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贾也
【导语】
9月1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一些厂家、商户在生产枸杞的过程中存在使用明确禁用的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的情况。而甘肃省靖远县多地商户则利用对人体有害的工业硫磺熏制枸杞,这些枸杞有的进了火锅店、小药铺,有的进了茶包,还有的被制成了枸杞酒。
央视二套早间新闻曝光“硫超标”枸杞,又刷新了食品安全的“下限”——记者从市场买了11个送检的枸杞样品,结果百分之分不合格,全军覆没,全都是“硫超标”。
为有一个好的卖相,当地市场上的商户将枸杞采摘下来就用焦亚硫酸钠泡洗,然后再加工业硫磺蒸熏,这样一套流程,就能防腐提色,卖个好价钱了。众所周知,“硫超标”不仅容易过敏,而且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腹泻、呕吐等症状,对脑及其它组织产生不同程度损伤。
这好像20年前就已经讨论过的“老问题”了,而近几年来,关于枸杞“硫超标”的事在每年3.15前后都会“嘀咕”几声的。不过,现在的3.15也越来越像沦为交钱免罚的“过家家”游戏了。反正这几年什么“硫超标”,甚至“铅超标”的事,大家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貌似整个产业链都知道的事,无论是生产者和销售者,哪怕是消费者自己,甚至监管部门都接受“硫超标”这个事实。
没办法,利益驱使么,就像早些年央报道过安徽亳州药材乱象,也是这么一个流程操作下来的,人所共知,监管部门当然更是知道的,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改观,徒徒地“监而不管”,甚至连监一下都懒得去作为了。
回到枸杞本身,这几年它已然被营销成中年人养生的“图腾”了,“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枸杞已经成为中年油腻男的养生必备品。各路养生专家摇旗呐喊,时不时安利大家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枸杞比较合适,这样能够有效减缓人体生理功能的衰老……
这粗略一算,一年就能泡掉将近15斤枸杞,一个中年人如果喝上16年,那人均能消耗掉二三百斤了。不得不承认,这种营销是相当成功的,目前枸杞进入了火锅店、小药铺;进入了茶包、糕点包,甚至被制成了枸杞酒,全方位地进入到食品和养生领域。
但就目前“硫超标”的枸杞质量而言,“养生”效果实在是微乎其微,但“毁生”倒是效果却越来越明显了,而且为了卖个好价钱,愈演愈剧,都想下猛药,加入元素周期表中各种元素。导致现在补不补是次要的了,重要的还是保命第一。
所以,前年有机构在315前夕做一个题为《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中年人毁于枸杞》的专题报道,提出枸杞哪里是硫超标的问题啊,铅超标、汞超标、重金属超标……各种危害身体健康的超标,这简直是在以身试毒啊!
问题显然是老问题了,很多时候不是去解决问题本身,而是试图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正因为如此,现在的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堪忧。有些地方监管部门总是在媒体曝光之后,像个黄花闺女入洞房一般花枝乱颤,说什么要成立工作专班,说什么要连夜核查,说要什么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blablabla,弄得好像要从此洗心革面、学为好人一般。其实要不是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舆情事件,他们一直就会像入股一样置若罔闻,一直以来失职又失责!
枸杞泡茶可以不泡,但以枸杞为辅料的食品怎么防范?难道以后火锅都不吃了?再说了,硫磺不仅能熏枸杞,还能熏各种药材,甚至还熏馒头来着……食品安全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真的是防不胜防,而这些问题又已经老生常谈,十年二十年如一日,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不能根治的原因,就是在于利益使然。就像马克思说的,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而有些监管部门何止是尸位素餐的“苟且”,简直到了与资本同流合污的“苟合”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才是最大的民生。生产者要守住良心,而是监管者更要守住底线——不能苟且,更不能苟合!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应该端正自己的屁股,立即行动起来,管住这些伸向枸杞产地的“黑手”,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和农户的利益,不要让个别的无良商户,砸了农民增收的锅,伤了消费者的心,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