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钰,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1958年,他被任命为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1961年改称基地司令员,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蕴钰(1917年—2008年8月29日),河北省赞皇县人。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签署停战协定,成立军调处。

1946年1月10日中共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签署停战协定,颁发于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为了执行停战命令,由中共代表、国民党代表和美方代表在北平成立了军调处执行部,中共委员是叶剑英元帅,国民党委员是郑介民,美方代表是罗伯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调部受军事三人委员会领导,下设若干执行小组,分赴各冲突地点进行调处。三方代表均有表决权,一切事宜均须三人一致通过,否则,提交三人小组(即由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美国特使马歇尔组成)决定。军调部下设由三方人员组成的执行小组,负责执行调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共各地军调处执行小组的人选多是就地选材,委任当地据政府责任参加军调处小组,一来了解情况,二来解决问题方便。

军调处第十二小组(即石家庄小组)的中共首席代表是秦基伟,因为要讲究地位对等,所以临时授予少将军衔

小组成员有:陶希晋、张蕴钰、马芳庭以及冀南、冀中、晋察冀等地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希晋(1908-1992),江苏溧阳人。

张蕴钰上街买少将肩章却买成了骑兵少校肩章。

军调处谈判期间,因为组长秦基伟有事返回根据地,临时委任陶希晋负责,代理秦基伟出席谈判。

但是陶希晋不知道军调部给他授的是什么军衔,就根据自己估计的介绍自己说自己是八路军少将。可等到秦基伟回来宣布军调小组的成员军衔时才知道,陶希晋自己是上校。

这下可坏了,虽然共产党人不在乎官不官的,无所谓什么军衔,但是这是谈判,讲究身份对等;又不能坦白实际情况,那样会损失中共谈判代表的威信,显得共产党代表瞎吹牛。

最后只能秦基伟和陶希晋两个人轮流穿,谁出台谁就穿着制式军服。

这时身为小组成员的张蕴钰出主意说:“何必这样换来换去,如果两个人都出台的场合怎么办?街上有卖的,我去买一副来”。

这一买就买出来一个洋相。

原来,张蕴钰曾经在西北军当过排长,对军衔略知一二,但却是不精通。

国民党的军衔标志在领章上,将军的领章是金板豆上没有杠;校官的中间有两条杠。

一般情况下不会认错,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骑兵少校的领章也没有杠,当然跟将军的领章也是有区别的。将军的领章的豆是梅花形的;骑兵校官的一般是星豆。

张蕴钰显然不太明白这其中的区别,于是买了副骑兵少校的领章回来。而陶希晋一直在地方上做党政工作,对于军官领章的差别就更不清楚了。

等到了第二天,陶希晋佩戴着少校的领章昂首挺胸地走进会议室时,国民党代表和美方代表都惊呆了,问:“陶代表,你这个少将怎么一夜之间变成了少校了?”

弄得陶希晋丢了一个大脸,很是尴尬,等到会谈结束后很是冲张蕴钰发了一顿脾气。