见过如此多的敌军尸体。
这一天,是参战老兵记忆中永不能忘的“712大捷”。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役正式打响。
我军前后大概调集了800多辆车辆,武器炮弹不计其数,甚至连当时十分先进的英国雷达都被紧急送往前线战场。
截止到战斗前夕,我军大概布置了超过30万枚的地雷,85毫米以上的身管火炮共有174门。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前线的每一门火炮都准备了3个基数以上的炮弹。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武器装备严重落后,因此在很多国家眼中,中国军队依然是那个只有两三支普通枪的队伍。
此次战役还有一个重要目的,让世界各国看到中国的军事实力。
在师部会议上,刘昌友给部队下了“坚守阵地五天”的死命令。
具体防御计划:40师119团打两天,撤下休整,40师118团轮换上来坚守三天,再换119团上。
补充一点,119团和老山主攻团118团一样,都是从抗日战争走过来的英雄部队,前身是山西抗日“决死队”,善打硬仗。
团长张又侠是开国上将张宗逊的儿子,但他绝不是坐火箭升上来的,而是从列兵、班长、排长走过来的,具有丰富作战经验。
7月11日,入夜以后,越军对老山地区的零星攻击停止了,越军电台也开始静默,刘昌友断定战斗即将打响。
双方蓄势待发,一场恶战就这样在云南边境开始了。
凌晨2:45分,师监听电台里,又传来了短时间电流的沙沙声。
然后听到越语的呼叫:“3点钟开饭完毕”。
这是越军正式进攻的命令。
刘昌友下达命令:各团炮群开始对表。
倒计时1秒时下令:“炮火准备开始!”
刹那间,700余门大炮同时开火,天崩地裂,震耳欲聋,在曼棍洞师指挥所都能看到敌军阵地升起的火光浓烟,闻到随风飘过来的硝烟味儿。
解放军多个前沿阵地在十余分钟内便被越军攻下,松毛岭乃至整个老山阵地都岌岌可危。
值得庆幸的是,准备好的大批炮弹再次派上了用场。
第二轮炮击开始了,越军阵地上几乎全部被炮火覆盖。
在一道道重重封锁的火力墙下,越军被分割为前后阻断的两个部分,后续部队无法有效支援冲上我军阵地的冲锋部队。
火炮要打得准,炮兵侦察是主要的。
在现代化炮位侦察雷达还不能普遍应用的情况下,炮兵侦察员目视侦察就是很重要的。
这些炮兵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炮弹“长眼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解放军之所以能如此准确地打击越军炮兵,需要归功于此前从英国进口的辛柏林反炮兵雷达。
为了一战打响我军的军威,也为了中越边境的彻底安定,二轮炮击紧接着发起,越军阵地再次被炮火覆盖,无数士兵就这样倒在炮弹之下。
7月12日凌晨5时许,战斗正式打响,142号高地成为首当其冲之地。
进攻142号高地的越军为步兵316师174团1营。
该团是越军首批组建的主力步兵团,在抗法、抗美战争中功勋卓著,被誉为“运动战的先锋”。
越军这次势在必得,先投入了两个加强排,企图乘天黑雾浓偷袭142高地。
敌人以为没有被发现,大着胆子摸上来了。20米、15米、10米……
“打!”李海欣一声令下,一排手榴弹飞进敌群。
李海欣马上用报话机向上级报告了情况,同时指出了敌人集结的位置,要求炮火支援。
天崩地裂的一声爆炸,无数颗钢珠雨点般地朝敌人射去。
越军为了躲避中国军队的炮火,闷着头就往坑道里钻。
杨国跃立即指挥战士们开火,打得钻进来的越军吱哇乱叫。
由于中国军队的炮火极为猛烈,各方向进攻的越军接连受挫。
打到上午9时许,越军174团1营伤亡惨重,已无力扩展战果,不得不撤至142号高地转入防守。
119团趁机组织预备队向前集结,准备反击。
15时05分左右,两个打反击的班冲上了142号高地,高喊着“诺松空依!(越语缴枪不杀)” 杨国跃连忙喊道:“别打,是我们……!”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们打退了敌人六次轮番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
从此,这片鲜血染红土地就被称为“李海欣高地”。
排长李海欣和班长杨国跃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十五勇士”人人荣立战功。
119团的团长张又侠后来成为了中央军委委员、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
他曾经回忆说:“我这一生最痛快的一天莫过于7月12日,那天最痛快的几件事——一是师长通知,炮弹运上来了,放开手打!二是142高地,还有我们的人!”
“两山轮战”结束后,在中越双方的边界谈判中,李海欣的高地被划归到越南一边。
消息传出后,很多老兵都不明白,付出了这么多牺牲守住的阵地,为何让给越南?
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战争终归是为了国家战略服务的。
中越两国在胡志明在世时,关系亲如兄弟。黎笋掌权后大举排斥亲中派,迎合苏联的反华政策,才导致两国逐渐走向对抗。
黎笋去世后,越南政府看清了形势,主动选择与中国和解,中国政府接受了。
这不是软弱,而是出于道义。
和平永远是两国人民共同的诉求,只有和平才能发展,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无尽的苦难。
但历史我们不能忘记,40年过去,战争亲历者还建在,南疆的忠魂还在,我们也不该忘记。
我们总是要记得,当大家都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意气风发去开拓自己的新人生时,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祖国边疆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赢得了世界的刮目相看。
这些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防 失 联备 用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