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系列红色文物短视频|第三集:东征初抵高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烙印》系列红色文物短视频|第三集:东征初抵高淳

导读: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策划推出《烙印》系列红色文物短视频,以物为引,以史为鉴,讲述南京各大红色场馆具有代表性的馆藏文物故事。第三集《东征初抵高淳》已在各大平台上线,观众可在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平台、中国雨花台公众号或在抖音搜索中国雨花台,观看相关视频。

长江两岸共敌忾,大河上下振威名。抗日战争期间,党中央指示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民主根据地。

在进行了充分的战略侦察后,1938年5月中旬,新四军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的率领下,从皖南岩寺向苏南进发,开始了东进抗日的序幕。

1938年6月初,新四军一支队由宣城狸头桥,渡过固城湖,抵达高淳,当时陈毅便写下一组七言古诗——《东征初抵高淳》:

波光荡漾水纹平,河汊沟渠纵复横。

扁舟容与人如画,抗战军中味太平。

堤柳低垂晚照斜,农家夜饭话桑麻。

兵船初过群疑寇,及见亲人笑语哗。

江东风物未曾谙,梦寐吴天廿载前。

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

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

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四军进入苏南的第一站就在高淳老街,并在此建立了司令部,高淳是苏南通往皖南的必经之路,为了给新四军开辟这一重要通道创造有利条件,陈毅在这里积极开展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1938年6月5日,一场“抗日救国民众动员大会”在淳溪镇东平殿广场上召开,工人、农民、商人、学生、教师等各界4000多人参加大会。陈毅同志在大会上作了三个多小时的演讲,他结合国内外形势,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高淳各界联合起来,挽救民族危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这是群众对新四军最由衷的赞美。新四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夏忙时节,陈毅司令员亲自带领部队帮助农民抢收抢种,高淳民众深受感动。

一要挑满水缸,不要大声喧哗;二要打扫院子,不要积存马粪;三要自己做饭,不要给姜先生家增添麻烦。这是陈毅同志住在中学教员姜铨家中时叮嘱勤务兵的三点要求,简简单单几句话,映射出陈毅司令员的优秀品质和新四军的优良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6月7日,新四军一支队奉命向茅山前进,群众夹道欢送,依依不舍。虽然部队离开了高淳,但是《东征初抵高淳》这首诗留在了高淳民众心中。

征人欣然往,华夏任我行。陈毅同志豪迈的文风,彰显了新四军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硝烟散尽,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诗中蕴藏的革命年代传奇故事,饱含了革命前辈献身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伟业的崇高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顽强拼搏,不懈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